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農村願景會議台灣糧食的未來會議手冊■主辦單位:台北縣新莊社區大學、台北縣林口社區大學■協辦單位: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社區營造學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時間:2010年2月27日(六)、28日(日)■會議地點:台北縣林口社區大學(台北縣林口鄉仁愛路二段173號,林口高中內)1目目目目錄錄錄錄目錄目錄目錄目錄------------------------------------------------------------------------------1議程議程議程議程------------------------------------------------------------------------------2《《《《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專題演講》》》》食物背後-從《糧食戰爭》看台灣的糧食依賴─劉志偉-------------4《《《《食物的公共風險食物的公共風險食物的公共風險食物的公共風險─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跨物種新型人畜共通傳染病-狂牛病的警訊-周晉澄-----------------8《《《《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在地案例分享在地案例分享在地案例分享在地案例分享》》》》遇見香格里拉--樸門農藝生活誌─唐嚴漢-----------------------------12《《《《在地食材的實踐在地食材的實踐在地食材的實踐在地食材的實踐》》》》本土小麥與糧食自給:「麥田狂想」3.3-施明煌---------------------17《《《《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就是要務農-“農民大道農民大道農民大道農民大道”(laviacampesina)第五屆第五屆第五屆第五屆”國際會議國際會議國際會議國際會議─舒詩偉----------21《《《《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小農的生存之道─李寶蓮--------------------------------------------------30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行動方案::::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因應永續農業發展的城鄉規劃-李永展-------------------------------33都市農業的未來-吳東傑-------------------------------------------------43與會名單與會名單與會名單與會名單----------------------------------------------------------------------452第七屆農村願景會議第七屆農村願景會議第七屆農村願景會議第七屆農村願景會議議程議程議程議程台灣糧食的未來台灣糧食的未來台灣糧食的未來台灣糧食的未來●會議日期:2010年2月27日(六)、28日(日)●會議地點:台北縣林口社區大學(台北縣林口鄉仁愛路二段173號,林口高中內)●主辦單位:台北縣新莊社區大學、台北縣林口社區大學●協辦單位: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社區營造學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議程:第一天第一天第一天第一天((((2010年2月27日星期六))))時間內容09:40~報到10:00~10:40相互認識相互認識相互認識相互認識10:40~12:00《《《《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專題演講》》》》主持人:張正揚(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主任)演講人:國際農糧體制與臺灣的糧食依賴國際農糧體制與臺灣的糧食依賴國際農糧體制與臺灣的糧食依賴國際農糧體制與臺灣的糧食依賴─劉志偉(中研院社會所)12:30~13:30午餐14:00~14:40紀錄片放映14:40~16:20《《《《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在地案例分享在地案例分享在地案例分享在地案例分享》(》(》(》(每人每人每人每人30分鐘分鐘分鐘分鐘))))主持人:廖秀春(台北縣新莊社區大學主秘)分享一:北投桶柑果園的經營出路北投桶柑果園的經營出路北投桶柑果園的經營出路北投桶柑果園的經營出路─盧敏惠、詹乾得(北投桶柑達人)分享二:野蔓園之樸門經驗野蔓園之樸門經驗野蔓園之樸門經驗野蔓園之樸門經驗─唐嚴漢(台灣樸門永續協會講師)16:20~16:40茶敘16:40~18:00《《《《食物的公共風險食物的公共風險食物的公共風險食物的公共風險─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從美國牛肉事件談起》》》》主持人:黃淑德(主婦聯盟合作社常務理事)報告人:周晉澄(台大獸醫學院教授)18:00~19:30晚餐19:30~21:00《《《《在地食材的實踐在地食材的實踐在地食材的實踐在地食材的實踐》》》》(包含品嚐,每個案例45分鐘)主持人:王貞乃(台北縣林口社區大學主秘)分享一:本土小麥與糧食自給─施明煌(喜願麵包工坊)分享二:水果王國與果醬文化─謝碧鶴(Beher生活廚房)21:00~休息第二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二天(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時間內容09:00~10:20《《《《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國際糧食供應的現況》》》》主持人:鄭秀娟(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報告人:農民之路農民之路農民之路農民之路─舒詩偉(青芽兒主編)310:20~12:20《《《《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台灣糧食供應的未來》》》》-1(報告30分鐘,討論30分鐘)主持人:陳振淦(台北市北投社區大學主秘)引言人一:小農的生存之道小農的生存之道小農的生存之道小農的生存之道─李寶蓮(宜蘭「友善環境小農聯盟」發起人)引言人二:台灣的糧食主權台灣的糧食主權台灣的糧食主權台灣的糧食主權─蔡培慧(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12:00~13:30午餐午餐午餐午餐13:30~15:30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行動方案行動方案(引言人每人15分鐘,與談人每人10分鍾,討論70分鐘)主持人:楊志彬(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規劃下的糧食永續問題----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都市農業的未來引言人:李永展(桃園縣城鄉發展處處長)吳東傑(綠色陣線執行長)與談人:張聖琳(台大城鄉所新鄉村研究發展中心負責人)黃瑞茂(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4食物背後食物背後食物背後食物背後::::從從從從《《《《糧食戰爭糧食戰爭糧食戰爭糧食戰爭》》》》看台灣的糧食依賴看台灣的糧食依賴看台灣的糧食依賴看台灣的糧食依賴劉志偉/中研院社會所原載於<二次黨外雜誌>第二期(August31,2009)近日隨著<農村再生條例>所引發的爭議日盛,台灣過度依賴進口糧食而導致「糧食自給率」過低的問題開始被提出。與此同時,RajPatel所著《糧食戰爭》一書因此廣受各界關注。長期以來,糧食問題的重要性在台灣一直被輕忽。儘管人類的慾望與需求總是隨著歷史發展情境的變遷而轉換,然而,無論人類的物質文明如何進步、經濟形勢如何大好、社會環境如何祥和,歷朝歷代的人們仍舊脫離不了最基本的生物性需求與限制──亦即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因此,我們必須生產糧食、消費糧食,以維持我們生命的延續與後代的繁衍。RajPatel在《糧食戰爭》中深刻地描繪出世界糧食體系的運作規則,同時揭露了纏繞糾葛於其內的政治經濟利益。本書導言即以全球糧食消費不均的狀況作為討論的起點。在北方富裕國家內,爆肥(obesity)已轉化為備受關注的社會與經濟問題的同時,南方國家仍舊存在著數十億終日難以溫飽的貧苦大眾。但誠如Patel所言,爆肥與飢饉實為一體之兩面,南方的貧困小農與北方爆肥的小老百姓其實都同時受到世界農糧體系的支配與宰制。英文字意中,所謂的「體系」(system)意指一群相互獨立的單位卅組織,彼此依循特定的規則而互動,進而構成的整體。顧名思義,「世界農糧體系」(worldfoodsystem)也是由一群「行動者」(actors)所組成,他們包括了農民、政客、農糧企業(agribusiness)、超市與一般消費者。不過,這群行動者彼此互動的原則絕非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們所設想的,遵照著市場供需的規律而互動。相反的,從二次大戰後開始,世界糧食體系中最活躍且最具影響力的跨國農糧企業(agribusiness),即透過賄賂與政治遊說,在政客們的協助下創造了有利於農糧企業運作的政策環境與法律架構。此外,藉由併購、插股、轉投資等手段,農糧企業不斷推動產業內部的垂直集中(verticalconcentration),導致世界糧食的生產、流通與消費出現寡頭壟斷的局面。於生產面部分,Monsanto等農化公司透過專利種籽與農業資材的強迫推銷,嚴格控制著小農的生產過程;至於糧食的流通部分,80%的全球糧食貿易都由ADM、Bunge、Cargill與LouisDreyfus這四家跨國農糧企業所掌控;最後在消費面上,Walmart或Carrefour(家樂福)等跨國量販店則規約著一般消費者所能獲取的食品種類與購買品項。5寡頭壟斷下的農糧產業所造成的浩劫可謂罄竹難書。為達成工業生產標準化的原則,被栽種作物的種類愈形減少,嚴重危害自然生態應有的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大規模飼養導致牛、豬、雞被強制集體生活在狹隘的空間內,此舉導致傳染性疾病擴散機率的暴增,畜牧農因此被迫濫用抗生素;巨型農糧企業利用契作(contractfarming)模式引誘小農從多樣生產逐步走向單一作物生產(monoculture),這不僅增加了小農經營的風險,更削弱了其於市場環節中的談判籌碼。跨國零售業者仰仗其鉅額購買力以壓低農糧商品價格之時,更一併摧毀了地方自生的傳統零售業者。最後當消費者走進賣場時,儘管貨架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食品,但虛假的多樣化選擇性所掩蓋的正是工業化食物的貧乏(例如,就食材的角度而言,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洋芋片,本質上並無差異可言;而市面上雖有各種品牌的包裝米,但米種則以『台粳九號』為大宗)。更重要的是,我們更時常於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購買了基改食品與虛假的工業食品(industrialfood)。如同BrewsterKneen在描寫Cargill時曾使用「隱形的巨人」(invisiblegiant)一詞,用以描繪跨國農糧企業低調的行事風格及其對我們日常生活無孔不入的影響力,Patel於《糧食戰爭》中亦不斷強調跨國農糧企業滲透至世界各地農民與消費者的影響力。因此,台灣現今所面臨的農業問題與農村困境亦需放置在世界農糧體系的脈絡下,才能獲得全面性的理解。順此,筆者將透過歷史社會學的視角,對台灣糧食依賴(fooddependency)之成因進行政治經濟學的分析。2007年台灣共生產稻米136.3萬公噸,但卻進口804.6萬公噸的小麥、玉米與黃豆。若以熱量為權數,1960年代中期前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均超過100%,但從1960年代晚期開始糧食自給率即逐漸衰退。1980年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已下降至56.85%,2000年持續下滑至35.60%,而2007年時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達30.6%。然美國、英國、法國與德國於2003年的糧食自給率分別為128%、70%、122%與84%。與其他歐美先進國家相較,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確實過低。過去總自豪「以農立國」的台灣為何會出現「糧食依賴」的狀況?小麥、玉米與黃豆,這三項農作物在台灣農業發展史中從未具備重要性,種植面積甚小,生產量更是微乎其微。而我們之所以大量進口此三項農產品,一方面導因於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則與台灣畜牧業(特別是養豬業)的飼餵方式息息相關。戰後迄今台灣人民飲食習慣最顯著的改變即在於,穀物食品消費量的大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