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可能是生長學習的環境,對於參觀展覽的經歷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印象中較深刻的也只有前些年法國橘園──世紀風華展的參觀經歷,而那次的參觀,還是由高中美術老師的口中得知,並且外加上「利誘」(學期成績加分),才和幾個同學興沖沖地前往高雄美術館參加這次的盛宴,對於那次參觀的感想就是到處都是人,加上本身沒有受過專業的藝術領域的教育,對著這些引起眾人轟動的巨作其實也看不出所以然,感覺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也沒有自己的審美觀念,完全被牽著鼻子走,融不進所謂的賞畫樂趣,好像進行一個制式的行程一般,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之後的日子裡,因沒有外界驅使的動力,更沒有足以引發興趣的動機,所以參觀展覽的活動,就沒有在我的生活中出現過,直到上了藝術概論的課,課堂的內容真的給了我很多新的觀念,也叫我大開眼界地欣賞了很多以前沒見過的藝術品,更驚訝於現今藝術所呈現的多樣性,要用「開放的觀念」來接納、欣賞現代的藝術,而不是以前一直認定一張張掛在美術館美麗的畫作,才是所謂的藝術品。後來因為老師提議高雄美術館正在展出有關女性藝術的作品,就決定再次前往高雄美術館參觀。展覽介紹: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時間:2003年5月8日至7月27日參觀時間:2003年5月31日主題:網指之間──生活在科技年代【第一屆台灣國際女性藝術節】內容:整個展覽大致上是在探討科技與人性的關係,強調日新月異的科技,正慢慢地改變人類日常生活的作息,顯示著人類對科技的依賴與日俱增,並呈現出資訊科技與人性之間的微妙關係。特色:在這場展覽中,所有的作品皆是由女性藝術家所創作,包括台灣、香港、新加坡、印度、日本、韓國等多位藝術家,原有十七件作品,但實際展出只有十六件,其中日本藝術家依藤塔莉的作品──失序的身體,因故而不在展覽之列。與其說這是一場展覽,到不如說這是藝術家藉由作品與參觀者的互動遊戲,你不能遠遠地欣賞作品,而是要親自「動手」去明白藝術家所要呈現的作品感覺,在這場展覽中,藝術家所重視的是「觀念的表達」,在作品中傳達某種思想,讓觀眾成為身在其中的參與者,在這樣的互動中,接受並且促進思考作品裡的深一層意義。展出的作品有立體雕塑、複合媒材裝置、錄像裝置,更多是以多媒體裝置來呈現,而展覽的場地、動線的設計是以一個個空間隔出作品,也就是說每一個作品就是有一個展覽空間,就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讓觀眾參觀時完全不受它件作品干擾,全心全意地觀賞操作當前的作品,並且有獨立的思維。作品簡介&感想心得一踏進展覽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台台懸吊在空中被掏空電腦螢幕,這是台灣藝術1家王翠芸的作品──電子情緒。作品看起來漂浮、安靜,但是藝術家在掏空的電腦螢幕中新加入了一些物件,讓參觀者藉由伸手進入觸摸,用手感覺螢幕裡面真實存在的東西,如粉狀物、尖刺的、柔軟冰冷的,還有堅硬的石膏,因為網路科技讓人的感覺變得虛無縹緲,藝術家要人們「試著找回人類肉身的觸感」,而「傳輸線又連接在螢幕之間,又將真實變的虛無飄渺起來。」這件作品是參觀此次展覽的第一印象,看完簡介後,甚至還懷疑要不要把手伸入這一個個看似「恐怖箱」的東西,也因為以前參觀的箇舊觀念──要遠遠的欣賞,不可以碰觸!所以很訝異竟然可以用手碰觸展覽品。等我小心翼翼地把手伸進螢幕後,我變的異常的興奮,因為我感覺到實在的東西,柔軟冰冷的東西,直覺就想到是童年的一種玩具,接著就開始放大膽去碰觸其它的螢幕,啊!這是硬硬的石膏,這是毛刺的鬃刷,咦!粉粉的,哈!這是香香的爽身粉,當下我就像小孩子一樣,很興奮地東摸西摸,更直接感受到藝術家要傳達的觀念,也開始了此次充滿驚異的參觀之旅。沿著參觀路線走入另一個空間,在偌大的螢幕前面,放置著平常在熟悉不過的鍵盤滑鼠,螢幕上有虛擬男性和女性的身體影像,觀者在輸入資料後,可以選擇要傷害或是治療那些身體。在這個簡單的過程裡,「藝術家嘗試讓觀者看見自己的動作對於無名身體影像的改變,透過互動,藝術家希望帶出更複雜的倫理問題,提出了虛擬與現實的認定質疑,尤其在當下的網際空間下,是否真實實體進入虛擬空間後,就變得較不真實?暴力行為是否進入虛擬世界依然構成暴力行為?」走進溫馨的客廳,沙發、電視、餐桌桌椅、雜誌報紙,還有一旁小孩的腳踏車,熟悉的居家生活,恍然見到牆壁上正投射著被偷拍的螢幕,這是藝術家許淑真的作品──告密。即使在輕鬆的居家中,偷拍的情景卻赤裸地呈現在眼前,「讓觀者體驗有如病患在妄想情境中的真實體驗,這種有著「文化症狀」的精神症危,亦帶給現代人身心的不安與焦慮。」走出令人神經莫名緊張的「告密」,轉眼好像來到了休閒場所,這裡佈置有跳舞機、床墊、按摩機器、舒適的座椅,還有一部部真實上線的電腦,我來到了黑貓在打狗的集體創作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黑貓幻遊記」。本來還搞不清狀況,以為是休息區,恍然看到一旁的簡介,原來藝術創作團體想藉由參觀者在佈置如家居生活的環境親自使用電腦,使用同時,表現網際網路已經無形地挑起使用者的情緒,探討「科技、機器是如何滲透我們平凡的生活?是否悄悄改變我們的心理與生理狀態?」當我站上腳底按摩器,腰部繫著按摩帶,手中操控著電腦,機器發出聲響,頓時臉紅的我真不敢相信我正在「參觀展覽」,當然這是題外話,後來我又嘗試了比按摩器聲音更大的跳舞機,大概也招來不少人的眼光,心想這真是一次特別的參觀經驗!而場地中懸掛著幾隻粉紅色的充氣動物娃娃,周圍並貼有「錄影中,請微笑」等字樣,本不以為異,認為只是單純的佈置而已,等我們走到另一個空間,看見眼熟的充氣娃娃,裡頭放著一部電視,才知剛才的一舉一動早被拍攝下來,正當我們正大感意外時,殊不知等一下又有令我們更為驚訝的事,剛才看錄影的地方,又被拍攝下來,呈現在另一個空間,藝術家利用這樣的幽默手法,「挑起了觀眾們的省思神經及某種不可名狀的曖昧情緒」,「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界線全然模糊化」,拋給觀者思考問題──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更是說明「透過網路傳輸,私密也會無遠弗屆」的相連關係,並嘲弄「同時生活在實質社會與網際社會的人們在真假幻遊的存在狀態」。除了多媒體展覽,牆壁上掛著一幅幅的畫作,這是藝術家謝鴻均女士的作品──撥遊在2網指之間的陰性空間,使用的是複合媒材,其中有幾件作品是上大下小的同一色系作品,主要以白色或黑色線條的刷動,一片色塊的表現,或紅或綠,表現模糊、渾沌的陰性空間,這樣的空間充斥著「曖昧、無以言說的神漾與狂喜,以對比於陽性象徵標榜理性、穩定、連貫與邏輯」,之中有幾件作品上面放置立體的尺,其實我並不大了解其中的意義,猜想可能是種對比作用吧!尺代表著精確、嚴謹、理性,相對於藝術家表現的模糊不清的陰性空間,產生比較。這是我小小的想法。「洗光」?咦?這是怎樣的展覽,剛看到這樣的標題,不禁在心裡起了這樣的疑問。進入黑暗的展場後,只見前面偌大的螢幕上有一到光線,一隻像手的黑影來回不斷的刷洗,我明白了,很奇特的感覺湧上腦袋,這是香港藝術家文晶瑩的作品──洗光,是十五分鐘影像錄製的短片。藝術家以「簡單的物理原則,把玩映像與現實空間的錯覺」,它本是照射在玻璃片上的一束光,當作品縮小成螢幕畫面時,「原來使人以為是穿透時間的光,頓時變為一個洞穴,意象力量變的異常強烈」,接著用水噴濕,擦上肥皂,用手來回不斷地刷洗,而且越刷越快、越刷越用力,甚至整個畫面都起了泡沫,手也只成了黑色影像模糊快速的在螢幕上晃動,最後用水沖淨,那一束光依舊在黑暗的空間中亮著,這樣的手法「無形地將三度空間的物質,轉換成伸手可及之物,形構出以空間為主體的視覺美感經驗」。我很歡這件作品,因為這是很特別的想法以及呈現,我連續觀看了兩次,影像的變化並沒有加上任何聲音,好像真的可以觸碰那道光,從慢慢開始,到奮力刷洗,後來隨著水的流動安靜的結束,整個過程有高低起伏,一氣呵成,是一件令人感覺流暢連貫的作品。接下來參觀的也是一件很特別的作品,作品的名稱是「禮物」,台灣藝術家劉世芬的作品,多媒體裝置。作品本身是一個真實故事的敘述,主角「娃寶」是出生在台北榮總一個沒有頭蓋骨的嬰兒,只在人世間生活了一天,之後娃寶的母親病房窗口忽然飛來一之白鴿,大家都認為那就是娃寶的化身。走入藝術家特意佈置的黑暗隧道,好像正慢慢走進娃寶的生命之中,隨著電子合成聲音一拍一拍地敲打越來越大聲,就好像越接近娃寶,更感受到她強烈的生命力,進入了黑暗的空間,只見電腦螢幕上手繪的娃寶的圖像,而在電腦正對面則是一個眼睛大特寫的電視螢幕,眼睛一眨一眨地一直凝視著娃寶,。我用手碰觸了娃寶,影像開始變化,我很驚訝甚至有點驚嚇看到娃寶的真實面貌,一個沒有頭蓋骨的嬰兒,隨著心電圖的起伏,生命的節奏越敲越響,震撼了我的心,讓人不能忽視她是一個生命的存在,縱使時間短暫,聲響節拍漸漸弱了,螢幕上的娃寶卻幻化成一隻白鴿,快樂地在天空中飛翔。而對面的眼睛始終一直看著娃寶,我猜那大概是娃寶母親的眼睛吧!象徵了母親的愛半刻也不鬆懈地關注著自己的子女,縱使她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藝術家利用觀者去觸碰螢幕這樣的互動,來表達在人人的心中都有對生命的熱愛,這是種「人類對於生命尊嚴和救贖的熱情」。其實,在展場中還是有自己看不大懂得作品,如藝術家王紫芸的作品──W小姐的部分秘密,多媒體裝置。入口處就像數學「大於」的符號,越來越狹窄,走進展場空間只剩一個人的身體寬度,裡面是密實的正四方體空間,牆壁、地板全部油漆成淺綠色,日光燈打在整個空間,好像連透明的空氣也變成綠色,明亮的螢光綠。整個空間只放著一個長型的電子螢幕斜放在牆角,上面一直跑著倉頡密碼。藝術家所要呈現的,恰巧就是美國VisibleHumanProject實驗中所發生的事情。「就像該計劃中被支解然後被數位化的身體,W小姐的部分秘密,變成電腦字幕機中的倉頡字碼,不斷地傳輸出來」,「個人的身體、感受、實質的存在感,3都在這個過程中消失」,然後不斷地重複跑動,更經由網路連結及傳輸無遠弗屆地散播,藉此探討個人的隱私在自願或非自願的狀況下,暴露在大眾的面前,故意設計的狹隘入口,大概就是有此用意。我想應該是我不了解那個美國實驗,所以才會弄不清此作品的意涵。真空狀態──印象的溫度,玻璃立體裝置,台灣藝術家林采玄的作品。這是我們最後參觀的作品,更是引起我心中莫名的感動,在一片漆黑的空間,中間放置著差不多到人的胸口高度的平台,上面擺置著101個無特定身分、無性別的透明玻璃娃娃,每一個玻璃娃娃都接著好幾隻透明管線,在錯中複雜的管線中,卻都共同接在平台的中心,隨著電能轉換成光能的原則,接著電源的管線,一閃一閃地把能量輸入到每一隻玻璃娃娃的體內,101隻玻璃娃娃就閃著金色的光,就像霓虹燈的一明一滅地分別在黑暗中閃爍著,我的眼光完全被熠動的玻璃光影吸引了,黑暗因此變得美麗。透明的管線,象徵娃娃正用「臍帶吸收母體的養分」,生命能量的流動正在眼前進行,而「忽暗忽明的光線,啟動又停止的生命能量,如嬰兒沉睡中緩緩呼吸著,規律的頻率,散發著氣息的溫度,朝向母體原點,神秘的吸引著。」原本是冰冷沒有生命的玻璃娃娃,在藝術家的巧思下,在靜謐的空間中,緩緩地散發著生命的光和熱,我好像感覺到空氣中充滿著神秘的氣息,不可預知的力量,流竄在周圍,伴隨令人悸動的生命律動。除了這次的國際女性展,另外高美館中還有「時代顯影」、「台灣人眼中的加拿大」、「意在筆先」等攝影、畫作、書法展,囿於時間關係,我們走馬看花地看了攝影展還有館中陳列的雕塑作品。在高美館,待了將近四、五個小時的時間,離開時,雖然有點疲累,但心中卻充滿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與歡欣,這是逛一整天的街也不能帶來的感覺,我想可能是自己長期疏於接觸藝術人文的領域,麻痺好久的心,藉由這次互動性的展覽,深深地引起共鳴。我很喜歡這次的展覽,作品的設計呈現、觀念的傳達,甚至是參觀動線的設計,都給予我奇特的參觀經驗,更有以前沒有的參觀展覽快樂、感動的感受,藉由這次愉快的參觀引線,我以後應會主動地多加參與這樣豐富人文藝術的心靈饗宴。文晶瑩(香港藝術家)錄像裝置釋:引號中文字引自現場展覽簡介洗光2003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