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生芳先进事迹材料【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柴生芳先进事迹材料【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柴生芳先进事迹材料【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柴生芳事迹【第一篇】临洮“为民县长”柴生芳:“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为民县长”柴生芳的足迹“和平时一样忙碌,也和平时一样精神。”回忆起8月23日光明日报文章《过早断裂的脊梁》主人公柴生芳的离世之日,甘肃临洮县委办公室主任张鹏记忆犹新。谁也不曾想到,这会是这位博士县长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在他的工作日记中,当天的记录写了整整五页,却并未写完。“他习惯当日事当日毕,处理完一天的工作都会及时记录下来。那天半夜才散会,太累了。”张鹏黯然。处理8项工作,持续忙碌个小时,仅最后一项常务会便持续6小时,集中商讨22大项53小项政府事务——这是人们事后为柴生芳的最后一天所做的统计。究竟是怎样的忙碌,让这位好县长心力交瘁、长眠不醒?通过众多当事人的口述,我们还原了这不同寻常的一天——8月14日,走出电梯,临洮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扫了一眼417办公室。门已经打开了,微微敞着条缝儿。他下意识地看看表:8时07分,距上班还有23分钟。“柴县长总这么早。”他嘀咕一句,突然想起晚上要开的常务会,便从办公室拿来会议议程,轻轻叩响了417房门。柴生芳从桌上的文件堆里抬起头来,和蔼地笑。“县长,您看看常务会议程还要改吗?”刚开口,水务局局长李学智便推门进来了。龙小林知道他专程赶来汇报工作,便退了出来,准备“等等再说”。这一等,便是40多分钟。李学智还没走,其他部门的几位同志便候在门口等着汇报。柴生芳紧锣密鼓地处理着,其间,还抽空接待了两位上访群众。8时53分,柴生芳匆匆掩上房门,手拿着一块馍馍边吃边走出大楼,上访户王惠珍本想找他再说说拆迁补偿的事,看到他这么忙,没忍心上前。柴生芳大步流星地赶去和县委书记石琳会合,陪同一位省领导前去调研引洮工程。40多分钟后,车停在了东峪沟引洮一期工程6号隧洞。前些天连降大雨,工程有几处不同程度的损毁,柴生芳一行选了两处,仔细查看。“柴县长脸色挺沉重。他对水利部门负责人说,不管原因多复杂,我们不能干等。这附近还住着很多群众,决不能影响安全,要克服困难,把能做的工作赶紧做起来,比如清淤。”随行的张鹏回忆。调研持续到中午。12点刚过,车又向25公里开外的7号隧洞驶去。泥泞而崎岖的“搓板路”,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简单的午餐过后,14时30分,一场引洮工程的座谈会开始了。在当天的工作日记里,柴生芳用工整流畅的笔体记下会议要点,写了四页半。“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尽快发挥作用”,柴生芳一句句写下思考,下决心“不讲条件、不推责任、不拖时间”地督促整改。16时02分,正在县文化中心焦急等待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在凯收到了张鹏的短信:“书记县长刚结束会议,我们现在赶去。”16时30分,刚下车的柴生芳疾步走上主席台,主持“捐资助学表彰暨资助优秀贫困学生大会”。宣读表彰决定、为捐资助学先进集体与个人颁奖、受资助学生代表发言……会场上一派喜气,张鹏注意到,柴生芳严肃了一天的脸上露出笑意,“情绪特别高”。而坐在台下的龙小林却捅了捅身旁同事:“柴县长是不是感冒了?声音有些哑啊。”主席台上的柴生芳,目光久久停留在受资助的学生们身上。在当天的工作日志里,这位当年的庆阳市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学生记下这样一句:“潘晓文,全县理科状元,考入北京大学。”这也是他所有工作日志里的最后一句。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走出会场的柴生芳匆匆钻进车里,下一个目的地是县城北大街。在这条县城主干线上,道路改造工程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来往车辆行人小心翼翼地穿梭绕行。柴生芳下车查看了几处管线、路段,脸色又凝重起来了。他对身侧的张鹏感慨:“道路改造是好事,可的确给老百姓造成了不便啊。工期本来就长,一定要抓紧再抓紧,确保按时通车!”再次坐进车里,柴生芳倦意明显。看看表,离既定的公务接待还有半小时左右。“回办公室歇一会儿吧?跑一天啦!”龙小林劝他。“不累。咱再去看几条路吧。去年以来县里开始集中供热,好多道路挖开埋管线,路面破损厉害,群众意见大啊。”他转头对着司机朱凯:“不是有6条明年待建道路吗?咱们一条条去看。”东大街、南大街、公园路、新街……看着坑洼不平的柏油路面,柴生芳连连叹气:“路这么难走,老百姓没怨气才怪。县里财政再紧,这两个多亿也得投!一定得保证明年春节后动工,6月雨季来临前彻底修好。”他还立下宏愿:“这路修好,得争取至少管10年,让临洮人安安心心地迈大步!”18时30分,柴生芳坐在了饭桌上。不到40分钟,他就招呼着龙小林离席赶往办公楼三楼会议室。夜色渐浓,这一天“最重头”的工作却刚刚开始。19时30分,柴生芳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待结束,已是第二天凌晨1时30分。整整6个小时,柴生芳坐在位子上没离开过一步。22大项、53小项政府事务,具体负责人逐一汇报,与会者集中讨论,最后,他拍板决定。柴生芳不爱开会,尤其厌恶冗长空洞的会议。“县政府常务会每月一次,每次最多两三个小时。”这一次,由于前段时间县政府班子成员总无法凑齐,而建设规划情况、土地出让手续等诸多项目亟待定论,柴生芳只好把两个月的常务会合并举行。县商务局局长王建府记得,讨论完他所负责的事项已经凌晨零时20分左右,不少干部露出困意,柴生芳却仍显得精神抖擞,还劝大家“再坚持一会儿”。精准扶贫是柴生芳近年来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当晚常务会的重头,仅讨论通过《临洮县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意见》两份文件,就花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是第六项,从九点讨论到十点多。”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对这两份文件信心很足,因为这背后有覆盖全县18个乡镇、323个行政村的大规模调研做支撑。“去年10月着手做方案,柴县长坚决主张先调研,把家底摸清楚,后来形成了连文带表140页的调研报告。”讨论完后,柴生芳颇有感触地做了解释:为啥要这么搞,搞这么细?扶贫攻坚,以前的普惠制效率低下,等于“大水漫灌”;现在要变成“精准滴灌”,才能让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农民“吃饱、解渴”。只有抓住产业这个关键,“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群众才能真正致富。会议结束,龙小林陪着柴生芳爬楼梯上四楼,看着他走进了办公室隔壁的小屋。自从调到县里,这里就成了柴生芳的家,虽然简陋,柴生芳却很满意:“方便,省下时间看看书,多好。”15日晨7时20分,龙小林和朱凯等在楼下。原定用完早餐便赶往辛店镇开民主生活会,但一向守时的柴生芳却没有出现。7时40分,察觉不对的工作人员破门而入,眼前的一幕令所有人瞬间心碎:铺着蓝格子床单的单人床上,柴生芳侧卧的身体已经冷硬。前一天的白衬衫、蓝裤子、袜子还穿在身上,一条腿拖在地上,床头忘关的台灯发出无力的亮光。“柴县长!”哭喊和摇撼,已换不回一声熟悉的应答。由于过度疲劳,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柴生芳,在夜深人静时孤单地离去了。在生命的最后24小时,柴生芳“把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带走了对家乡的爱,对临洮发展的满腹心愿。(作者:王斯敏宋喜群方莉)一日见人生《光明日报》评论员这是基层干部柴生芳生命中的最后24小时,也是他在定西工作的三千多个日夜中的普通一天。睁眼就是工作,开口即是民生,推门即见黄土地,上车即是数小时颠簸的“搓板路”。最短的是吃饭的时间:早饭一个馍,晚饭半小时;最长的是扶贫工作的审议和规划:从入夜开始,到凌晨结束。对柴生芳而言,家乡土路坎坷,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临洮梁峁纵横,但没有共产党人跨不过去的坎儿。他如此分秒必争,并非因为他知道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而是因为他心中藏着高于个人生命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解释他身上的各种故事:留洋博士,主动回到贫瘠的故乡;上任伊始,走访了全县80%的村庄;开门办公,群众都是他的座上宾;临终之时,全家竟然没有一张合影。柴生芳只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却用生命表达了知识报国、知识为民的深意。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来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的看客,而是将理想写在大地上的实干者;从来不会自诩“上层”和“精英”,而会将脚印实实在在地印在中国发展最贫瘠的地方、中国改革最艰难的环节;从来不会为个人前途计较,却会把家国天下扛在肩上。柴生芳只是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中的一员,却以最朴素的方式阐释了什么是群众路线、什么是公仆情怀。别说公仆情怀抽象,其实它就是这一个馍馍的早饭、两个小时的“搓板路”,就是这办公室隔壁的简陋卧室、从清晨开始到凌晨结束的工作。别说群众路线要求宏大,其实它如此简单明白——如果上访群众能随时推开县长办公室的门,如果贫困学子的需要能被记在县长的笔记本上,如果“不讲条件、不推责任、不拖时间”的“三不”原则能够落实,那么任何慷慨激昂的渲染都显得不再重要。一日见人生。送别好干部柴生芳,永远留下一位人民公仆的精神与情怀。3柴生芳先进事迹(材料)【第二篇】柴生芳同志事迹简介柴生芳,男,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1997年5月至2002年10月,赴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后,相继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委办公厅调研处、陇西县政府、安定区政府、临洮县政府工作,历任副县长、副区长、县长。2014年8月15日凌晨,柴生芳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休息时不幸去世,年仅45岁。从贫寒出身到踏入燕园,从西北考古到东渡求学,从省城工作到赴定西基层,柴生芳的人生轨迹,是来自群众又走向群众的过程,是学成后离老百姓越来越近、最终融入其中的一条回归线。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饱含着一个农民儿子和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他是胸怀抱负的爱国青年柴生芳1969年出生于甘肃庆阳宁县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聪颖勤奋的他,是四乡八里十分有名的好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激励他更加发奋地读书,1986年高考,他以庆阳地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在那里,他度过了四年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积极、刻苦、朴实,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好学生。毕业后,柴生芳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迅速成为重要的业务骨干,参加过不少重要的考古发掘和研究。1997年5月,柴生芳从考古所停薪留职,赴日本自费留学。到日本后,他边辛苦打工,边刻苦学习,凭着顽强和勤奋,获得了神户大学艺术史学专业硕士和文化结构专业博士学位。其间,他仅用了2年时间,就取得博士学位。这在日本极其罕见,因为,一般需要3到7年。在日期间,即便学习非常紧张,生活十分艰苦,柴生芳仍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参与社会活动。1998年他当选为神户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副会长,2000年当选为会长,以及神户地区华侨总会理事。他先后成功组织了长江流域大水灾、台湾地区大地震的募捐活动,组织了留学生集会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等重大活动。他发起开展了“敦煌·丝绸之路的伙伴们”植树活动,组织日本神户华侨总会“中国西部大开发考察团”赴甘肃考察。在日本,文化结构是研究前景非常看好的学科之一。加上柴生芳在神户中国留学生时期的工作成绩显著,毕业前夕邀请他继续留在日本就职的朋友很多,神户大学也希望他留校。但是柴生芳心里放不下祖国,更放不下家乡。面对同样来自北京、上海、澳门、香港等地的邀请和优厚待遇,柴生芳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生他—1—养他的黄土地。他是知民意暖民心的海归博士2002年10月,在留学回国后不久,柴生芳进入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在调研处,他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上,紧紧围绕办公厅工作部署和调研处具体安排,兢兢业业,尽心竭力,经常加班加点,高效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作风朴实,团结同志,光明正派。2003年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优秀工作者。2006年,柴生芳主动请缨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在这里,他实现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有了更加直接而广阔的空间。他沉下心来,一干就是八年。做普通人,主动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