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共同遵从的发展观,这个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把保护山泽林木作为对君王的道德要求;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把自然资源的保护作为治国安邦之策,遵从生态系统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西方的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Malthus,1766~1834)、李嘉图(Ricardo,1772~1823)、穆勒(Mill,1773~1836)等,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环境承载力的限制,人类无限的消费欲望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20世纪中叶,随着国际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在解决环境问题的长期探索中,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控制污染技术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和广泛的环境问题。只有实现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今困扰人类的人口猛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努力寻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其中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发展观和思维方式,国际性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会议和出版物向雨后春笋。已经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会议和行动。6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次重要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这三次联合国会议一般被认为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会议。(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期间通过广泛的讨论,通过了重要文件《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并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作为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意义是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觉醒和关注。会议之后,1972年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作出建立环境规划署的决议。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NationsEnvironmentProgramme,简称UNEP)正式成立。环境规划署的临时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后于1973年10月迁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环境规划署是一个业务性的辅助机构,它每年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向大会报告自己的活动。1983年联合国第38届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WCE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任主席。(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与发展形势需要,同时为了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而召开的,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①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②会议将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③各国政府代表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文件及有关国际公约。至此,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会后联合国于1993年成立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missiononSustainableDevelopmentCSD)”.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他是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类活动计划。它反映了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提供了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准则,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提出了21世纪如何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和行动蓝图。它共计40多万字。整个文件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第四部分,实施手段。(3)《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根据2000年12月第五十五届联大第55/199号决议,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WorldSummitonSustainableDevelopment--WSSD),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顾《21世纪议程》的执行情况、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项新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10周年。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复杂谈判,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这一重要文件。这次会议是继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和1997年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特别联大之后,全面审查和评价《21世纪议程》执行情况,重振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会议。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份重要报告1.《增长的极限》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ClubofRome),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于1972年提交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LimitstoGrowth)。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论点如下:①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关系。②从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五个基本要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人口的增长、工业发展过快,而地球的资源、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总有一天要达到极限,使得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加剧、资源耗竭、粮食短缺。③解决的办法:控制发展,必要时不发展。报告唤起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极大关注,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展开了对经济不断增长是否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社会解体的讨论,基本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即经济发展可以不断地持续下去,但必须考虑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最终依赖性。2.《世界自然保护策略》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andNaturalRetracesIUCNNR)牵头,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orldWild-LifeFund)等国际组织,联合发表了《世界自然保护策略》的报告,并加了副标题:为了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LivingResourcesConserv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一个国际组织,专职世界的自然环境保护工作。该联盟于1948年在瑞士格兰德(Gland)成立。由全球81国家、120位政府组织、超过800个非政府组织、10000个专家及科学家组成,共有181个成员国。该《世界自然保护策略》阐明了三个目的:(1)解释生物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2)确定优先保护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要求;(3)提出达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报告分析了资源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如果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人类社会和经福利的话,那么保护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地球具有使发展得以持续和支撑所有生命的能力,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二者应当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分析。这里的保护意味着管理。人类利用生物圈的方式,使得生物圈在给当代人提供最大持续利益的同时保持其满足未来世界人需求的潜能;发展则意味着改变生物圈以及投入人力、财力、生命和非生命资源等去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虽然《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保护与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且反复用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它并没有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3.《我们共同的未来》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WCED)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共同的关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三个部分。提出了“从一个地球走向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在这样的一个总观点下,从人口、资源、环境、食品安全、生态系统、物种、能源、工业、城市化、机制、法律、和平、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各个方面。该报告第一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与特征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是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isdevelopmentthatmeetsheneedsofthepresentwithoutcompromisingtheabilityoffuturegenerationtomeettheirLeeds)”。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得到接受和认同。即可持续发展系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定义:“可持续发展”一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文章和文件中,20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近140多种说法。目前国际社会相对公认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87年,世纪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包涵了三个重要的内涵,首先是“需求”,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应当特别优先考虑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其次是“限制”,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其思想实质是尽快发展经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基本需要,但经济发展不应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保证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第三是“平等”,指各代之间的平等以及当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平等。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归纳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强调,必须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经济增长的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质量,采取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必须通过经济的增长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停止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它要求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率低于资源的再生速率,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够得到替代资源的补充。经济和社会发展绝对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是有限制条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不断增殖,永续利用。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一经济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