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荆门至荆州铁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公众意见征询公告【项目名称】新建铁路荆门至荆州铁路【工程概况】荆门至荆州铁路位于鄂中江汉平原地区,线路北起荆门市,南至荆州市。本线北端在荆门地区连接拟建呼南通道,南端在荆州地区东连汉宜铁路沟通武汉。正线建筑长度70.432km,运营长度71.496km。荆门地区含右线疏解线8.089km,荆州地区含右线疏解线10.118km。全线共设荆门西站(属襄常铁路)、十里铺站、荆州站(既有站改造)等3座车站。铁路等级: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350km/h,无砟轨道;预测2030年区间最大车流26对/日,2040年区间最大车流48对/日;建设总工期约42个月。【主要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可能存在的主要环境影响有:桥梁建设、路堤填筑、路堑开挖、车站修筑、取弃土(渣)等工程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表扰动,水土流失、交通干扰、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征地拆迁、土地利用、建筑垃圾、施工废水等环境影响。本工程后主要环境影响有:列车运行时引起的噪声振动影响,电气化铁路对沿线无线电视收视影响,车站、铁路段(所)生产、生活污水及垃圾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拟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防治措施】对于施工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合理组织、疏导交通,减少施工交通干扰;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文明施工;施工场地设置围栏,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影响;优先采用低噪声及低振动的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高噪声作业在夜间施工;建筑垃圾及弃土的运输采取封闭措施;施工废水有组织排放。对于运营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对沿线噪声、振动敏感点采取设置声屏障、隔声窗及房屋功能置换等措施;沿线车站设置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影响区域内采用天线收视的住户,补偿有线电视入网费等。【征求意见事项】就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建议采取的保护措施,对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工程建设所持态度等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公众意见反馈方式】填写问卷调查表;还可通过信件、E-mail、电话等形式直接向环评单位反馈意见。【建设单位】湖北荆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联系人:肖工电话:027-88081605邮编:430062地址:徐东大街45号中铁科工集团院内3号楼【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人:蔡工电话:027-51155067传真:027-51155977电子邮箱:421125ct@sina.com邮编:430063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杨园和平大道745号新建铁路荆门至荆州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湖北荆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9月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1.1线路走向及相关背景1.2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2主要污染源简要分析3.3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4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拟采取的环保措施3.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3.6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3.7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联系方式新建铁路荆门至荆州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11建设项目概况1.1线路走向及相关背景线路自荆门西站引出,向西南行进上跨沪蓉高速,在龙泉水库西侧向南经过团林铺镇、五里铺镇,在黄金口水库东北侧设置十里铺站,出站后上跨S107省道折向西南,在马山墓群、八岭山古墓群与纪山墓群、楚纪南城遗址之间穿过,在八岭山东侧设线路所,近期侧向折向东行,跨越G50沪渝高速、规划二广高速、改建G318国道、西气东输(忠武线)及川气东送天然气管线、汉宜铁路、引江济汉运河后引入汉宜铁路荆州站;远期直向往南跨越G50沪渝高速、汉宜铁路至荆州高新区规划预留荆州西站,过江通道采用二广高速共建桥位。全线正线长70.432km,新建桥梁12座55.452km,路基总长15.514km,桥梁比78.14%。新建荆门西站右线疏解线8.089km,荆州站右线联络线10.118km。全线设车站3座,依次是荆门西站(属襄常铁路)、十里铺站、荆州站(既有站改建)。本项目的建设意义及必要性:目前,武汉、宜昌、襄阳“一主两副”的铁路枢纽地位已经确立,两横向轴宜昌至武汉有汉宜铁路,襄阳至武汉有武襄十高铁在建,纵轴之一沿京广发展轴高铁通道已形成,纵轴之二襄阳至荆门段拟建襄荆宜高铁,而仅有荆门至荆州段还没有客运铁路相连。荆荆段高铁的缺失,不仅是全省铁路交通网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省域各地均衡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项目的建设可大幅提高沿线运输质量、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对支撑和引导沿线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荆门、荆州联动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对支持省域协调均衡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具有促进湖北省域地区协调均衡发展、引导襄荆荆发展轴荆荆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等重大意义和作用。1.2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1.2.1建设内容(1)正线工程正线建筑长度70.432km,运营长度71.496km。荆门地区含右线疏解线8.089km,荆州地区含右线疏解线10.118km。(2)相关工程①襄常铁路荆门西站,本线工程为1台2线。2②汉宜铁路铁路荆州站改造为4台9线车站,本线从车站西侧咽喉引入,本线增加1台1线,改建1条货物线。(3)设计年度基础年度:2015年。预测年度:初期2025年,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4)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350km/h;线间距:5.0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m,困难5500m;引入荆门地区、荆州地区等根据需要选定。最大坡度:20‰;牵引种类:电力;动车组类型: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运输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建筑限界。1.2.2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1)线路工程全线正线长70.432km,新建桥梁12座55.452km,路基总长18.084km,桥梁比78.14%。(2)站场工程全线共设车站3座,依次是荆门西站、十里铺站、荆州站。其中荆门西站为拟建襄常铁路中间站,荆州站为既有汉宜铁路中间站,十里铺站为新建车站。本线平均站间距36.015km,最小站间距在荆门西站与十里铺站之间,站间距为33.1km。(3)轨道工程3正线采用60kg/m(60N)钢轨,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正线(CK0+000~CK58+750)采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其后铺设50m有砟——无砟过渡段,接汉宜上、下行联络线(CK58+800~终点)采用有砟轨道,十里铺站紧邻正线到发线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4)路基工程全线正线长70.432km,新建荆门西右线疏解线8.089km,荆州右线疏解线10.118km,正线及疏解线共计长89.175km。正线及疏解线路基总长18.084km。占全线总长比例20.28%。路基设计范围包括新建荆门西站、新建十里铺站、既有荆州站改造等站场路基工程。(5)桥涵工程全线正线长70.432km,新建桥梁12座55.452km,路基总长15.514km,桥梁比78.14%。(6)电气化①牵引网供电方式新建荆门至荆州铁路正线采用AT供电方式。②牵引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电力调度所分布新建AT牵引变电所1座:纪山CK46+000,利用襄常铁路荆门西牵引变电所;新建AT分区所2座:草坪CK20+400、郢城CK68+000;新建AT所3座:何场CK12+150、十里CK32+350、新湾CK57+100。(7)车辆、动车组设备荆门地区始发终到动车组所在对方城市均有动车运用检修设施,除发汉口外其余各交路均为1对,交路均由对方城市担当。荆门至汉口运用动车组配属在汉口动车所,本线增配动车组产生高级修由武汉动车段承担。荆门地区不设动车设施。荆州地区由襄阳动车所承担运用和动车组配属。考虑远期承担本线及汉宜线动车组夜间存放需要,在荆州地区预留动车存车场一处,预留4条动车组存车线(长编组)。近期考虑征地及结合公寓一并建设乘务用房,远期铺设存车线及根据开行方案及对数增配整备工器具。4(8)排水各站、所污水性质及排放情况见表1-1。表1-1各站、所污水性质及排放情况序号车站名称污水性质设计污水处理工艺满足标准评价污水处理工艺1荆门西站生活污水化粪池、SBR工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工艺可行2十里铺站生活污水化粪池、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工艺可行3荆州站新增生活污水化粪池《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工艺可行(9)工程占地全线永久用地合计6960.33亩。主体工程永久用地3099.46亩(平均每公里用地43.68亩)、改路改河改沟代征永久用地98.30亩、综合开发用地3750亩;全线临时用地合计1377.40亩。其中取、弃土场用地754.40亩,大临工程用地623亩(其中制存梁场450亩,铺轨基地80亩,砼拌合站63亩,填料拌合站30亩)。1.2.3建设工期全线建设总工期约为42个月。1.2.4工程投资概算总额1051173.07万元。5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声环境现状概况本工程沿线声敏感点主要噪声来源为社会生活噪声,部分敏感点同时受既有铁路噪声及道路噪声影响。评价范围声环境敏感点,现状监测值昼间为47.5~66.3dB(A),夜间为43.1~57.8dB(A),对照相应标准,拟建线路噪声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均能达标。2.1.2振动环境现状概况沿线敏感点环境振动均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之相应标准要求。2.1.3地表水环境现状概况工程沿线水系较为发育,河网纵横,线路以桥梁形式跨越引江济汉渠、漳河二干渠及却集河、拾桥河等长湖支流。根据沿线各市(县)环保局、水文局反馈情况,引江济汉渠、却集河、拾桥河等沿线所跨水体现状水质较好,其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可基本满足目标水质标准要求。2.1.4生态环境概况工程沿线生态功能区以农业生态功能区为主。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为耕地,面积3162.1h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68.4%;仅次于耕地面积的是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1046.2hm2和307.2hm2,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2.3%和7.6%。项目所在地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植物区系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工程沿线以农业植被为主,未发现珍稀野生植物种群的分布,仅在沿线村镇中分布有人工栽培的水杉、樟树等物种。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古树名木分布。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2.1生态环境评价范围(1)线路外侧轨道中心线向外300m以内区域;(2)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100m以内区域;(3)取土场、弃土(渣)场及临时用地界外100m内区域;6在满足上述评价范围的条件下,工程经重要生态敏感区地段的评价范围可适当扩大到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2.2.2声环境评价范围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或站、所外200m以内区域。2.2.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线路两侧距外轨中心线各60m以内。2.2.4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工程设计范围内的车站等水污染源,对线路跨越的水体上溯下扩至最近的环境敏感点。运营期重点评价车站污水排放的影响,施工期重点评价跨河桥梁对水体的影响。2.2.5电磁辐射评价范围根据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要求,220kV变电所工频电磁场的评价范围为围墙外40米。根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规定,发射机功率P≤100kW时,评价范围应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0m的区域。鉴于GSM-R网基站的天线发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