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RS和GIS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生态需水研究姓名:闫正龙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水文学及水资源指导教师:黄强20080501基于RS和GIS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生态需水研究作者:闫正龙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唐克旺.王浩.王研生态环境需水分类体系探讨-水资源保护2003,19(5)在总结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生态需水、生态耗水、生态用水以及生态与环境的概念进行阐述.对生态需水的分类体系进行探讨,认为按空间的一级分类可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生态需水,若按尺度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生态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又可分为水土保持需水、河道生态与环境需水、流域湿地保护需水、河口生态需水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河道外生态需水指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防护林体系需水、湿地补水等.介绍计算生态需水的6大基本程序:生态水文分区、分区生态功能识别、现状评价、确定管理目标、生态需水计算以及监测和管理.2.期刊论文石亚男.刘高焕.张北飞绿洲生态环境动态调控模型及系统概念设计应用-地球信息科学2003,5(3)绿洲是荒漠中的特殊景观,在干旱、半干旱地理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是该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主要界面.绿洲的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利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和GIS),可以建立绿洲生态环境动态调控系统,使之服务于绿洲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原理和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对基于遥感(RS)和GIS的绿洲生态环境动态调控的模型进行了概念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绿洲生态环境动态调控系统的设计.3.学位论文慕琳四川天全白沙河小流域生态需水及用水分配研究2008小水电建设在山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破坏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何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是小水电开发利用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白沙河是典型的四川盆缘山区河流,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近年来引水式梯级开发电站的不断建设,使得流域工程性缺水情况日益严重。本文以白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减水河段影响,初步研究了其生态需水及用水分配问题。在对白沙河流域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白沙河流域的特殊情况,选择适合白沙河流域生态需水量核算的方法,从河道内与河道外两个方面核算自沙河流域的生态需水量。其结果为: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为1.293×108m3,占径流总量的22.04%;河道外生态需水量为2.51×107m3,占径流总量的4.30%:生态需水总量为1.544×108m3,占径流总量的26.34%。针对白沙河流域引水式梯级开发电站产生的减水河段情况,采用Tennant法对梯级电站的下泄流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满足流域减水河段生态环境的基本需水要求,电站大坝应在不同时期下泄一定流量,主要集中于枯水期。以5个已运行的梯级电站为例,对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做了生态用水量损益分析,探讨了生态用水量与电站发电效益损失的关系。当流量百分比从10%增加到20%与从20%增加到30%时,生态环境与电站对水资源需求的竞争比较激烈,生态用水量与发电效益矛盾比较突出。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根据流域水资源利用特点,针对白沙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初步构建了以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为目标的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表明: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后,现状水平年(2005年)各用水部门缺水情况得到缓解;规划水平年(2010年、2020年)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下用水分配效果最佳,水资源配置比较合理。本文通过对白沙河流域生态需水与用水分配以及梯级开发电站减水河段的研究,丰富了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内容,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解决流域梯级开发电站减水河段问题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期刊论文滕燕.高仕春.梅亚东.TengYan.GaoShichun.MeiYadong面向生态环境的水库调度方式研究-水力发电2008,34(6)以尽量维持河道径流的天然特征为出发点,提出了水库面向下游生态环境的长期调度控泄边界条件,并结合径流特征与河道生态的定性关系给出了调度效果的评价方法.以常规水电站为实例,分别设置了按不考虑河道生态需水控制泄流、按最小生态需水流量控制泄流和尽量维持径流天然丰枯特征控制泄流等三种不同的控泄边界条件对水库进行长期优化调度,对比分析和调度评价结果表明:新的控泄方式能使水库出流过程更接近于天然径流过程,同时对工程的发电效益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5.学位论文丰华丽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2002生态需水问题是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理论和研究方法都有待发展。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河流生态需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在概述国内外生态需水和环境需水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区分了广义生态需水和狭义生态需水的不同、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的不同、生态需水和环境需水的不同。从生态学和水文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需水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生态需水研究要遵循生态学的整体性理论、物种多样性理论、物种耐性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景观生态学河流廊道理论及水文学的水文循环理论和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生态需水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合理地界定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及保护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界定了自净需水和引水稀释用水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在计算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建立了内陆河段、河网化河段及潮汐河段的自净需水模型。指出了引水稀释提法的弊端,并对其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引水稀释适用的条件及选择污染物的原则,以湖泊为例建立了引水稀释用水模型。6.期刊论文赵芹.曹叔尤.李文萍.ZhaoQin.CaoShuyou.LiWenping流域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流域梯级开发可带来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引发了很多区域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包括水库淹没与移民,泥沙淤积、河道变化、地质灾害、水生生物、水土流失等.针对流域梯级开发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优化开发与运行方式等主要对策.7.会议论文郭明.李新基于遥感和GIS绿洲发育适度规模分析——以酒泉绿洲为例2006绿洲规模扩张超过阈限,将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是决定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确定水量与适度绿洲面积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典型农业型绿洲-酒泉绿洲为例,以研究区1986年LandsatTM和2000年ETM+数据为基础遥感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计算了该区基于生态需水的适度绿洲规模.结果表明,1986年实际绿洲面积小于适宜绿洲面积,绿洲还有扩张的潜力;但实际耕地面积已经大于适宜耕地面积;2000年,实际绿洲面积和实际耕地面积均超出了其适宜规模.1986年和2000年绿洲规模安全系数均为负值,而且2000年绿洲规模不安全性增大.在现状水资源水平下,绿洲内水量不能满足绿洲的生态需求,应协调绿洲生态用水和建设用水的关系,适当退耕还林还草.8.学位论文石庆松重庆市渝西地区生态需水量计算研究2006渝西地区是重庆市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但又是重庆市人均水资源量最小的地区,水质恶化,水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需水的角度出发,研究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保留的生态水量的计算。简要回顾了生态需水的研究发展,对生态需水的理论基础内涵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分析和评价了目前比较常用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区域的环境状况,对典型区渝西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渝西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可归结为: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在对生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渝西地区的生态需水划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个部分,河道内生态需水分为河道基本生态需水量、河流输沙需水量、城市河湖用水和水体污染稀释用水量几个部分;河道外生态需水量主要指植被生态需水。同时借鉴和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考虑到在未来年份里污染物的排放量变化,通过预测污染负荷,来预测将来的河流稀释自净生态需水量。以小安溪流域为例,分项计算了其生态需水量,得出小安溪流域生态需水量总量为3.86亿m3,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61.6%,河道用水处于紧张局面。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量是问题的症结,保证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是解决区域水资源矛盾的关键。鉴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各项功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生态需水并非各项之间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将生态需水的研究和生态恢复相结合,提出大尺度如流域尺度的生态需水研究尤为必要,从优化利用本地水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生态需水的可能来源。9.期刊论文夏军.郑冬燕.刘青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研讨-水文2002,22(5)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区域生态需水研究仍处在初期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研讨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目的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探讨一些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10.学位论文张锦新沿海岛屿景观生态需水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2007生态环境需水问题研究是目前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沿海地区是经济高速发展区域,但水资源较为贫乏,水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开展沿海区域生态需水研究对沿海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意义。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了景观生态需水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生态需水的概念和内涵;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撑下,对平潭岛景观生态进行分类;针对平潭岛生态环境特征提出了各类自然和人工景观的用水定额和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平潭岛自然景观生态需水量为0.4429亿m'3,人工景观生态需水量为0.6871~0.7202亿m'3。根据目前平潭岛水资源可供给量,认为目前景观生态需水已经超出平潭岛水资源可供给量,这是导致平潭岛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此,笔者认为,应该保护好现有的大型森林植被,增加它们之间的连通性;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开展节约用水;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改革用水管理制度;岛外饮水,补充水资源不足。只要这样,才能实现平潭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45b2959-7868-4a14-b73b-9e1d013d0fae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