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Agent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Agent2010)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教学要求本篇将侧重介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重金属、农药及氮磷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环境因素对迁移转化的影响等。(1)掌握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粒级与质地分组特性。(2)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3)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4)了解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2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土壤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是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图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不同,产生出多种类型的土壤。3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4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的基本环境机能培育植物植物挺立生长的支持体植物生长提供水、空气和养分推动物质循环土壤是地球表层中介入元素循环的一个重要圈层,由岩石风化产生的所有物质都有可能进入大气和水系,又可能通过地球化学循环归入土壤。5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保存水资源土壤是大气和地下水之间的缓冲地区。防止灾害土壤蓄水量大,可防止洪水发生。土壤植物又可防止风雨侵蚀、水土流失或土壤荒漠化趋向,并兼有防风、消音等作用。自净能力土壤具有极大比表面和催化活性土壤对外来污染物有一定的自净能力。6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土壤退化的过程风和水的侵蚀作用:引起土壤流失;受纳酸雨或过多使用氨氮肥料:引起土壤酸化;灌溉水中含过多盐分或深度风化作用:引起土壤盐碱化;干旱:引起土壤板结、龟裂、结构单元破坏甚至荒漠化;水涝:引起营养物浸出和流失;污染:引起土壤中有毒物质累积。7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环境的质量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5年制订和发布了《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一1995,其适用范围包括我国疆域内所有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依据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主要性质,将土壤质量划分为三级:一级标准适用于I类土壤区,包括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应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8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二级标准适用于Ⅱ类土壤区,包括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的土壤。土壤质量应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三级标准适用于Ⅲ类土壤区,包括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区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应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9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由固、液、气相物质组成。固相指土壤矿物质(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95%。液相指土壤水分及其可溶物,两者合称为土壤溶液。气相指土壤空气。土壤中还有数量众多的细菌和微生物,一般作为土壤有机物而视为土壤固相物质。10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2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矿物质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是各种岩石(主要趋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以不同的数量与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混合存在,成为土壤矿物质。13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有四类: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1)硅酸盐类矿物长石类、云母类、辉石类和闪角石类等矿物,容易风化而释放出K、Na、Ca、Fe、Mg和Al等元素可供植物吸收,同时形成新的次生矿物。(2)氧化物类矿物石英(SiO2)、赤铁矿(Fe2O3)、金红石(TiO2)、蓝晶石(Al2SiO5)等。14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硫化物类矿物土壤中通常只有铁的硫化物,即黄铁矿和白铁矿,二者是同质异构物,分子式均为Fe2S,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元素的主要来源。(4)磷酸盐类矿物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包括氟磷灰石和氯磷灰石两种,其次是磷酸铁、铝以及其它磷的化合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15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土壤的次生矿物土壤中次生矿物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1)简单盐类如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石膏(CaSO2·2H2O)等,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2)三氧化物如针铁矿(Fe2O3H2O)、褐铁矿(2Fe2O33H2O)等,是硅酸盐类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土壤中,特别是基性岩(玄武岩、安山岩和石灰墙)上发育的土壤中含量最多。16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次生硅酸盐类由长石等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后形成,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故又称粘土矿物或粘粒矿物。可细分为伊利石、蒙脱石和高岭石。二、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包括:(1)非特殊性的土壤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的组成部分以及有机质分解的中间产物,例如蛋白质、树脂、糖类、有机酸等,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10~15%。17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土壤腐殖质,是土壤特有的有机物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主要是动植物残体通过微生物作用,发生复杂转化而成。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所含成分,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1)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如单糖和有机酸、多糖类、树脂、脂肪、蜡质和木质素等。(2)含氮有机化合物,即以蛋白质为主,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土壤动物积微生物均含有种当多的蛋白质。(3)灰分物质,即植物体经过燃烧残留的无机物。18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三、土壤中的水分19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四、土壤中的空气土壤孔隙中所存在的各种气体的混合物称为土壤空气。以O2、N2、CO2及水汽等为主要成分;其次由于土壤进行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气体。如H2S、NH3、NO2、CO等;另外一些醇类、酸类以及其它挥发性物质通过挥发作用也进入土壤。20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五、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土壤矿物质的粒级划分按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组或粒级。粒级的划分标准及详细程度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划分,即国际制、前苏联制和美国制。21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2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3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24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石块和石砾:多为岩石碎块,直径大于lmm。山区土壤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2)砂粒:主要为原生矿物,大多为石英、长石十云母、角闪石等,其中以石英为主,粒径为1一0.05mm。在冲积平原土壤中常见(3)粘粒:主要是次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含粘粒多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丰富,团聚能力较强,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但土壤的通气和透水性较差。25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4)粉粒:也称作粉粒、面砂,是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混合体。原生矿物有云母、长石、角闪石等,其中白云母较多。次生矿物有次生石英、高岭石、含水氧化铁、铝,其中次生石英较多。粒径为0.05~0.005mm。粉砂粒的物理及化学性状介于砂粒与粘粒之间。团聚、胶结性差,分散性强。保水保肥能力较好。26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27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28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29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六、土壤吸附性土壤中活跃的组分: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1、土壤胶体的性质(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物质的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大。(2)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微粒具有双电层,微粒的内部称微粒核,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即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又称反离子层,包括非活动性离子层和扩散层),即合称为双电层。(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30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或代换)。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阴离子交换吸附作用。(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电荷数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31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致酸离子包括H+和A13+;盐基离子包括Ca2+、Mg2+、K+、Na+、NH4+等。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32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土壤中阴离子交换吸附是指带正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阴离子与溶液中阴离子的交换作用。阴离子的交换吸附可与胶体微粒(如酸性条件下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铁、铝)或溶液中阳离子(Ca2+、Fe3+、A13+)形成难溶性沉淀而被强烈地吸附。33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四、土壤酸碱性34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土壤酸度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13+。根据测定土壤潜性酸度所用的提取液,可以把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35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2、土壤碱度土壤溶液中OH—离子的主要来源:CO32—和HCO3—的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盐类。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度的总和称为总碱度。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Na+、K+、Mg2+(主要是Na+)等离子的饱和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作用,结果在土壤溶液中产生NaOH,使土壤呈碱性。此时Na+离子饱和度亦称为土壤碱化度。36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土壤的缓冲性能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腐殖质土粘土砂土。五、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土壤中的主要氧化剂:氧气、NO3—离子和高价金属离子;土壤中的主要还原剂: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和土壤生物也是土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参与者。37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38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六、土壤环境容量将土壤所允许承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或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明确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系统结构相功能方面的要求来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土壤临界容量是确定土壤环境容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决定土壤的容纳能力。3940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环境容量的确定土壤静容量从静止的观点度量土壤的容纳能力,由下式表示,Cs=M(Ci-CB1)式中,M表示每亩耕地土壤重,kg;Ci为i元素的土壤临界含量,mg/kg;CBi为i元素的土壤背景值,mg/kg。现存容量:CSP=M(Ci-CB1-CP)CP是土壤中人为污染而增加的量。41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环境容量粗略估计公式:Q=(CX-B)150式中,Q为土壤环境容量,g/亩;CX为土壤环境标准值,mg/kg;B为区域土壤背景值,mg/kg。2、土壤动容量若假定年输入量为Q,年输出量为Q,并且Q大于Q。则:残留量为Q-Q。42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残留量(Q-Q)与输入量Q之比,称之为累积率(K)。若计算几年内土壤污染物累积总量AT(含当年转入量),则:AT=Q+QK+QK2+……+QKn而n年内的污染物残留总量RT(不含当年输入量)则为:RT=QK+QK2+……+QKn污染累积总量AT和残留总量RT均为等比级数之和,等比系数为K。43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当年限n足够长时QKn趋于零,且AT达到最大极限值。——等比有限累积规律:其数学模式:AT=K(B+Q)AT: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年累积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