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供水量及配置理论与应用姓名:孙月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王晓玲20061201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供水量及配置理论与应用作者:孙月峰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朱永华.夏军.刘苏峡.贾绍凤.丰华丽.ZHUYong-hua.XIAJun.LIUSu-xia.JIAShao-feng.FENGHua-li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水科学进展2005,16(5)利用多目标多阶段互动优化模型计算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了海河流域在南水北调、经济常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情况下的承载能力过程变化,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现状处于严重的生态环境不可承载状态;②到2033年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良好状态;③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临界可承载年2033年,可承载人口为15730万,比自然预测人口15100万多630万,工业、农业、生态及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分别是28%、43%、18%、11%.2.会议论文林超.户作亮.只德国.郭勇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研究2002开展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研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水利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总结分析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历史演变状况并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来不同时期流域水生态恢复和保护标准与目标,测算了恢复生态所需的水资源量和维系生态所需的水资源量,提出了生态恢复与保护的方略与管理措施,从而为再造海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支撑与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介绍了研究的主要成果。3.期刊论文胡惠芳.HUHui-fang民国时期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与水患-海河水利2005,(2)民国时期海河流域水患频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太行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和海河平原湖泊淤废为特征的生态环境恶化是主要原因.同时,海河流域水患频繁、堤溃河决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4.学位论文肖丽英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2004本文从海河流域地下水目前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内涵和评价计算方法,研究了海河流域地下水的生态环境需水量问题。在详细分析海河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海河流域山前平原的石家庄和唐山、中部平原的沧州和衡水、东部滨海平原的天津等地作为五个典型区域进行具体研究。在进行地下水生态环境需水分析时,对地下水生态环境需水量和补给来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降雨入渗、河道与湖泊等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的估算方法。并在采补平衡的原则上,对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时,选取了地下水埋深、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含水层累计(沙层)厚、降雨灌溉等入渗补给率、地下水开采系数6个参数作为反映海河流域具体情况的评价指标,并以此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了脆弱性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内涵,研究进展及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评估途径;(2)根据海河流域自然地理状况和水文地质特征,给出了海河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的计算方法,并研究和分析了其地下水系统的一些水文地质参数的变化规律;(3)选取地下水生态水位作为生态环境指标,根据地下水系统均衡原理,对典型区域进行了地下水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地下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可能性;(4)分析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并采用DRASTIC方法对典型区域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为其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依据;(5)根据目前海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均衡关系和脆弱性状态,提出了可行的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与措施。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即使恢复期是30年时间,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均应限制开采,而石家庄地区有欠开采。这样,在目前的开采程度下,如果没有外来水的补充,仅靠控制开采来恢复地下水生态预定目标是相当困难的。另外,各典型区的脆弱性指数均较高,从侧面体现了海河流域地下水的脆弱性问题同样较为严重。5.期刊论文张水龙.冯平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技术2003,34(9)从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的角度,分析了近5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随着流域内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引起流域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剧烈改变,主要表现为由于山前水库的修建和河流断流,改变了地下水自然补给的时间分布规律;地下水排泄方式高度人为化,流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地下水天然补给空间格局被破坏,新格局完全受人类活动控制极不稳定;地下水流场在水利工程和超采的作用下,从流域到局部都发生了改变.伴随改变,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不断趋于恶化,并制约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期刊论文何凡能.王国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2]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反过来,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7.期刊论文郑连生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用水研究与规划思路-中国水利2003,(8)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突出.水利规划应体现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都应兼顾.生态环境用水量是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合理安排.8.期刊论文王志民恢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海河水利2003,(1)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海河流域水利建设而言,当前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搞好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9.期刊论文刘斌水资源管理与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恢复-海河水利2002,(5)从历史上看,生态环境意识的变迁决定着水资源管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50年来,由于人口猛增,加上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人类不断地侵夺生态环境用水,从而造成了海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必须建立健全水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用水的权属管理,实施水资源分类分级优化配置.10.期刊论文夏军.王中根.左其亭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d44f3f33-10ab-4826-b6f3-9dc700ec681b下载时间:2010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