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中国环境NGO在线--首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特邀评论机构SpeciallyInvitedCommentators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EndowmentforInternationalPeace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Institute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ResourcesDefenseCouncil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项目组ChinaEnergyGroup,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Institute项目领导人ProgramDirector全球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金嘉满JinJiaman,ExecutiveDirector,GlobalEnvironmentInstitute(GEI)GEI能源和气候变化项目组官员(按首字笔划顺序)GEIEnergyandClimateChangeProgramOfficer田海珍TianHanzhen任鹏RenPeng吴霜WuShuang封超玲FengChaoling1郭奔驰GuoBenchi魏正德DouglasWhitehead编辑Editor王磊WangLei1GEI实习生目录白皮书国际评论综述.............................................................1世界观察研究所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白皮书的建议.................6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针对中国白皮书《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的评论........10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组1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的评论......16世界资源研究所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及其与MRV方法的潜在联系的评论.....19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的评论................23全球环境研究所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61此评论谨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任何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或者美国政府的官方观点。--1--白皮书国际评论综述背景:针对中国政府于2008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全球环境研究所特邀部分国际知名气候研究机构1加以点评。在提炼各家点评要点后,归纳总结成下文,旨在促进中国和国际社会之间在气候变化信息和政策上的交流和探讨。评论综述:白皮书是对2007年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目标实施情况的进展汇报。评论对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依靠技术进步创新,以及坚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展开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和合作表示理解。白皮书反映了中国对气候变化有真实的担忧,而不只是迫于国际谈判压力的表态。大部分评论认为中国已把温室气体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但也有评论认为中国更侧重于国内的适应性政策措施。白皮书暗示了经济发展是中国(发展)战略的优先考虑,中国不会接受排放限令,而使经济受到潜在削弱。然而,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则乐观认为,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可能愿意承担减排义务的信号。从战略制定过程看,一些评论认为中国政府在气候变化政策决策过程中没有把就业和国家竞争力两个重要的因素囊括在白皮书中公开阐述和分析,而这些在美国的气候变化政策制定过程中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1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项目组(ChinaEnergyGroup,LBNL)、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EIP)--2--白皮书所强调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评论和争议的焦点之一。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评论认为,白皮书表明中国已经在开展多样化减排项目来承担其“共同但有区别责任”。但另外有评论则指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没有明确定义,而且达成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能接受的定义有一定难度。白皮书中所表示中国目前人均排放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似乎给中国在国际谈判中带来了“道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将会逐渐减弱。因为中国的人均排放正在快速增长,而以西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正在实施具体的减排目标,从而间接的降低人均排放。有评论甚至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将超过欧盟的一倍。因此,中国对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势在必行和利益所趋,而不应只过分强调降低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这些相对指标。中国采取了许多具体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这些行动最终不是为了实现统一的减排目标,从而变得难于理解。中国应国内发展需要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已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减排。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虽然采纳了如白皮书所述的许多节能目标,实施了许多节能行动,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却继续快速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在国内和国际行动方面加大(减排)行动力度。白皮书中还表示了对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高度支持,然而CDM项目减排的额外性却成为评论直接质疑的问题。有评论认为未来可以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评估具体项目的减排额外性;也有评论想知道是否需要一个新的、更加直接和系统的清洁发展机制,或以大规模的减排项目合作来取代分散的、额外性有争议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白皮书应该更多强调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导地位。评论认为,应该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动权交给个体和工业部门,而不是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来迫使企业或者个体去实施政府命令。政府只需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设计促进市场参与的平台,以及提供市场个体主动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机会。白皮书强调了对先进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的需求。一些评论认为,白皮书应该按行业列出具体技术需求清单,开发基于市场和企业间,而不只是政府间的技术转移平台,从而通过--3--市场促进自发的技术转移。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的技术转移,中国也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另外有评论也认为,白皮书中对于技术转移的定义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单方向技术流动,其技术转移多是高科技、高成本技术的转移。而实际上,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已经开发了很多低成本、简单的减排技术,这些技术的减排潜力很大,也易于向其他国家推广和转移。评论均肯定了中国在气候变化信息沟通方面的努力,但在信息发布的力度、透明度和定量性方面仍待提高。中国政府已经表现出了一种更加开放、合作的气候变化谈判态度。一些评论认为这些信息公布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不但应对内宣传其政策,也应向国际社会发布减排的行动和目标,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评论甚至建议中国可以更多地对外宣传和倡导其传统的简约生活消费传统文化。对于这些信息中定量数据的对外宣传方面,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评论称,白皮书在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使用的数据的透明度和实时性仍有欠缺,并就如何提高白皮书所列举数据的可信度和前瞻性提供了具体的意见。此外,评论认为白皮书需要将其内容变得更加通俗化,使公众更深刻地认识气候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减排行动中。问题和建议2:1.事实与数据中国应该改进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数据的计量、报告和分析。更加全面的、及时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分析将增加白皮书的可信度,也有助于理解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包括按各行业的排放的比例和变化,以及不同减排行动可能带来的相对影响。(NRDC)2.方法学白皮书体现了中国遵循“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原则。中国可以用MRV方法来评估并发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中需要完善的领域,并采取行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2本小节总结了各机构评论中提及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具体内容详见各机构原文。--4--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将是有效减排的重要的领域,中国也应该关注并开发该领域的MRV的方法。此外,中国和国际社会都应考虑将国际援助(如资金、技术)纳入一个完整可行的MRV模型。(WRI)中国政府应该运用科学的成本-效益方法来制定中国的气候变化政策,激励减排的长效投资。对于主要的减排的政策和项目,尤其是长效投资项目,特别是热电厂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应该进行透明的成本-效益分析,以识别能够带来最大的减排机会、成本效益的项目,以及最为适合的政策工具。(NRDC)3.减排方案中国需要在一个增长的基准线情形下,制定透明和定量的减排方案。(LBNL中国能源组)白皮书强调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我们的理解是,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工业能效对于实现产业升级至关重要。那么,相对于国家减排目标,一个提高工业能效的国际产业协议是否更易于中国接受呢?(GEI对LBNL中国能源组观点的理解)中国在气候变化政策决策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国家竞争力和就业的问题。因此,建议中国将这两个问题纳入到未来决策制定过程,并在政府双边和多边讨论中都关注这些问题,从而设计出一套长期的、具备经济发展优势的战略。(WorldWatch)中国政府应该考虑不仅仅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是应该鼓励个体和企业自主采取行动,减少排放。因此,在制定低碳经济所需的技术创新市场化政策时,应该考虑如何给私营部门提供更多的激励。(WorldWatch)在可持续城市发展和大众交通、碳捕获和封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均可以采取措施使其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发挥作用。(NRDC)中国在减排方案的实施和监管面临很大挑战,因此,建议中央和地方加强沟通。(CEIP)--5--4.评估体系白皮书缺乏对政策、项目、行动、技术的深入评估。通过对已有政策和项目的评估,中国可以汲取经验,获得改进;同时,白皮书需要对现有的和所需的技术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列出一份详细的“技术需求清单”,让国际社会了解其现状和中国决策者的目标。(LBNL中国能源组)5.国际谈判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立场和国内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使国际社会感到困惑。虽然中国尚不接受减排承诺,但是否可以考虑按自身需求主动提出一个灵活可不断修正的谈判框架,其中可包括基准线和行业协议,明确列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需要的国际援助的优先领域,这将有助于国际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LBNL中国能源组)中国可以考虑把已有的许多重要领域的低碳技术转让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而推广到全世界。中国应发挥其在高效率、低成本、地方化技术开发方面的主导作用,并使这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广。(WorldWatch)6.信息发布和宣传白皮书应该把单调的数据和科学成果转换成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形式,以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国际社会发布,而不仅限于国内。(WorldWatch)■*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可参考全球环境研究所对其的解读。-6-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白皮书的建议ChristopherFlavin世界观察研究所主席2009年2月15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于2008年10月发布,综合论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白皮书证实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潜在影响,阐明了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以及对于国际合作的需求。白皮书的发布有助于理解中国所采取的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许多行动,尤其是让其他国家的决策者能够及时获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行动。文章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提供一些零碎的信息。白皮书有助于动员中国政府各部门以及其他社会部门来减缓这个对于国家发展最大的、长期的威胁之一,这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白皮书同时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此外,白皮书也有助于消除南北双方之间关于气候变化政策的误解,从而为在哥本哈根达成一个强有力的、新的气候协议铺平道路。在此,我愿意分享我的一些看法和对于白皮书的具体建议,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气候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白皮书完整论述了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当前的和潜在的影响,反映了该领域丰富的、崭新的科学研究。然而,最重要的是要让那些单调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