参考资料,少熬夜!做好统战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XX县委统战部围绕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XX农村发展实际,发挥部门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牵线搭桥,找准着力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压力巨大。没有足够的知识、科技、氛围和资金作保障,一切都只能是空谈。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转移工作重心,找准能直接影响基层的切入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搭建起“三座桥梁”:一是政策宣传的桥梁。新农村建设决策能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看群众理解不理解,支持不支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深入细致的思想。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相关优惠政策,改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认识水平,把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组织党校理论教师开展新农村建设主题调查10余次,召集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观看政策宣传片10余部,组织信教群众聚集宣传20余次,编印发放简章3000余册,确保了政策宣传到位。第二,是科技引导的桥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是关键。我们广泛联系党外科技人才和各方面专家,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为主要目的,组织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带头人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能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种养和管理专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13期,共有256名毕业生,使全县221个行政村有了土壤专家。第三,是资金投入的桥梁。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在实践中,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要求,积极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动员工商企业拿出资金投入社会事业,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为了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我们动员了社会各界精英积极捐款,设立了教育基金,并为贫困学生发放了总计1万元的资金。在“水泥(油路)村村通”工程中,为解决各村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积极号召工厂、矿山企业和在外工作的群众捐款修路。在过去的两年里,共筹集了1万元,大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二。调动资源,找准切入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发展农参考资料,少熬夜!业,发展农业的关键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产量,才能保证农民得到长远的利益,农村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们XX县委统战部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当前重要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联系XX农村发展实际,发挥部门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一、牵线搭桥,找准着力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困难很多,压力很大,没有足够的知识、科技、氛围、资金作保障,一切只能是空谈。我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下移工作重心,找准能够直接作用到基层的工作突破口,在新农村建设中搭建了“三个桥梁”:一是政策宣传的桥梁。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首先要看群众理解不理解、支持不支持,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优惠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行动。先后组织党校理论教员开展新农村建设主题调研10余次,召集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观看政策宣传片10余部,利用信教群众集会宣传20余次,编发简要读本3000余册,确保了这一政策的宣传到位。二是科技指导的桥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科技化水平是关键。我们广泛联系党外科技人才和各方专家,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为主要目的,组织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截止目前,一共举办培训班13期,毕业学员累计达到256人,使得全县221个行政村村村都有了土专家。三是资金投入的桥梁。新农村建设,投入是保障。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要求,积极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发动工商企业拿出资金,投入社会事业,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为解决农民子弟上学难的问题,我们发动各行各业的精英积极捐资,创办了教育基金,已累计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款万元。在“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中,为解决各村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我们积极号召厂矿企业、参考资料,少熬夜!在外工作人士捐款修路,两年来共集资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交通状况。二、调动资源,找准切入点,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的关键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大农业的.产出,才能确保农民长期得实惠、农村长期得繁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围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目标,调动各方面资源,做到了“三个先锋”:一是做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按照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增进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我们聘请了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对全县32个村进行了调研,拿出了三点调产指导意见,即:在产品结构上,向优质、专用、绿色、特色、特色发展,积极鼓励隆化小杂粮、大棚精细蔬菜、乳制品产业做强做大;在产业结构上,大力发展名、优、新、特品种,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尧森、舜都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在就业结构上,引导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以农产品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积极发挥县劳动就业中心的中介作用,并加强对转移农民的培训。二是做到了农业工业化的先锋。我们积极号召工矿企业转产农业和畜禽养殖业,在我们的鼓励下,2005年,冶南冶炼企业老板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冶南奶牛场,老官庄铁厂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老官庄奶牛场,殿儿垣煤矿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兴隆奶牛场,这些企业转产发展奶牛业后,安置了富余劳力,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将劳作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变为产业链条上的生产者,将农田河流变为产业化经营的工厂车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待遇,将他们吸引进统一战线中来,使他们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急先锋。三是做到了农产品走出去的先锋。我们广泛联系我县在外人士,使他们了解本地产品,宣传本地产品,推销本地产品,使他们的社会资源变为我县农产品的销售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我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农民经纪人队伍,给他们最大的权限,最优的待遇,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能人”参与家产品市场营销,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三、激活主体,找准关节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最终目标,深入研究农民所需、所急、所盼,加大对农民的引导力度和服务力度,畅通了“三个渠道”:一是畅通了信息服务参考资料,少熬夜!渠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生产力,农村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畅。我们联系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专家,建立了联系点制度,通过电话联系,提前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借助全省网络村村通工程,我们多方联系资金,联合移动通信公司,将网络引进农户,使网络进户率达到了85以上,推动了农业信息化进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将市场信息提供给农民,并接受农民咨询。二是畅通了农民培训渠道。我们联合XX中学、职业中学、司法局、商务局等单位,组建了一支集文化、市场、法律、科技于一体的农民培训教师队伍,通过新闻媒体、下乡入户、设立咨询点、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交际素质。一年来,共录制培训VCD35盘,在电视台专题播放60余次,专题培训100余场,受教育农民达10万余人次。三是畅通了农民转移渠道。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但不能仅仅把农民送出去当作终极目标,我们在转移农民工作中,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转移前要培训,利用县职业中学,利用财政拨款,免费对农民进行各种知识的培训,使农民有一技之长,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转移时要有目的,要联系和我县主导产业有联系的企业,送农民出去,即挣了钱,又学了技术,输出一个农民,迎回一个产业工人。从2004年10月到现在,全县累计向县外输出劳务13500人,就地转移35000人,输出和转移劳力总计达485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元,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劳动力有效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