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讲人:黄锡生重庆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基础理论第六章环境权第七章资源权第八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法第十章环境污染防治法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制度第十二章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第十三章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第十四章环境刑事法律责任第十五章国际环境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作用于一个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2、环境的分类(1)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自然环境、人为环境(2)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区域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二、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资源的概念资源是指对人有使用价值的某种东西。分为广义的资源、狭义的资源。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包括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和野生生物资源等。2、自然资源的分类(1)分布空间分:地下资源、地表资源(2)是否可再生: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三、环境与资源的比较1、环境与资源的联系(1)两者密不可分(2)两者互相依存(3)两者均有经济价值2、环境与资源的区别(1)两者所反映的动静关系不同(2)两者的形态不同(3)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4)两者强调的价值和效益属性不同总之,自然资源是环境的组成部分,是构成环境的要素之一,破坏了自然资源就是破坏了环境。但破坏了环境不一定破坏了自然资源。第二节环境资源问题一、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资源问题的概念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2、环境资源问题的分类环境资源问题可分为两类:(1)一类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运动变化而给人类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如火山、地震、洪水等,这被称为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也叫自然灾害;(2)另一类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并反过来对人类自身造成的一切有害影响,这被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又称人为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污染,也称投入性损害或污染性损害;二是自然生态破坏,也称取出性损害、开发性损害或非污染性损害。二、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又称古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基本特征是:人对自然的依赖、盲从、迷信和崇拜。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环境问题。第二阶段,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人对环境的占有、征服、统治和掠夺。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破坏第三阶段,环境问题全面发展和局部被抑制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问题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基本特征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继续存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又可以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著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为代表,以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著名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为代表,以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世界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3、伦敦烟雾事件: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5、日本水俣病事件: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8、日本米糠油事件: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危机(5)资源、能源短缺(6)森林锐减(7)土地荒漠化(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9)垃圾成灾(10)有毒化学品污染全球环境问题图片第三节环境资源保护一、环境资源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是指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措施和行动的总称。二、人类环境观与环境资源保护(一)人类环境观发展的回顾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和三种观念形态。(1)第一阶段是人类畏惧自然、崇拜自然的阶段。(2)第二阶段是人类无视自然、主宰自然的阶段。(3)第三阶段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协调发展的阶段。(二)两种环境观的不同价值取向两种环境观,是指支持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却无视自然的环境观和重视自然的环境观,也称传统的环境观和现代的环境观。(1)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以反自然为主要特征。(2)现代环境观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认为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和自然必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即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现代环境观,不仅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基础,也是环境法产生的基础。三、环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惟一选择在如何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了种种观点。归纳起来有三种:①悲观论,②盲目乐观论,又称盲目发展论。③积极乐观论,又称可持续发展论。(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987年,联合国在莫斯科召开了国家环境教育和培训会议,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做出了科学定义。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郑重宣告“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三)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传统发展思想是相对立的,是在对传统发展思想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的一个彻底的否定。可持续发展的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我们共同的未来》),“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里约宣言》)。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的是发展,把消除贫穷作为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②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③可持续发展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权利。④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⑤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⑥可持续发展还非常强调人类必须改变对自然界功利主义的传统态度,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1.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转变传统增长模式2、变革社会观念,发展适度消费的新大众消费模式3.开发同环境友善的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同自然相容的产业体系4.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5.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四、环境资源保护的内容和发展概况(一)环境资源保护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和治理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2.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3.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二)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概况环境保护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这是环境保护的萌芽阶段,又称古代环境保护。第二个时期,即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环境保护缓慢发展的阶段,又称近代环境保护。第三个时期,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这是环境保护迅速、全面发展的阶段,又称现代环境保护。现代环境保护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三)中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概况第一个时期是鸦片战争以前,称为中国古代环境保护。第二个时期是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为中国近代环境保护。第三个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称为中国现代环境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从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②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③从1978年至现在。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