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1级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RT一级习题(答案)一、是非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二、选择题:1.B2.C3.D4.A5.D6.D7.C8.C9.C10.D11.A/D12.A13.D14.B5.D16.D17.A18.B19.C20.D21.D22.D23.D24.D25.C26.B27.A28.C29.D30.C31.C32.B33.B34.C35.B36.A37.A38.D39.C40.A41.C42.A43.C44.D45.B46.A47.D48.D49.B50.A51.D52.D53.B54.B55.D56.C57.B58.B58.B59.C60.B三、问答和计算题1.答:由于射线源都具有一定尺寸,所以照相时工件轮廓或缺陷边缘都会在底片上产生半影。这个半影宽度便是几何不清晰度UR。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射线源尺寸、工件厚度(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射线源至胶片距离。2.答:影响射线照相影象质量的三要素是: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射线照相对比度定义为底片影象中相邻区域的黑度差。射线照相清晰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不同黑度区域间分界线的宽度。用来定量描述清晰度的量是“不清晰度”。射线照相清晰度定义为对视觉产生影响的底片影像黑度的不均匀程度。3.答:JB4730-94标准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间的关系,规定射线透照方式为纵缝透照法,环缝外透法,环缝内透法、双壁双影法和双壁单影法五种。纵缝透照法搭接标记应置于射线源一侧;环缝外透法搭接标记也应置于射线源一侧;环缝内透法,当焦距大于工件半径时,搭接标记应置于胶片侧,当焦距小于工件半径时,搭接标记应置于射线源一侧,中心周向曝光时,搭接标记放置二者皆可,双壁单影法搭接标记置于胶片一侧。4.答:①使用铅箔增感屏,吸收部分前散射线和背散射线;②暗盒后衬铅板,进一步减少背散射;③使用铅罩和铅光阑,限制照射范围,减少散射源;④采用铅遮板或钡泥屏蔽试件边缘,减少“边蚀”效应;⑤用流质吸收剂或金属粉末对形状不规则及厚度差较大的试件进行厚度补偿,以减少较薄部分散射线对较厚部分的影响;⑥采用滤板滤去射线中线质较软的部分,减少“边蚀”效应;⑦减少或去除焊缝余高,降低缝部位散射线比。5.答:对压力容器焊缝透照量,应根据透照厚度和象质等级选用JB4730-94标准中规定的R10系列的象质计,按照象质计的线径编号可分为Ⅰ型(1/7)、Ⅱ型(6/12)、Ⅲ型(10/16)。对象质等级为AB级而言,透照厚度TA≤16㎜时,选用Ⅲ型(10/16)透度计,16<TA≤80㎜时,选用Ⅱ型(6/12)透度计,TA>80㎜时选用Ⅰ型(1/7)透度计。6.答:①底片的有效评定区内应无伪像、划伤、水迹;②底片上应有识别工件的编号、拍片部位编号、定位记号等标志并与工件相对应;③底片上应有象质计的影像,象质计规格适当、位置正确、象质指数符合标准要求;④底片黑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反差适当。7.答:为检查背散射线,可在暗盒背面贴附一个“B”铅字标记,若在较黑背形上出现“B”的较淡影像,就说明背射线屏蔽不够,应采取有效措施重照,如果没有“B”影像或者在较淡的背景上出现“B”的较黑影像,则表明背部防护屏蔽良好。8.答:①双壁双影法透照时,由于射源侧焊缝比胶片侧焊缝离开胶片的距离相差一个管子直径,故射线源尺寸的几何影响较大,使几何不清晰度增加,小缺陷对比降低,为减小射源尺寸对几何不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影响,可选择焦点尺寸小的射线源,适当增大焦距。②透照小口径管时射线的穿透厚度自中心向两端变化很大,易导致底片中心部位黑度过大,边缘部位黑度过小,为减少被检区域不同部位的黑度差,宜适当提高射线能量,采用“高电压,短时间”的透照工艺。③由于管子直径较小,散射线引起的“边蚀”效应比较严重,相应的措施是在射线机窗口处加滤板,或采用铅罩屏蔽焊缝以外部分,以减少“边蚀”。④双壁双影透照时,焊缝被倾斜投影到胶片上,缺陷影像会发生畸变。为减少畸变,应控制透照角度和椭圆开口间距,间距一般为3-10㎜,最大不超过15㎜。9.答:①应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应保证在满足透照厚度比K的条件下,有足够大的一次透照长度L1;③为减少因照射场内射线强度不均匀对照相质量的影响,焦距取大一些为好;④由于射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焦距的增加必然使曝光时间大大延长,因此焦距也不能过大。10.答:射线通过工件有缺陷部位和无缺陷部位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因而到达胶片的射线强度不同,当缺陷的大小达到某一值时,使底片上缺陷处的黑度与无缺陷处的黑度差(ΔD)达到人眼能鉴别的程度时即可显示缺陷。11.答:射线防护的三大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其原因如下:时间防护的原理: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距离防护的原理: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增大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屏蔽防护的原理:射线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在人与辐射源之间设置足够的屏蔽物,便可降低辐射水平,达到防护目的。12.答:在施工现场探伤时,探伤人员要使用剂量仪对场所和个人进行剂量监督,保证探伤人员的接受剂量在安全范围以下,具体措施如下:①尽量缩短受照时间,要求探伤人员操作熟练,操作者轮流进行,其余人员远离射线源;②增加射线源与操作者之间的距离;③利用现场的建筑物和设备。探伤人员隐蔽在其后操作,进行屏蔽防护。13.答:当焦距、曝光量、暗室条件等特定条件固定时,工作厚度与管电压之间关系的曝光曲线,以常用坐标形式出现,从图中可查得TA=18㎜,f=400㎜E=15mA·㎜时的管电压为150KV,因使用丹东XXQ2005射线机,其管电流为5mA不变,所以曝光时间为15mA·min/5mA=3min。当其他条件不变而焦距改为500㎜时,根据平方反比定律,为达到一样的黑度,其曝光时间为3min×(500/400)2=4.7min.14.答:已知:L1=700-59=641㎜,L2=57+2=59㎜,b=10㎜,g=5㎜。求:S解:L1min≥10fL22/3=10×2×592/3=303㎜,L1=641>L1min,所以此焦距可以采用,又如下图,S=(L1/L2)(b+g)=(641/59)(10+5)=163㎜答:此焦距可以采用,在700㎜焦距时的射线源偏移距离为163㎜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