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清河口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现状研究姓名:郑秀苹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科学指导教师:张龙军20070601小清河口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现状研究作者:郑秀苹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陈友媛.惠二青.吴德星.邱汉学.郑西来污染负荷划分的一种水文估算方法及其应用目前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的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点源污染全部实现零排放,河流的达标率仅有65﹪,湖库的达标率仅有42﹪,且湖泊、水库、河口富营养化主要是来源于非点源污染.鉴于目前我国几乎没有比较连续的非点源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如何对非点源进行量化,已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水文学出发,考虑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和运移规律,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污染负荷划分的水文估算方法,并应用到莱州湾的小清河流域,结果表明该估算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污染治理有指导意义.2.学位论文夏斌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主要河流的污染状况及入海通量2007陆地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问题,入海河流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输送通量作为陆地对海洋影响的中心问题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而入海河流是渤海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同时环渤海河流的入海碳通量是联接渤海和陆地生态系统,构成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研究环渤海河流的污染现状、各形态碳的性质以及污染物通量和碳通量对于了解陆源输入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改善渤海的水质状况以及完善全球碳系统参数数据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流输入对渤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环渤海河流污染状况分析运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环渤海河流分析,得出环渤海的16个入海河流断面中,4个河流断面水质属于Ⅳ类,1个河流断面水质属于V类,8个河流断面水质属于劣V类,只有3个河流断面的水质属于Ⅱ类。其中六股河(辽宁绥中站)的水质最好,子牙新河(河北歧口站)的水质最差;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环渤海河流分析,得出环渤海河流的首要污染物为石油类(11条河流),其次为营养盐(4条河流),高锰酸盐指数(1条河流)仅位居第3;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环渤海河流分析,得出大辽河、黄河等7条河流处于富营养状态,小清河、蓟运河等7条河流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可见环渤海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非常严重。此外,通过对环渤海河流的有机污染状况分析,得出16个河流断面TOC的平均值为16.41mg/L,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值为6.04mg/L,其中易降解有机物所占比例平均为15.18﹪,表明环渤海16条河流中的总有机污染非常严重。2.2005年夏季环渤海河流的污染物入海通量2005年夏季环渤海河流的污染物入海通量为1.94×10'5t,其中,黄河流域的污染物入海通量最多,为0.99×10'5t,占总量的50﹪:辽河流域的污染通量次之,为0.61×10'5t,占总量的32﹪:海河流域的污染物物入海通量最少,为0.34×10'5t,占总量的18﹪,由此可见,黄河流域的入海污染物对渤海的影响最大,且三大流域的污染物入海通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环渤海河流污染因子入海通量的排序为: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石油类磷酸盐。3.环渤海典型性河流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入海通量2005年夏季双台子河(辽宁大洼站)悬浮颗粒物中检出的16种多环芳烃的总量为25.41mg/kg;蓟运河(天津汉沽站)检出的总量为17.59mg/kg;大凌河(辽宁凌海站)检出的的总量为32.43mg/kg:黄河(山东利津站)检出的总量为1.64mg/kg。由此可见,大凌河悬浮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最多,黄河最少。双台子河、大凌河、黄河悬浮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应用不同环数的组成分布、不同分子量组合的分布以及同分异构体含量的比值分析得出主要来自热解源,且炉煤灰是其主要成份;蓟运河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应用不同环数的组成分布和不同分子量组合的分布分析得出主要来自热解源,汽油燃烧的生成物和烟道颗粒物是其主要成份,但应用同分异构体含量的比值分析结论相反。河流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入海通量排序为:黄河(95.03t)大凌河(24.20t)双台子河(5.23t)蓟运河(0.99t)4.环渤海河河流的碳形态分析及入海通量根据环渤海河流的悬浮物含量和污染严重程度,对环渤海河流进行分类研究,得出环渤海河流的DOC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废物;子牙新河、潮白新河、小清河、小凌河、独流减河、海河、蓟运河、马颊河、滦河的POC主要是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废物;大辽河、黄河、双台子河、徒骇河、大凌河、大清河、六股河的POC主要来自于土壤侵蚀;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独流减河、蓟运河、小清河的DIC偏高主要是因为其流域工业碱的大量排放,此外,环渤海河流的DIC与富营养化影响因素总体上具有同源性。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河流DOC含量的平均值为8.66mg/L,POC含量的平均值为7.88mg/L,DIC含量的平均值为44.07mg/L,pCO,2含量的平均值为2032μatm。2005年夏季环渤海河流的入海碳通量约为7.37x10'5t,其中,黄河流域的入海碳通量最多,为3.07x10'5t,占总量的42﹪;辽河流域次之,为2.46x10'5t,占总量的33﹪;海河流域的入海碳通量最少,为1.84x10'5t,占总量的25﹪。由此可见,黄河流域对渤海碳输入的贡献最大,但是占总径流量16﹪的海河流域其碳通量占到总碳通量的25﹪,所以海河流域对渤海的碳输入也不容忽视。3.期刊论文窦明.谢平.夏军.张万顺.侯丙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水华影响研究-水科学进展2002,13(6)汉江中下游近年来出现水华的根本原因是汉江下游水体污染严重,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过高,春季光照充足、水温升高,汉江枯水时长江水位偏高导致汉江流速变缓.在污染负荷保持现状的前提下,建立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模型,并通过在诱发水华的各环境因子样本集合中抽样组合,计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与调水后的水华发生概率.结果表明,调水145亿m3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会增加,而引江济汉工程的兴建能有效控制水华的发生.4.学位论文陈力群莱州湾海洋环境评价与污染总量控制方法研究2004随着沿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排海污染物逐年增加,近海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到近海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莱州湾作为我国北方具有重要生态学价值的海湾,近年来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系统功能严重退化,资源趋于枯竭.加强莱州湾环境现状与污染机理的研究,寻求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是实现莱州湾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利用所必需的.据此,我们分别于2001年6月和9月实施了2次莱州湾海洋环境现状的调查,进行了莱州湾环境现状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莱州湾水动力过程与污染物扩散机理的数值模拟,结合莱州湾功能区划,计算了莱州湾主要入海河流的允许排污量、削减量和削减率.莱州湾主要污染物为COD和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和挥发性酚也存在超标现象,并表现出时空差异.6月份主要污染物质有COD、无机氮、挥发性酚,并主要集中在湾顶海域.9月份整个莱州湾内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污染物超标现象,主要污染物有COD、无机氮、活性磷、油类、挥发性酚.莱州湾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沿岸入海径流量下降导致莱州湾海水盐度增加,两航次调查的盐度平均值为30.99,比89年调查结果(28.18)高出2.81.总无机氮的平均含量为7.676μmolL'-1,比1989年莱州湾调查结果(平均值4.8μmolL'-1)显著增加.2001年调查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铵氮分别占总无机氮的62.65%、7.7%和29.61%.活性磷酸盐平均值为0.44μmolL'-1,几乎是89年同期调查结果(0.148μmolL'-1)的3倍.莱州湾海水营养盐组成严重失衡,1995年莱州湾N:P为92.32,1998年为121.81,2001年的6月份为82.44,2001年9月份为11.00.N和P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其比例组成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浮游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莱州湾潮流场数值模拟表明,湾口区水体比较活跃,水交换能力较强.西部及南部近岸水域,水深较浅,流速普遍很弱,水体呆滞,稀释扩散能力极弱,因此莱州湾顶部区域的存贮容量和输移容量都是比较低的.莱州湾余环流分布形势表明,在湾口东部,余流较强,海水交换比较活跃,水体的物理自净能力较强.莱州湾海水中COD主要受虞河和小清河排放的影响,无机氮主要受小清河排放的影响.5.学位论文孙庆振小清河口富营养化评价及亚硝酸盐偏高问题探讨2009通过2005年11月、2006年11月、2007年11月、2008年05月和11月5个航次对小清河口水体水文、化学参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河口污染物分布变化,评估了其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并探讨了河口亚硝酸盐偏高的原因,主要结论如下:1.受污染物排放影响,小清河口水体有机物污染严重。调查区域内大多数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高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四类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的限定值。虽然水体有机物浓度变化不大,但造成的危害性呈逐年降低的变化。2.5个航次水体的溶解无机氮浓度均高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四类海水的限定值(DIN≤0.5mg/L)。2005年11月、2006年11月、2007年11月、2008年05月和11月的调查区域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值分别为9.04mg/L、14.70mg/L,7.57mg/L、6.61mg/L、9.29mg/L。调查区域内绝大多数水体中溶解氨氮占溶解无机氮的70%以上。2005年秋季、2006年秋季、2007年秋季、2008年春季和秋季的调查表明磷酸盐的平均值分别为0.09mg/L、0.94mg/L、0.12mg/L、0.26mg/L、0.20mg/L。除位于莱州湾内高盐度水体的磷酸盐浓度较低外,其他水体磷酸盐浓度均高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四类海水的限定值(PO43-≤0.045mg/L)。小清河口水体中氮磷比远高于Redfield比,但磷元素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2005年秋季、2006年秋季、2007年秋季、2008年春季和秋季的调查表明叶绿素a的平均值分别为19.01μg/L、11.13μg/L、4.53μg/L、13.17μg/L,23.16μg/L。3.小清河口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盐度小于20的水体属均属于富营养水体,盐度大于24水体绝大多数属于中营养水体,只在很小区域内发现贫营养水体的存在。小清河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为08年春季08年秋季06年秋季07年秋季05年秋季,河口水体富营养化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且春季水体富营养程度高于秋季。4.小清河口水体存在缺氧和低氧现象,低氧源于水体有机物的耗氧降解。小清河口水体亚硝酸盐偏高,大部分水体的浓度在0.1mg/L以上。亚硝酸盐在河口的有明显升高现象,是氨氮在低溶解氧条件下的不完全硝化反应的生成。引起水体亚硝酸盐偏高现象也与外部直接排放有关。水体溶解氧的含量对亚硝酸盐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当水体溶解氧饱和度小于70~80%以下,溶解氧的增加对亚硝酸盐的生成起促进作用,当溶解氧饱和度大于80%~90%以上,溶解氧的增加会加速亚硝酸盐的转化消耗。氨氮浓度也对亚硝酸盐的生成有影响,当氨氮浓度低于3~4mg/L时,氨氮浓度的降低会减小向亚硝酸盐的转化。6.期刊论文张龙军.夏斌.桂祖胜.江春波.ZHANGLong-jun.XIABin.GUIZu-sheng.JIANGChun-bo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状况-环境科学2007,28(11)2005-07-01~2005-07-05对环渤海的黄河等16条主要河流的入海污染同步调查显示,13条河流断面的水质属于Ⅳ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