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韩毅,博士研究生,馆员,空军航空大学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8)07-0971-071引言现代信息环境变化的基础特征是网络化、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的主流化、用户工作空间和交流空间的数字化,使数字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结构环境正面临着重要的转折。目前,美国正在从NII(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向ACP(AdvancedCyberinfrastructureProgram)[1]转变,其实质是从Web信息空间(Web1.0)向语义Web知识空间(Web2.0)的渐进与渐变(如图1所示[2])。知识网络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也可称之为第二代数字图书馆,相对于传统的资源网络而言,其特点如表1所示[3]。Cyberinfrastructure是指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KnowledgeEnvironment)[4]。泛在知识环境的提出昭示了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路径——协同其它的信息服务机构,协同以“先进信息基础设施”、e-learning、e-research、e-science、e-government、e-business等为代表的知识基础设施,共同致力于实现创建泛在知识环境,成为普遍访问全人类知识的工具,促进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共享和利用[5]。2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与传统知识环境不同,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人人参与的信息共享环境。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知识链(知识提供者→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不再是单向、线性的,而是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状结构的信息网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在新的知识环境中,知识提供者有了更多发布、交流其研究成果的渠道。知识链中各种角色也表现为不固定和具有模糊性,各种角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6]。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专家,都可能参与知识的发布和传递;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出版者、在线的知识供应商、图书馆或一个信息系统。这使得知识链极为混乱和难以控制,知识出版和交流系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低进入壁垒,这一产业的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图2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知识交流网络[7]泛在知识环境下的知识链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数字图书馆在知识链中的重要中介作用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正面临着所有与知识有关的潜在进入者(如搜索引擎、电子出版商等)的冲击和竞争;另一方面,这个复杂的信息网络也给数字图书馆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泛在知识环境的未来不是属于那些仅仅提供虚拟空间导航的人,也不属于那些堆积数据的人,而是那些帮助人们识别、掌握所有可获取知识的人。因此,数字图书馆面临着新的定位,数字图书馆的准确定位事关其可持续发展。2004年,DELOSNetworkofExcellenceforDigitalLibraries在欧盟第六框架计划(FP6)的资助下,邀请数字图书馆研究领域25位著名专家,举办了DELOS第三次头脑风暴研讨会,进一步探讨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并产生了《数字图书馆未来研究方向》(FutureResearchDirections)报告[8]。报告对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2.1关注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性和互操作环境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困难在信息集成方面,必须解决异构性、分布性和自治性三大挑战。其中,异构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平台异构,数字图书馆包含着不同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管理系统;②信息源异构,数字图书馆拥有多种不同的信息源;③语义异构,使用相同的术语表示不同的概念,或使用不同的术语表示相同的概念。桥接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异构性是信息集成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分布性主要是由于数字图书馆有三种信息源:①现有图书馆特种馆藏的数字化;②各种商用的联机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③互联网上各种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源。将分布在Web上众多数字图书馆中的信息源进行无缝集成,是信息集成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数字图书馆的高度自治性也是信息集成面临的一大挑战,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和服务由各组织独立维护和管理,其访问原则、支付方式和认证等也由各组织自己决定[9]。未来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要体现以人为中心、以交流/协作为中心、基于通用技术的系统、最大限度的重复使用、全球分布式系统以及泛在性等特征。2.2对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框架进行调整指出概念框架是由内容层(底层)、内容管理和功能层(中间层)和用户交互层(顶层)三个主要的层构成(参见图3)。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是从内容开始向上构建,呈现出以内容为中心、以存储为中心、基于特定环境的系统、重复建设、并且是相互孤立的系统等特征(参见图4)。而未来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从用户需求开始向下构建,每个系统都有相同的、通用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来实施它的基本的管理功能,并有专门的模块来实现其它的功能,并且所有的系统之间都是相互连接的,用户之间则可以通过这一网络系统进行交互和交流(参见图5)。图3数字图书馆系统(引自:DELOSFutureResearchDirections,2004)2.3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重视信息和知识的“语境”,结合网格技术、语义技术对知识、知识元之间的关系及其语境进行描述,关注知识创建、获取、传播、组织和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和信息的重复使用。3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渐进与渐变的路径泛在知识环境对DL未来发展目标的定位与战略调整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在从信息构建(IA)向知识构建(KA)转变。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就其本源来说,则对应着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就其管理机制来说,则对应着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就其服务体制来说,则对应着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进化。在知识构建的理念下,数字图书馆建设更加重视用户需求的范畴分类和界面设计,使之更具个性化和可视化。在内容方面,重视知识与信息的转化、知识元的抽取与标引、基于知识元链接的知识网络的形成与应用、知识结构的学科分类与完整性,以及知识仓库和知识元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从而为数字图书馆服务营造一个和谐的知识生态环境。3.1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知识构建是在传承信息构建精华后又吸收了知识管理理论而形成的。泛在知识环境下,DLs知识构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知识的有序和开放式流动,DLs知识构建越来越凸显出其空间特征,知识构建的空间意义越来越大。数字图书馆为终端用户提供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潮流。从广义空间来看,信息机构、数字图书馆、网站、甚至个人等都是空间中的知识存储点,信息机构通过在社会、自然空间中搜集知识,建立知识系统;通过对知识集合的加工处理,构建知识存取点。知识实体在信息机构中被划分为不同部门的知识集合,把知识按一定的关系组合成逻辑系统。同时信息机构也是知识的集散地,它通过不断地向外部空间输出知识而实现知识分配功能。从知识空间构建的视角看,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三个层次来研究:知识元、知识点、知识。这种层次划分来源于物质划分为三个层次:原子、分子、物质的思想。(1)知识元是构成知识的最基本元素。它是独立的,即它的内涵具有相对确定的性质;但不是孤立的,即它们之间通过链接而相互关联;知识元的内涵由知识元的属性描述;知识元依据属性分类。(2)知识点是知识空间的基本成份。在基于知识点的知识空间理论中自底向上看,知识点由知识元通过知识元链接构成,它是一个知识元网络;自上而下看,知识点是将知识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出来的知识块,它是构成知识的基本成份。知识点的划分原则依照领域不同而有别,在基于知识点的知识空间理论中,强调研究的知识点在知识意义上的相对独立性和知识结构上的完整性。对知识点的分类,可以是意义上的,也可以是结构上的。(3)知识是知识空间中的一种复杂结构。知识是一个知识点集合,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连接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形成一个知识点网络。为了深入研究这个复杂的结构,引进知识组件来将结构复杂度降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在庞大的空间中方便用户利用。通信设施、网络等是联结空间中各知识点的路径,负责知识的传输。各种知识组织方法实质上就是在空间中建立知识结构和知识路径,实现对知识的控制,使知识的空间分布合理化,建立知识存取的空间秩序,实现快速存取知识的目标。3.2DLs知识构建的宏观空间与微观空间DLs知识构建的宏观空间是指知识单元在电子空间中的秩序排列状态。在宏观空间中,传统DL信息构建的任务是实现知识分布的合理与有效,比如规划各种DLs的布局,以解决知识资源配置与共享的距离障碍,降低知识开发利用的成本。泛在知识环境下DLs知识构建则是要建立知识存取秩序,用人工控制和网格技术等支持构建电子知识空间,摆脱知识分布的自然状态,引导人们到知识空间中存取知识资源。在宏观空间中,知识组织的目标是:合理分布空间中的知识点,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宏观知识存取秩序与存取机制;通过空间集合实现对DLs知识资源的宏观控制。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微观空间是指宏观空间中的各种形式(文本、音频、视频等)各种层次(数据、信息、知识元)的信息集合点,知识在DLs中以知识点、知识路标的形式实现了知识集合在空间中的分布秩序和存取秩序。3.3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的特征知识单元(最基本的知识单位)是空间中最基本的知识点,它不但构成数字图书馆空间中的点,其本身是知识空间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被空间化了。所谓空间化,是指知识单元本身以不同维度被元数据结构化处理之后,也具有了空间特征。这种空间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数字资源以知识本体、主题图等形式展示其各部分内容在数字图书馆中的空间位置。②在被描述的知识本体和其他元数据格式中,代表知识的各种特征被分割为不同部分,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分属不同的意义(关系)空间,因而具有了空间向度。③最小单位的知识单元在被描述后也被空间化了,它们以链接的方式被不同空间所存取,在查询时构成一定的空间秩序;同时在知识组织时,知识单元被各种元数据和资源描述框架定位在某个空间,成为有序知识的一个位点。知识单元或知识片断的内容在微观空间中以不同的方式连接成有序系统,各种信息体(实体与虚拟体)形成了不同的物理空间(知识实体的分布空间)与逻辑空间(虚拟知识体的分布空间)。在微观空间中,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主要目标是:按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存取系统,使知识单元或片断组织化、系统化、集合化。用词语或其他符号合理(有意义或有效)地代表知识体,构建知识查询系统,建立基本的存取秩序,实现对知识体的有效控制。用编码方法实现知识体电子空间中的定位。综上,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①DLs知识空间是物理空间的“影子”,是知识组织物理空间的虚化或镜像化(化物理知识体为数字知识体),因而是物理空间和知识实体的代表或个别体。②抹平了物理空间产生的距离鸿沟,因而也推倒了时间障碍(时间产生于信息位移的需要)。③跨越了微观空间、物理空间与宏观空间的藩篱,在电子环境中实现了知识组织的零时空特征,组织好的知识以最低成本、最快的速度传递给用户。④数字环境是知识组织各种方法、技术的集合体,它成功地把各种知识组织技术和方法汇聚在一起,成为知识组织技术创新的苗圃。所以数字空间在本质上使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空间特性意义更为重大,它使知识组织超越了时空阻碍,使空间在知识组织中具有更高的地位,使知识能够在电子环境中更自由地成族、显示或流动。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构建的实质是在电子空间中把知识集合结构化,构建知识集合的各种路径,实现知识组织在空间中的有序集合。3.4数字图书馆知识空间的层次根据在知识空间活动主体及行为的不同,我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