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率章显志,耐人寻味。就说话的全过程看,结束,并不意味着话说完了,常常是情感发展的最高峰,阐述过程的最后结果的“压台戏”。因此,对最后部分的表达效果,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成功的结束语,或鼓舞斗志,启示未来;或抒发感情,激发热情。结束语的方式概括起来有四种:(1)总括式:对说话内容作简要的概括总结,目的在于加深听众的印象,或强化主题。(2)高潮式:在说话过程中,最突出、最发人深省的话在主体部分先不托出,待到结尾时再作为压台题材。例如,现代文学家阮章竟在他的《漳水河》诗集的序言中整篇介绍漳水河边各种歌谣,但代表歌儿的总的形式叫什么呢?直到结束语才说:“有一天,碰到两个牧童在河边饮羊,嘴里边哼着这些歌儿。我问他们唱的是什么,回答是‘小曲’。故把这许多曲调总名叫漳水小调。”(3)引用式:引用名人的话语、诗句、格言作为结尾。即心理学中的“名人效应”理论的应用,但必须注意,引语必须与说话内容相吻合,所引用的内容应凝练、精辟,为人所知。(4)呼吁式:即在激发起听众的情感的基础上,运用富有鼓动感召力的语句,向听众发出呼吁。例如,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8月工14日《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讲话结束语是“中国是处在大革命中,全中国热气腾腾,有良好的条件去争取和团结一切对人民革命事业尚无深仇大恨,但有错误思想的人。先进的人们应当利用白皮书,向一切这样的人进行说服工作。”结束语的原则是:一要能总结全篇,突出重点;二要表达新颖,富有鼓动性;三要简洁明快,耐人寻味;四要防止草率收兵,画蛇添足。清代戏剧学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计,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收场一局,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局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