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附件4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2014年10月i目次第一章总则........................................................11.1编制目的...................................................11.2适用范围...................................................11.3编制依据...................................................11.4术语与定义.................................................21.5指导原则...................................................31.6组织编制单位...............................................3第二章工作内容与流程..............................................42.1工作内容...................................................42.2工作流程...................................................4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73.1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73.2地下水脆弱性评估..........................................143.3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193.4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233.5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24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及成果图表.....................294.1报告编制大纲..............................................294.2成果图....................................................294.3成果表....................................................31附录A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32附录B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35附录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40附录D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451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1.2适用范围1.2.1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评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0.4万km2,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1.2.2本指南主要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报告图集编制要求等方面。1.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GB/T14175水文地质术语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2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GB/T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11615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5218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0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T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1.4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地下水污染源荷载:指污染源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污染源的位置、类型以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等。地下水脆弱性:由于自然条件变化或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遭受破坏的趋向和可能性,它反映了地下水对自然和(或)人类活动影响的应付能力。地下水功能价值: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服务的、具有现实或潜在经济意义的功能价值。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基于地下水使用功能和污染现状特征,结合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和功能价值评估结果,对地3下水污染防治类型和等级提出分区。1.5指导原则(1)简单实用原则: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的方法原理简单且实用性强,结合地下水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分区建议;(2)系统完整原则: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单元及行政区划,划定防治分区的范围;(3)分区分级原则:根据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功能价值以及污染状况,确定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等三类分区,根据区划防控值确定不同分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评估区地下水污染荷载、地下水污染状况等因素的重大变化情况,结合地下水环境管理需要,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区划结果进行动态调整。1.6组织编制单位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组织编写,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单位起草编制。42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流程2.1工作内容综合考虑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脆弱性、污染状况、水资源禀赋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体系,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及保护区。将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防控区划分为优先防控区、重点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治理区划分为优先治理区、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2.2工作流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流程见图1,具体内容如下:(1)确定评估范围。以行政区或地下水系统为评估范围。(2)收集资料。根据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功能价值、污染现状评估的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工作。(3)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和功能价值的指标体系评估。根据资料分析结果,采用各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分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地下水功能价值分区等工作。(4)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根据地下水质量目标、标准限值、对照值(或背景值)开展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评估指标主要是“三氮”(指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及氨氮)、重金属(第一类: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第二类:铊、锰、铋、镍、5锌、锡、铜、钼等)和有机类等污染指标,分别形成“三氮”、重金属和有机类等污染分布图。(5)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根据地下水使用功能和污染现状评估结果,划分保护区、治理区的一级区和二级区,以及防控区一级区;通过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脆弱性、功能价值的图层叠加,划分防控区二级区;根据区划防控值,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优先等级,提出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建议。(6)编制报告和成果图表。汇总和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编写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和图表。6图1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流程图确定评估范围收集资料脆弱性评估污染源荷载评估功能价值评估污染现状评估农业、工业饮用水其他地热盐卤水矿泉水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未超标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一级区和二级区划分确定分区防治优先级别,提出对策建议污染现状评估防控区未超标区超标区超标区相关饮用水标准治理区防控区编制报告和图表治理区保护区73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3.1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3.1.1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分类地下水重点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矿山开采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农业污染源和高尔夫球场等。通过填写污染源清单信息(主要包括名称、所在地区、所属水文地质单元、地理坐标、重点污染源基础信息、监测井信息和水质监测状况、主要污染指标等信息),完成对不同污染源的调查。地表污水主要指水质为V类和劣于V类的地表水体,通过填写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状况、主要污染指标等信息完成调查。资料来源为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详见下表。表1污染源范围、资料来源及归属部门编号污染源类型范围资料来源资料归属部门1工业污染源县级以上(含县级)工业园区、园区外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废弃工业污染场地污染源普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保、发改2矿山开采区大中型矿山矿山调查表、污染源普查国土、环保3危险废物处置场全部污染源普查、环评报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保、住建4垃圾填埋场正规垃圾填埋场和200吨以上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源普查、环评报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保、住建5石油开采、储运和销售区全部加油站名单、环评报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环保、工商、安监6农业污染源农业集中种植区、再生水农用区、规模化养殖场水利普查、污染源普查、土地利用调查水利、环保、国土7高尔夫球场全部环评报告发改、环保8地表污水V类和劣于V类的地表水体水环境监测报告水利、环保83.1.2单个污染源荷载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单个地下水污染源荷载风险计算公式如下:P=T×L×Q(3-1)式中,P表示污染源荷载风险指数,T表示污染物毒性,L表示污染源释放可能性,Q表示可能释放污染物的量。污染物毒性T致癌性污染物可能释放的量Q污染荷载指标体系污染源释放的可能性L污染物类型污染年份防护措施污染年份污染面积排放量图2污染源荷载评估指标体系3.1.2.1污染物毒性污染物的毒性考虑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降解、迁移性等因素,与受体的致癌或非致癌风险直接相关,因此筛选和识别有毒、致癌风险较高的污染物是毒性指标评估的基础。在污染物指标明确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表2的毒性评分,存在多种污染物时一般取毒性最高的T作为计算值;若无法确定污染物指标时,采用表3进行计算。缓冲区半径是指在污染源占地面积的基础上污染物可能迁移扩散的半径范围,主要与污染物类型有关。9表2主要污染物及其毒性评分表(1)致癌污染物类型毒性得分参考文献1,1,2,2-四氯乙烷CD2.8IRIS2,4,5-涕丙酸C2.1IRIS2,4,6-三氯酚CD1.8IRIS砷C3.7HEAST苯CL2IRIS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二酯CD1.5IRIS四氯化碳CD2.5IRIS氯仿C1.2IRIS二氯乙烷CD2.4IRIS二氯甲烷CD1.3IRIS六氯苯CD3.7IRIS六氯丁二烯CD2.3IRIS林丹C3.6HEAST三氯乙烯CD1.5HEAST三氟硝铵C1.3IRIS氯乙烯CL3.8HEAST亚硝酸盐C1-铬C2.7IRIS镉C1.7HEAST铅C1.3MCL(2)非致癌污染物类型毒性得分参考文献1,2-二氯乙烯ND0.2IRIS2,4-二氯苯氧基乙酸N0.5IRIS甲草胺N0.5IRIS滴灭威N1.3IRIS锑N1.9IRIS阿特拉津N0.8IRIS苯达松N1.1IRIS铍N0.8IRIS甲苯酚N0.2IRIS氰草津N1.2IRIS氰化物N2IRIS异狄氏剂N2.5IRIS乙基二丙基硫氨基甲酸酯NL0.1IRIS六氯环戊二烯ND0.6IRIS铁N0.5MCL汞ND2HEAST甲氧氯N2.3IRIS赛克津N0.1IRIS10镍N1IR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