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面提升中加速发展在加速发展中全面提升——莫宗通同志在县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元月14日)同志们:这次县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近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7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8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提升中加速发展,在加速发展中全面提升,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坚持在求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实,经济社会发展在前几年高位攀升的基础上再获新的突破。一是经济运行在提速增效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1亿元,增长15.7%,创历史新高。实现财政收入1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亿元,分别增长68.5%和59.7%,财政收入在全市占比由1996年的12.6%、2002年的19.2%上升到25.9%,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在苏北24个县市的第8位上升到第5位,仅比第4位的沛县少1300万元,比第6位的大丰多1.185亿元。二是工业发展在招大培强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统领招商引资全局,每周引进一个亿元以上项目,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随着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新兴产业加快—2—崛起,有力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家,用电量首次突破10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上升到66.7%。经济开发区对县域发展支撑作用愈加明显,已承载各类项目420个、投产28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9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1个,用工达5.75万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工业税收3.77亿元,一座以轻纺服装、木制品加工、五金机械、电子能源等成长型项目为支撑的新兴工业基地已经形成。三是城市建设在提升形象上实现新突破。新老城区建设开发如火如荼,到处塔吊林立,整个沭城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全年新开工房地产面积185万平方米,竣工96万平方米,完成销售133万平方米。规划实施的285栋12层以上楼房已有39栋建成、109栋在建、137栋即将开工,标志着沭阳城市建设已进入“高层时代”。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欧中广场、浙江商城二期、大江国际饭店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市场、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正在加快崛起,地面水厂、管道煤气用户迅速增加,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加快建设,城区15条道路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城区绿化亮化投入创历史新高,虞姬生态园、沭河公园、沭河景观带“磁场效应”越发增强,城市人气、商气更快聚集。四是统筹城乡在镇村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公共财政由过去依靠“三农”支撑逐步转向反哺“三农”,县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8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多,获得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工作先进县称号。乡镇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乡镇由上年的7家增加到22家。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花卉苗木、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稻米和生态水禽—3—养殖等高效特色农业形成“四区一带”生产新格局。积极推进农村“新五件实事”,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顺利跻身全国百家绿色小康县行列,成功举办第二届盆景艺术展,花卉苗木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五是社会建设在协调并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和谐拆迁”,全年完成城市拆迁101.5万平方米,居全省县级城市之首。仅用两个月时间顺利搬迁珠江路两侧1297座坟墓,干成了多年来想干一直没有干成的事。实行“和谐安置”,全县已建成安置房90万平方米,新开工50多万平方米。坚持以低房价战略引领县域科学发展,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走出了一条房价越低需求越旺、需求越旺开发越多、开发越多城市化进程越快的良性循环之路,成功经验被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宣传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县及29个乡镇世代服务中心、15个标准化乡镇文化中心基本建成,实现“村村有体育健身场所”目标。自筹资金3亿元建设的宿迁经贸学院新校区顺利招生,标志沭阳成为全省52个县级城市中第4个拥有自己大学的县份。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农村合作基金会股金、沂南基金会剩余本金、县政府陈欠工程款全部支付,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顺利结束,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沭城镇原镇属集体企业职工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不再向财政供养人员筹集有关资金。“平安沭阳”、“法治沭阳”建设稳步推进,信访总量全市最低,已连续4年保持赴省进京上访零登记,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始终处于全省最低行列,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干群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客商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各界—4—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同时也是与近年来我县奠定的扎实基础、积累的宝贵经验分不开的。回顾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始终坚持求实务实落实作风,瞄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深入实施以项目推进为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大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快速增长、良性循环的发展势头。可以说,近几年是沭阳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发出“再掀全市学沭阳活动新高潮”号召;5月,《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相继刊登省委研究室长篇调研报告《大县在崛起——沭阳发展再调查》;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原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来沭调研时指出:“沭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沭阳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已经进入了一个政通人和、快速崛起的新阶段。”与此同时,2003以年来我县共接待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省内部分市、县以及甘肃、云南、宁夏等省区4200多批计6.4万多人次前来调研、参观、考察。通过参与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我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工作作风有了根本性转变,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这为我们再创新的佳绩、夺取新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做好新的一年工作,必须始—5—终贯穿“在全面提升中加速发展,在加速发展中全面提升”这一主线。确立这一主线,是基于对中央和省市精神的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前不久结束的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发出了“好字当头、后发快进、干字为本”的号召。我们必须将上级精神具体化、地方化、特色化,以“全面提升”保证“好”,以“加速发展”实现“快”。确立这一主线,是基于对面临发展形势的认真分析。当前,我们既面临宏观调控常态化带来的土地、信贷、环保“三紧”的严峻考验,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压力,又面临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产业梯度转移,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苏北特别是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的大好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不能停留于粗放式增长,也不能满足于自然式发展,而必须顺时应势,坚持把“全面提升”和“加速发展”统一起来,在全面提升中保障加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加速发展筑牢全面提升的坚实基础,让“全面提升”和“加速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确立这一主线,是基于对所处发展阶段的清醒认识。经过近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奋斗,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近年来的“快”是建立在基数较小基础上的,近年来的“好”是建立在水平较低基础上的。目前,我县发展正处在由起步、起跑迈向起飞的关键时期,处在由量变迈向质变的爬坡过坎阶段,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发展,既面临着加速的要求,更面临提升的压力,不加速难以“起飞”,不提升无以“攀高”,二者必须兼顾,而且缺一不可。确立这一主线,是基于对县域发展蓝图的精心规划。早在两年前,我们就—6—顺应全县人民意愿,确立了“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一新的发展定位。要把这一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要求我们在坚持加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扩大项目规模,更加注重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位,更加注重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综合效益,努力走出一条发展速度快、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民得实惠的发展路子。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新的一年全县上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在全面提升中加速发展,在加速发展中全面提升”这一主线,更高起点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更高层次实施大项目推进方略,更高品位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坚持在招大培强中扩张总量,在扩张总量中优化质态,全面提升工业发展层次。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外引和内培并举、扩量和提质并重,加速形成具有沭阳特色的工业体系。一要在招商选资上下功夫。持续掀起招商热潮,全力以赴主攻“高大新外”项目,确保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7个,其中10亿元以上11个,10亿元项目至少有1个当年投入超过4亿元,并力争在引进超亿美元外资项目上取得突破。不断完善招商举措,进一步强化县级领导和单位“一把手”招商责任,积极放大“以商引商”效应,迅速提升专业招商、驻点招商成效,切实抓好浙江、上海、苏南等重点区域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命中率和成功率。强化招商考核奖惩,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突出考核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杜绝弄虚作假,严格兑现奖惩,做到动真碰硬、不打和牌。二要在扶优培强上下功夫。全力以赴培育重点骨干企业,通过强化帮办、政策扶持、要素倾斜等措施,确保开工建设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7—个,新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鼓励天能电池、美欧电子等企业增资扩股,加大对业事集团、大江集团等企业上市的培训和指导,迅速壮大引领工业发展的“第一军团”。大力实施“小型企业上规模”和“规模企业上台阶”工程,促进本土企业和引进投产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强化品牌建设,加快裂变扩张,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39家,着力打造工业发展的“第二梯队”。坚持不懈做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引导企业在布局上集中、生产上配套、环节上成链,不断壮大轻纺服装、木制品加工、五金机械、电子能源等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集群,着力放大画材、包覆纱、蓄电池、手机扬声器四个全国第一,与此同时,要敢于无中生有,通过引进大项目,带来大配套,建成大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着力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利用节日有利时机切实抓好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的发动和组织工作,积极拓展县外、省外劳动力输入渠道,加强劳动力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对口培训,引导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用工观念,努力做到以机制、待遇、事业和情感拴心留人。全力打破资金约束瓶颈,进一步规范县乡担保中心运行,多渠道增加村镇银行股本金,积极争取江苏银行、江苏邮政银行在我县设立全市首家分支机构,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高银企对接成效和存贷比例。三要在园区建设上下功夫。园区是我县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增长极所在。继续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开发区,实行开发区和昆山(沭阳)工业园一体化联动发展,确保开发区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超过8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新增用工1.5万名。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对新上项目进行归类布点,对企业形象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关联配套企业入驻开发区南区、开发区标准厂房、乡镇及村居,加快形成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