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主题背景下室内环境创设现存问题的思考与实践黄岩区中心幼儿园蔡宝莲[摘要]在开展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主题背景下室内环境创设的探讨,找出各班在室内布局、区域材料投放和主题墙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引发思考,寻找对策,并付诸实践,总结出适合本园实际应用的经验:合理分配空间,科学划分区域;适度投放材料,注重分层指导;精心选择内容,突出幼儿主体,促使环境创设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关键词]环境布局材料内容“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以主题为主线展开,将室内环境创设视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环境的支持性、启发性和丰富性,支持环境和活动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的、能诱发幼儿主动发展的氛围的创设。我园实施建构式课程两年以来,在探索“创设适合本园实际的、有价值的室内环境”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找出传统室内环境创设方法上的误区,并努力在个性化和价值观方面寻找突破口,以求教师能将室内环境创设切实可行的开展起来,而不是停留在仅仅有总体构想却始终未能付诸实践的层面上。一、现存的问题1、室内布局的不合理性园内各个教室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域空间的划分却是“五花八门”。如有的班级将教室作三大块的整体分割:区域活动一块、集体教育活动一块、进餐或手工作业一块,三大块成“三国鼎立”式,这样的划分对于幼儿人数少的班级来说有较大的优势,即方便进出,又有利于教师的集中指导,然而对于一个班级四十来个幼儿的班级来说,就会出现无论身处何处都会非常拥挤的状况,其混乱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有将娃娃家和阅读区相邻而设的班级,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和小宝宝们兴致勃勃的时候,阅读区的孩子们能否不被打扰呢?答案可想而知。也有两个区域同一个通道的情况,进进出出免不了与人发生碰撞。有的班级主题墙或作品展示区高出幼儿许多,孩子们看的时候不得不抬头仰视。如何做到即节省空间,又方便交流,合理的空间布局值得我们去探讨。2、区域材料投放的随意性塑料结构材料因为不易损坏、形态功能各异、变化多端,受到教师和幼儿的青睐,建构区在每个班级都占一定的空间比例,放在里面的玩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多大的变化,孩子们的兴趣也未见减退。而自身变化小、重复使用频率高的小医院、小小理发店等角色扮演区的玩具就没那么幸运了,“缺胳膊断腿”是很平常的事,坏了以后有的老师及时更换掉,也有凑合着用的,开始的时候有些细心的孩子会拿给老师看,如得不到反馈,久而久之也变得麻木不仁了,破玩具照样用,似乎没什么好心疼的。自然角的花花草草细心照料它们的是保育员阿姨。头顶的挂饰开学时挂上去的,到了假期依然没变。随着主题的更换班级需要投入与主题相适应的新材料,教师们常常抱怨自己精心制作的材料要么是缺少实用性,很快便面临被淘汰的结局,要么是光顾的人太多,很快便损坏了,因此很多新材料的选择被排除在2外,幼儿的实际需求被“最小化”,选中的往往是方便准备,易于取放的材料。综上所述,如何紧扣教育目标,投放丰富多彩、有益于幼儿主动探索的材料需要我们来研究。3、墙饰内容选择的模仿性和成人化倾向主题网络的概念被大家接纳以后,班级比较流行一种做法:将网络图贴在主题墙上,树杈状的主题分支是该主题的课程活动内容,教师发动家长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一般是网上下载的资料居多,图片配上相关的文字解说,有些文字的意思恐怕是要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成人才能看得懂。也有将孩子提出的问题写下来贴在墙上的,问题旁边是各种答案,同样以文字形式出现,很多孩子丝毫不感兴趣。由于同一年级组的教学进度是相同的,于是出现了各个班级主题墙内容完全一致的情况。如;小班主题《亲亲一家人》,五个班的主题墙上都贴上了用不干胶剪成的心形树,里面是每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大班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各班整齐划一地挂上了幼儿娃娃时穿过的衣物。内容的选择思维局限,缺少个性。如何选择符合幼儿认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环境布置内容需要我们来面对并着力去解决。二、解决的策略针对以上话题,我们组织了研讨——观摩——研讨活动。第一次研讨目的是引发教师思考室内环境创设的现有状况,寻找对策。现场研讨效果很好,教师思维活跃,非常投入,教研组长引导教师将她们的讨论结果运用到实践当中,提出通过组织教师之间的实践观摩来验证这次讨论的效果,利用教师资源激发教师同伴之间的学习。我们在游戏教研组中选择了中班组开展室内环境创设的尝试,选取主题《香香的蔬菜》,对主题墙的布置、区域材料的投放和区域活动的组织等,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并组织了集体观摩和第二次研讨活动。集体观摩的目的是通过讨论和质疑引发教师进一步的思考,中班教师进行创设室内环境的实践活动,在集体中交流分享,研讨中教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选取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幼儿探索?区域活动空间是否就只有安排在角落里?如何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解游戏规则、介绍新的游戏材料时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比较好?等。针对问题,教师换位站在幼儿的角度观察思考分析不同班级的情况,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在本园实际应用的经验。1、合理分配空间,科学划分区域我们认为教师要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室内空间,空间划分不科学要么影响交流,要么影响秩序,这些都是导致室内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的因素。我们的教室是综合各种性能的活动室,幼儿要在室内参加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和进餐活动等,尤其是每次进餐以后,保育员都要进行清洁卫生工作,因此室内必须留有方便进出的通道,我们也无法效仿个别幼儿园将桌子摆放到区域中去,实行“一物多用”的做法,桌子在室内占据了接近一半的空间,而区角的安排既要避开与桌子位置的冲突,又要防止幼儿无遮无挡地频繁穿梭于各个区域。中一班的做法是以建构区的玩具柜为界,一边摆放桌子,一边设置区角,各个区角紧挨在一起,进出多有不便,活动时相互干扰的机率比较大;中三班的做法是半包围式的摆放,将各个区域沿墙面呈U字形设置,相互间隔比较大,活动空间相对宽松。美工区和室内的作品展示区相连,3幼儿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创作成果展示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三班和中四班连接了南面的阳台,共同设置了体育活动区,在节约场地的同时,促进了两个班幼儿的交往和合作;中五班选择在较为安静的阅读区边上、室内墙角处用布帘设置了一个“悄悄话角”,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发泄、相互交流的天地,孩子们喜欢躲在里面向同伴倾诉。我们比较中一班和中三班的区域摆放方法,认为中一班的方法容易造成拥堵和混乱,中三班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动静区分、避免干扰的因素,可以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和质量。研讨中,教师还提出在分隔区域的同时,对区域顶部进行装饰,既起到分隔的作用,又能体现区域的完整性。如在《高高兴兴》主题中,配合迎新年的节日氛围创设,在“娃娃家”的顶部用珍珠板做一个“吊顶”,上面悬挂一排手工制作的灯笼,充分凸显出“家”的温馨。又如配合主题《多才多艺的手》,设计一串串用小手图形串起来的珠帘,把表演区分割出前台后,既分割出空间,还阻隔了观众的视线,使舞台更具层次感,功能性更明显。当然挂饰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区域划分的辅助作用上,它以其美丽的造型,多变的图案,动态的感觉,成为室内上层空间的主要装饰物。我们通常选择易于悬挂的地方来布置,如窗棂、日光灯等。在《红黄蓝绿》主题中,教师把幼儿捡来的树叶用塑封纸塑封起来,串接悬挂在窗口,树叶色彩缤纷、形态各异,随风盘旋时有种说不出的美!在《香香的蔬菜》的主题中,在轻巧的带柄小竹篮里放上手工制作的蔬果,错落有致地悬挂起来,一派丰收景象。2、适度投放材料,注重分层指导区域活动材料是支持幼儿学习的支柱,如果活动区域的材料总是一成不变,那么就无法吸引孩子的眼球,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发幼儿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根据材料的功能和性质将它们分为长期性材料和短期性材料。长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年龄的增长、新旧交替的需要而更换的材料。如积塑;棋类玩具(中班幼儿喜欢的飞行棋、斗兽棋;大班幼儿常玩的跳棋、围棋等);角色区的必备品(小医院里医生穿的白大褂、使用的听筒等器具;娃娃家的小床、部分日常用品等)。短期性材料主要指随季节、节日、主题的变换、幼儿的感兴趣程度及时更换的材料,教师在选择这些材料时遵循的是趣味性、多样性和递进性的原则。我们选择能够引起幼儿操作欲望、探索兴趣的材料,这些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在观摩主题活动《香香的蔬菜》时,我们发现五个班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美工区投放各种蔬菜的切片,让幼儿进行形状、颜色、搭配、拼图、造型及印画活动,这些材料倍受青睐是因为它们不仅色彩感觉强烈,而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随意地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不但满足了幼儿的需求,更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在自主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体验和表现能力。有的班级提供辅助材料如牙签、彩色纸、线等让幼儿进行蔬菜造型,也有的班级提供了面粉,和上彩色颜料让幼儿塑形用,幼儿两手沾满面泥依然乐此不疲。我们选择留有想象余地、创造空间的低结构材料,这些材料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如在数学区放入大人丢弃不用的扑克牌,幼儿的操作却让我们有了意外4的收获:有的按扑克牌的大小排序;有的按形状分类;有的两两合作比大小;有的甚至排算式……如在主题《亮眼看世界》中,我们提供小方镜、玻璃杯等,幼儿可以用它们来观察并了解阳光是用七种颜色组成的;观察两块镜片的夹角不同时产生的反射现象;观察透明纸后面世间万物色彩的变化。如小班教师发现幼儿使用剪刀的能力差异较大,就在美工区内投放了画有直线、曲线以及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纸,供幼儿有选择的练习使用。我们投放满足幼儿需要、适量的材料。我们就“投放多少材料最为合适?”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观摩中,我们发现中二班益智区投放了拼图,五个幼儿要玩,拼图只有两份,几个孩子便争了起来。中一班的老师在投放娃娃家的材料时放进了足够的碗、盘、餐具、水果等,娃娃家里的小主人光忙着整理餐具了。看来,一味的多投放材料并不见得就好,材料投放的多少要看幼儿活动时所需要的多少,因为材料的多少而影响了活动的效率,这是不可取的。3、精心选择内容,突出幼儿主体(1)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室内环境创设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设置不同层次的墙面,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如: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我们设计了《我爱你,幼儿园》墙饰,张贴上每个幼儿的照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照片说“幼儿园真好玩”“××在幼儿园里很开心”,并在孩子的照片旁系上彩色丝带,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丝带的另一头牵到好朋友的照片旁,我们把它命名为“好朋友手拉手”;大班的墙面以“大手牵小手”为题,让孩子懂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学着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在预先的构思中,抓住孩子的兴趣和热点话题,对即将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一些环境的预设,使幼儿在环境的刺激以及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然地生成新的主题并不断地深入和展开。如在《中国娃》主题中,幼儿被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图案所吸引,关于“脸谱”的讨论话题也越来越多。我们便留出一面墙,围绕“脸谱艺术”,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及与此有关的问题,并和教师、家长一起制作“京剧脸谱”的海报,作为墙饰内容的主要来源。(3)选择易于幼儿参与的内容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很敏感,有较强的表达自己的欲望,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过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亮眼看世界》时,教师运用提问、暗示等方式鼓励幼儿动脑筋,大胆的设想应该布置一些什么。有的说要画上很大的地球,有的说要贴上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图片,还有的说要画上海洋和陆地……,我在尊重幼儿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教育需要确定画面的内容,让幼儿讨论“用什么材料布置”,“怎样布置”等,引导幼儿进一步进行画面设计。幼儿的设计很有潜力,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幼儿对的设计表现出浓厚持久的兴趣。他们常常自豪地向他人介绍,这是我想出来的!语气中充满了成功感和自豪感。5“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实现的。”良好的室内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促进幼儿认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