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陈东晓【内容提要】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中国外交因此而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两者互动、转化的频率和可能性增强,从而对我们的战略规划、环境塑造以及机遇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国际格局外部环境中国外交【作者简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2010年是新世纪头十年国际局势大震荡、大调整、大变革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份,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2011年第1期2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上述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的推动下,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胶着的态势,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矛盾凸显,反映了国际体系大变革时代的众多格局性和趋势性重要变化。一、影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三大变量首先,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新一轮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和增长模式将成为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局势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世界经济大体从2009年第三季度起结束衰退,并于2010年基本确立了全面的复苏态势;发展中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其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以上。①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已经恢复或者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而且其进口增速超过了出口,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复苏对于发达国家的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相对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家庭“去债务化”进程尚未完成,与以往的经济复苏相比,复苏的强度仍然较弱。世界经济“双速”复苏成为2010年全球经济最显著特征。②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复苏正从迅速反弹的阶段转向速度放缓的阶段,尽管世界经济在2011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新兴市场经济体引领世界复苏的势头没有变化,但与发达国家增长率的差异会缩小。原因是新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0月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增幅有望达到4.8%。其中,发达国家集团中美国的增幅预计2.6%,日本为2.8%,德国为3.3%。而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内部,中国增幅为10.5%,印度为9.7%,巴西为7.5%、俄罗斯为4%,南非为3%。详见WorldEconomicOutlook(WEO),Oct.2010,。②JeremyClift,“TwoSpeedRecoverytoExtendinto2011,saysIMF”,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3兴经济体已经面临经济过热的压力,需要尽快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美国实施的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延长减税政策将促进短期内的经济增幅加快;欧洲债务危机与紧缩财政政策会降低欧元区经济增速;日本经济也将因外需下降而减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的增幅将降至4.2%,其中发达国家总体由2010年2.7%的增幅降至2.2%;而发展中国家也由2010年7.1%的增幅将至2011年的6.4%。①其他一些国内外权威机构也都相应调低了对2011年经济增幅的预测,尽管具体数据不尽相同。②世界经济保持“双速”和“温和”的复苏态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复苏,预示着国际经济格局的三个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第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继续呈现新兴市场经济体力量不断攀升的态势,从而助推了国际力量格局朝着多极化、均衡化的势头发展。根据美国经济局的统计数据,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比重年均增长近一个百分点,目前达到世界总产出30%以上,其中“金砖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占比就接近15%。③同时应该看到,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变化仍处于“量变”阶段,发达国家仍处于整体发展水平的高端,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①SeeWorldEconomicOutlook(WEO),Oct.2010,②例如,根据2010年12月初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幅将由2010年的全年的3.6%下降到2011年的3.1%。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增幅分别降至2.2%、1.3%和1.1%;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2011年的经济增幅预计分别调整至8.9%、8.2%、4.5%、3.7%以及3.2%。详见WorldEconomicSituationandProspects2011,。③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总产出中,2010年新兴经济体占世界总产出为22.44%,发达经济体占比67.22%。其中,2010年,中国占世界总产出7.51%,俄罗斯1.87%,印度2.26%,南非0.51%,巴西2.4%,。2011年第1期4第二,世界经济结构处于深刻的调整阶段,创新和产业转型仍处于孕育期。经历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以及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后,经济复苏的产业基础尚未真正建立,由新产业周期本身带动的固定资产更新和投资尚未大规模启动,消费也尚未重新进入扩张期。总体上世界经济复苏的实体基础在短期内仍处于休养生息过程,且世界经济正在进入第六个康德拉基耶夫长周期的下降期,将经历10-15年左右的低速增长阶段,全球仍在为2025年前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大发展积蓄能量、奠定物质基础。各国因此纷纷加紧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例如,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快了平衡消费、投资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美国似乎也在告别依靠过度信贷促进消费和依靠消费促进增长的模式。同样,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共性之一就是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力争在新一轮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中占得先机,保持领导地位。第三,世界经济短中期内面临三大风险并与世界经济长周期相互交织,增加了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欧盟财政政策的收缩,将加剧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欧洲一旦出现更大规模的信心危机,势必对全球世界经济复苏产生“蝶振”效应。二是发达国家长期存在的大量产能利用不足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其在继续实行财政刺激计划与担心公共债务难以为继之间进退两难。特别是美国严重的财政赤字与继续刺激经济计划的矛盾突出,已成为中期内世界经济面临的最严峻挑战。①三是发达国家的低利率可能引发大量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改变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推高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的汇率,并加剧这些经济体的通胀压力,对经济增长和减贫造成严重负面后果。②总之,随着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和不平衡的持①余永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的前景”,《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5期,第33页。②“对话经济学家:复苏继续,荆棘载途”,《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7日,第23版。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5续,在经济政策方面,不仅是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分歧加大,发达国家之间的政策分歧也在拉大,各国在平衡国内发展议程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困难增加。特别是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各种形态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及行动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了实质性损害,从而进一步拖累了世界经济复苏步伐。①国际经济和贸易体系何去何从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其次,大国关系加速调整,起伏前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全球治理发展和地区局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各主要力量加速各自对外战略调整,力争形成有利的战略环境。美国“奥巴马主义”的对外战略进入了战略重点转移和战略实施阶段,力争维护美国对国际事务的领导权和影响力。美国在中东和南亚以反恐为核心的战略处于收缩期;在欧洲以稳固北约、重启对俄关系为中心的战略处于巩固期;美国恢复和加强其亚太影响的战略调整尤其引人注目,以应对中国崛起为中心的亚太战略正处于成型期。②日本政治在2010年孕育着新的动荡。民主党执政后推行的“亲美入亚”路线受到美国打压,菅直人团队对鸠山时期的外交政策作了大幅度调整,日本的外交格局再次出现“亲美疏中”的失衡状态。俄罗斯积极调整对外政策,打造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联盟”,试图与欧洲国家建立“现代化伙伴关系”,与美国建立“创新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与亚太和新兴市场国家建立“技术伙伴关系”。总体上俄罗斯已经走出2008年俄格冲突后被西方孤立的战略困境,突出务实外交。③德、法、英等欧洲大国在继续推进欧盟一体化进程中,也日益强化对外关系中的本国利益和本国立场,在对外关系中重视多元化,对欧盟一体化进①G20首尔峰会上美国试图压迫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进而采取第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被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视为不负责任的货币贬值行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②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研究室:“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5期,第13-21页。③王郦久:“试析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12期,第30-35页。2011年第1期6程产生复杂影响。①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积极投入全球化进程,日益呈现出新兴大国从地区走向国际、实行多元化外交的新格局。特别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大国不同程度地加快了通过机制化合作来共同应对外部压力、推进各自利益的步伐。“金砖国家”、②“基础四国”、“发展中五国”等合作机制成为当前全球多边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大国关系合作与竞争的两重性同步上升的现象日益突出。一方面,包括金融危机、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问题日益严峻,强化了主要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纽带,提高了大国合作应对的紧迫感,大国合作应对各种复杂的全球挑战已经成为各大国领导人在各种双边、多边场合不断宣示的中心思想。但另一方面,合作协调议题大多停留在口惠层面,实质性层面进展有限。与此同时,大国间围绕地区影响力、货币利益、贸易优势等重大问题展开的争夺日益明显,并有扩散到政治安全领域的趋势,相互视为威胁的可能性上升。两重性反映了大国关系中固有的规律,这不但出现在中美之间,在其他大国之间也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反映了在国际体系行将发生改变之际,大国维护重大/核心利益的决心明显强化,争夺利益、巩固和强化自身地位的态势在上升,发展中大国的合作团结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增加了大国相互之间的合作、互谅、让步和维护共同利益的难度。大国关系的调整对于国际治理机制的改革和构建产生了复杂影响。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国际政治安全机制改革虽已进入谈判阶段,但主要①例如中国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复苏在欧洲最快,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成为德在政治上、经济上占据“欧洲老大”地位的基础,德国外交政策也因之更有个性,在欧盟内部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可能会重新激起欧洲的“德国问题”。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