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李克强“两依靠两提高”再表建设“两型”社会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致信6日在天津开幕的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关于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中央就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行程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也就是从那时起,建设“两型社会”成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并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许和认可。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详细阐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性措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两型”社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体制创新。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有可能把资源损耗率降下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资源节约;只有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体系,才能真正提高人们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高度,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专家观点冯培恩: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的水污染。各级政府应扮演这样的角色:高度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各类废旧资源的收集、运输、处置、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和规定,使各类废旧物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和危害的发生每个公民都应当摒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的陈旧观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们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人人都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13亿人将会创造惊人的数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将会做出巨大贡献。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世界银行看中国世界银行公布了的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技援项目的一篇政策建议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低于国际水平。这篇名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点和建议》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这种“低效”部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尤其是生产和出口资源密集型商品),但其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另外,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其经济结构也将发生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有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对环境更加友好。报告以2005年为例分析,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14.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但却消耗了世界15.8%的淡水资源,26%的钢材,25%的铝和47%的水泥。同时,不断增加的原材料消耗和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也造成废物大量产生及废物处理的投资不足。近年来,虽然产品生产量以及废物的产生量大量增加,但因为环保投资不足,废物处理率仍然不够高。例如,2006年只有56%的城市生活污水和54%的固体废物得到了处理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内外的成功实践表明,能否有效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能否真正确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二是能否广泛动员社会各主体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上各自充分发挥其保护资源环境的作用;三是能否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方法和措施,共同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1、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建设,各级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上,要从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出发,采取“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作为”的积极行政保护2、法律作为一种直接规范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行为标准,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功能,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3、资源保护规划对于资源的预防性保护,维护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要加强对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与规章实施的监督管理5、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6、依靠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性措施7、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是当务之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大家必须有共同的认识,一齐动手,才能达到目标。根据目前情况,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实为当务之急8、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小”做起,从每个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