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潍坊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第一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一、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主要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或者现场指挥机构、环境应急专家组等。三、企业概况。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等。列表说明主要原料、产品、应急设施、工艺流程、三废排放等情况。四、风险源分析。包括风险源分析确定(固定源:生产装置区、危化品储罐区、仓库、危化品装卸平台等;流动源:运输工具等)、环境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五、事故分级。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订。六、应急响应。根据事故分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对应急响应进行分级,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并以流程图表示。七、应急处置。根据事故分级响应,采取相应的应急程序和措施。八、应急保障。列表说明应急物资储备情况。九、监督管理。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和宣教培训计划、责任与1奖惩制度等。十、附件(包括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1、厂区平面布置图(应标明环境风险源、应急物资储备库、消防栓、事故池等应急设施的位置;标明应急通道、避难场所)。2、厂区周围环境状况图(应标明厂区周围内环境敏感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2公里半径范围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第二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一、基本情况(一)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1、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地理位置、所处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等;2、当地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3、救援力量及装备;4、其他。(二)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1、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体等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用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堆放等)、最大容量及日常储量,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或污水收集管网图等;3、污染物的产生量、污染治理设施去除量及处理后废物产生量,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企业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4、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等;5、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等运输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等;(三)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1、周边区域50米、1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常在人数;居民点、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与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企业基本情况;2、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排放到水体及执行标准;区域地下水执行标准;3、周边区域道路情况;4、区域空气质量执行标准;5、其他周边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四)环境保护目标潜在的危险性分析基本方法可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二、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一)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成立指挥中心。(二)组成人员1、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2、现场指挥人。(三)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应急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上报及有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调事故的处理;9、组织应急预案演练;10、负责保护现场及相关数据;11、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12、负责组织外部评审。三、事故报告与通报(一)企业内部报告程序;(二)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三)事故报告内容;(四)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五)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六)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七)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四、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措施(一)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二)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三)应急过程中工艺生产过程中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基本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四)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五)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六)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七)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八)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五、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一)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二)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三)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四)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五)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六)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六、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人员出现受伤时,现场急救的有关方法;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药物、器材储备信息。七、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一)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二)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三)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四)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八、事故现场的恢复和善后(一)撤点、撤离和交接程序(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环境监测;(三)应急终止的条件;(四)事故后的生态环境措施;(五)应急终止的程序。九、应急终止后的行动(一)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二)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三)应急评价过程;(四)事故原因的调查;(五)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六)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七)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八)善后处置和保险。十、应急保障主要指通讯、防护、消防和车辆等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十一、应急培训计划(一)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二)员工基本培训、企业法人及管理人员外部培训;(三)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四)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五)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十二、演练计划(一)演练准备;(二)演练范围与频次;(三)演练组织;(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十二、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一)内部评审;(二)外部评审;(三)发布的时间、送抄部门、企业、居民区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总则【第三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我公司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或由安全生产次生、衍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规范了我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出了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程序和应对措施,完善了我公司救援抢险队伍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衔接和联动体系,为我公司有效、快速应对环境污染,保障区域环境安全提供科学的应急机制和措施。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公司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的应急机制,控制事件的蔓延,减少环境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编制依据政策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5年6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2008年6月1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05年4月1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8月31日修订通过,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2009年5月1日起施行;8、《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0年7月19日公布;9、《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年3月19日审议通过,2015年6月5日起施行;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令第17号),2011年3月24日审议通过,2011年5月1日起施行;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2008年8月1日起施行;14、《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公告2015第5号),2015年5月1日起施行;15、《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苏府办[2012]244号),2012年12月25日发布。16、《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令第32号),2014年12月15日审议通过,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17、《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技术规范与标准1、《危险化学品重大源辨识》(GB18218-2014);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010);12、《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事业单位版)。适用范围(1)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区域、厂区所在地周边环境敏感区域和上述区域内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2)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事件划分的级别:1)企业Ⅰ级(企业重大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引起1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中毒(重伤);事故影响超出公司控制范围,引起群体性影响。2)企业Ⅱ级(企业较大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引起10人以下中毒、重伤事故,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未造成人员死亡的后果,但有群体性影响;应急预案体系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各存在环境风险的车间、工段、关键岗位的应急处置措施组成。公司应急预案包括总则、公司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通报、应急响应与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与演练、奖惩、保障措施、预案的评审备案发布和更新、应急预案实施、附录组成。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见图1-1。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上报常熟市是现场人员能否控制否常熟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讯组指挥中枢成立企业应急预案指挥部成立相应应急预案指挥中心专家咨询组成立常熟市应急预案指挥中心信息发布组外部救援技术支援组外部医疗外部救援内部救援灭火救援抢险救援组抢救保障控险风险控制后勤保障组救援外部监测化学事件筛查结束图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图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坚持预防在先的原则。把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