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和谐校园文化,学校发展之源”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东山县第二实验小学陈章武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主重要表征,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源。建构“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着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秉承“启性”办学思想、理念,和谐校训,“励志、尚德,乐学、笃行”立人;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方针,构建和谐德育文化;构建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文化,提高课程领导力;倡导教育阅读,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重建校本教研文化,为课改提供动力;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新课程文化,实现有效教学;城乡携手共建,和谐发展;人文管理,凝聚合力。和谐校训,“励志、尚德,乐学、笃行”立人新课程实践以来,我校采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从中心县城的区位定位出发,正确把握素质教育改革方向,确立“励志、尚德,乐学、笃行”的校训。开展“校训文化月”系列活动,有“我唱校训之歌”、“我爱校训征文”、“校训诗文朗诵”等,让学校办学理念,深深植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面向全体,不遗一人;和谐发展,不拘一格;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的办学思想,已成为东山第二实验小学师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办学水平的奋斗目标。二、构建“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和谐校园德育文化几年来,学校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将德育课程融入到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德育工作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度,拓展德育内容,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优化渠道,立足教育,提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创设优美育人环境,突出德育人文性;强化养成教育,突出德育的实效性;抓主题,重体验,突出德育针对性;完善德育平台建设,发掘教育资源,突出德育的实践性;创设空间,展现学生风采,突出德育的丰富性;以创建“平安学校”为契机,抓好安全教育;拓宽渠道,架起社会、家庭、学校的立交桥,构建德育的大环境。三、构建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文化,提高课程领导力增强课程意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国家设置课程的科学性保证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增强课程意识是学校实施新课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是课程的生命性资源,又是素要性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者应从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的高度去读解课程设置的比例,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做到不挤不占不挪用。教研组认真作好进度跟踪,特别关注语数以外课程的落实情况,评价方式采用,评价结果的呈现,以此树立新的全课程观。新课程第一次赋予课程管理和实施者的课程权利。我们认真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阅读与写字》和《数学乐园》;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为新课程增添无限的魅力。校本课程的实施时刻考验着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也考验着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文化推动着教师、学生与课程同成长。四、倡导教育阅读,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认真贯彻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创建学习型学校文件精神和东山县教育局《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积极创建学习型校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始终努力把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树立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习习惯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至今我校已举行了四届教育阅读活动,广大教师在“走近大师,教育名著阅读”中汲取教育素养,凝集教育智慧,为教育观念更新,全面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不竭的课程资源。《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新课程丛书》为广大教师打开更广阔的现代教育视野,把促进教师成长的道路铺到每位教师的脚下。推进教育阅读,旨在实现培植教育智慧,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入认识新课程理念,反思自身教育实践,从中提升教育智慧,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活动的效率。同时也进一步营造学习风气,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教育阅读活动,大大激发全校教师阅读兴趣,浓厚研究、探讨教育问题的氛围,营造热爱学习、勇于创新、勤于反思校园文化的形成,大力推进我校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工作进程。五、重建校本教研文化,为课改提供动力随着基础课程改革实验的纵深推进,广大小学教师适应新课程、提高实施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驾轻就熟的教学行为,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提升专业水平等新课程行动正严峻地前所未有地挑战着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建立多元开放的校本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我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重点。(1)集体备课,融汇教师智慧力量几年来,我们开展集体备课制度探索,为同年级、同学段、同学科教师铺设教学智慧融汇的教研平台,让教师有组织到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选择并确定行之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撰写教学预案的备课活动,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拓展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下大功夫做足做好课前的准备功课,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集体备课制度建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为我校扎实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资源保障。(2)“同课异构”公开课教研制度,让教师在甄别中提高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模式是同一学科且同一年级的教师或教研组(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为单位,针对教材中的某个单元主题,由教师分别或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位教师(一位教师多样教学)或几位教师(多位教师多样教学)先后进行课堂教学,以不同个性的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体,同组教师共同参与听课并进行评课,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然后由第二位教师或第三位教师吸取前次课堂教学的经验或教训再上课,再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我们进行“递进式研讨”“并列式研讨”“螺旋式研讨”三种形式研讨。三种形式的“同课异构”探索,让教师在教学效果的甄别中提升教学能力。六、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新课程文化,实现有效教学“互动”在新课程中得以彰显和强调。新课程实验以来,我们在“教学、反思互动”的探索实践中体验感悟着新课程魅力,在“教学、反思互动”熠熠泛光中探索“互动”张扬的课程价值。创新性地构建全方位“互动”的新课程“教学、反思互动”文化。树立互动教学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一)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①倡导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会蹲下来与学生说话,学会相互欣赏,学会共同探讨。②倡导课堂形式多元化互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的“黑板、讲台、课桌”的固定方阵,让师生与生生便于探讨交流,互教互学,资源共享,合作学习。③倡导课堂师生活动多维化互动,形成师生角色互动的学习氛围。把“课桌和讲台都作为学生的小讲台”、“学生当小老师”、“生生互相请教”、“向你学习”、“考考你”等多维互动学习方式,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同时让后进生学困生也积极参与互动。④倡导质疑讨论深层化互动。重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力戒一问一答,构建多维互动,实现方法过程的迁移,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⑤倡导课型多样化互动。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课堂,让学生有了互动的广阔平台。(二)书本知识与生活互动建立互动教材观。把生活引进教材,让师生成为实践课程教材的主人,让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教材当“圣经”,根据学情自主补充调整、取舍、重整教材,尤其是重视学生个性体验学习和生活经验的介入去构建新知识,带领学生在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中找到切入点和融合点。如“教学内容生活化”课题研究,既让教师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意义,也让书本知识和师生生活内容有了互动、相互印证。师生从书本知识中寻找生活中的知识附体,又从生活内容中去解读书本知识。师生在这互动中感受知识的多姿多彩,教学有声有色,新课程拥有创新教育的蓝天。(三)课内课外互动新课程明确指出:小学是以综合活动课为主要教学形式。课内课外互动,把实践引进课程,上好学科活动课的同时排除困难,创造性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开展“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四)、反思互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在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总结教学改革的成效经验。反思能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反思,让教师合作成长的纽带舞起来。个体偶发的零碎的反思得以串联,反思信息得以互通,难点热点得以点击,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反思也让理念和案例互动起来。七、城乡携手共建,和谐发展根据“漳教初[2006]12号”文件精神,我校与东山下西坑小学建立共建关系。携手共建具体内容:共建走亲家,携手话共赢;对话教育体验,张扬师德魅力;调研课堂生态,构建活力课堂;校本研修联动,共享课程资源。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建呈成效,共赢为目标。共建以来,我校教师在参与共建活动中汲取爱岗敬业的精神力量,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想方设法为共建活动作努力。在共建中真切的感受到农村教师履行责责的艰辛和坚韧,以此推动各项工作的认真开展和和谐管理进程八、人文管理,凝聚合力学校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管理学校,坚持依靠教职工办事、依靠社会办学、建立真正管理和有效的监督和机制,加强管理的透明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1)把校务公开制度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进行管理,真正做到“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拓展公开内容,规范校务公开制度。(3)建立有效机制,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引导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通过校务公开,做到学校对社会负责,对教育责任,从而保证社会、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工作大力支持。学校被评为“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接受全市教育系统的观摩,得到与会者的好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更彰显魅力永远、温馨永远的和谐校园!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