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课教学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资料丰富、详实,图、文、视频相结合的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一、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时空,解决教学难点。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再加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之传统教育媒体的局限性,往往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率低,教师教时枯燥,学生学时乏味,如果利用网络中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不足,突破教学难点。如《叶的光合作用》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2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动画,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绿色植物的叶子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很快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这一难点就解决了。再如《月食、日食》一课的教学,由于“月食”和“日食”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理解“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感知和想象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宇宙空间“搬”进了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克服了学生的空间障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还有象《食物链》这种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从课堂中学生精彩的回答,我们得知,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突破教学中的时空限制,解决教学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推理等多种能力。二、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它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3式获得的。这就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在科学课上,像《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这样传统的环保类型的课程无非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法刻板,课堂容量小,并且说教的味道比较浓厚,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简单的说教没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必要性。课上说得好好的,课下该怎么做还照样怎么做。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如教学《我们吃什么》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每种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后,利用多网络动画分组训练学生在众多的食物中根据其主要营养成分,以游戏的形式将食物“拖拽”到相应的营养成分栏里。选对的小组教师立即给予鼓励,不正确的发挥集体智慧合作解决。这样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不难看出,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不仅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而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三、利用网络资源增大容量,提高学习效率。《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4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网络上的资源内容新颖,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寻找最新最好的资料和信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轻松快速地检索信息,将大量的网络资料应用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就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如《在怎样搭配食物》一课中,我先将与科学搭配食物相关的图片、录相、录音、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参考文献,以及网站、网页保存在自己备课收藏夹中,根据上课的内容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网站网页,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大量的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将这些信息整理、筛选、归纳,得出科学搭配食物的规律性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再如《共同的家园——地球》一课教学,我利用网络中的录相和录音让学生足不出户,做到了上“揽”日月宇宙,下“观”海底世界,“亲游”热带雨林,观赏各国名花奇草,“看尽了“世界的珍禽益兽。这种大容量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一幅幅真实的自然画面中领悟到了地球的美。5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如学完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这一课后,让学生利用网上搜集的资料出手抄报,写倡议书等,深化探究学习,延伸探究成果。所以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但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科学课中探究活动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材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特点。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既是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是为了创设一种全新的科学课教和学的情境,网络还是教和学的工具以及研究和交流的工具,它不单是一种手段。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克隆技术》这一课时设计了页面精美、内容丰富的网页,上课开始就以一段生命的变化视频片段引出克隆这一话题,6然后让学生就“可以克隆人吗”这一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主题探究时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网页中的单元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网页中教师不是单纯地丰富教材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还设计了一个留言板,让学生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从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借助网络这一工具使得课堂容量可以无限扩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再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科学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胜任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则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显示了更大程度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将学生带入无比辽阔的世界。如讲雨的形成、行星等知识,就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学生观看,这样虚实互补,学生对这类知识就不会只知理论却茫茫然了。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通过课程的整合形成巨大的资源库,它储有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且学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如《水流的力量》一课教学,课前,我指导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索”、“教育网”、“小学科学网”等中文搜索引擎搜集与水力相关的资料。并教给他们如何记录整理这些资料。上课后,学生勇跃汇报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如:“水力可7以发电”、“交通运输离不开水利”、“水力也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洪水时人们应该怎样逃避”、“如何利用水力为人类造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网络教学不仅能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且还能作为激励学生的情感工具。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生活中的材料》一课教学中,当讲到了新兴的仿生材料发明技术时,我运用了网络中的录象,将鱼在海底快速潜游的情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视频、动画、色彩、声音的强刺激下,启发思维、开展联想。学生就马上想到“如果让我国泳运动员穿上象鱼皮一样的衣服比赛,那么我国一定可以多拿几个奥运金牌!”我抓住这一兴奋点马上让学生在画图软件中设计一件仿生服装图。学生的设计灵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情感得到了激发,知识的迁移得到了落实,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们指导每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交流网页,学生在网页中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日记、手工制作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在网络中学生还可以就某一探讨的问题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共同研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总之,网络技术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应用多个层面的深度变革。网络环境下科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导引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境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8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它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传统的科学课教学手段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进行优化整合,才能使科学课教学艺术景上添花,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