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A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的廊与画》教案教案是将教学原则转化为教材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A版下册《颐和园画廊与绘画》教案。让我们来看看!《颐和园的廊和画》课文原文在颐和园里,最的景致要数长廊了。颐和园的长廊向世人充分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如果坐在飞机上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面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就表示“福到了”。第二绝是位置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的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变化无穷。长廊的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个钉子。这是先辈们留下来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景一画,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长廊还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它平分了颐和园的山水,构成了颐和园的主旋律,成为建筑美学的典范,在世界上知名度也很高。长廊奇,但更奇的是长廊上的画。它一共有一万多幅!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山玩水回来,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上了许多江南的美景。这以后又加上了许多花鸟、山水画以起装饰烘托的作用。而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的。人物画有许多情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它有好几种类型,有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长廊上的画十分精美,中外游人看后都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颐和园的廊与画,你想去看看吗?《颐和园的廊和画》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会认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4、初步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初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2、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有关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生字词卡片、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介绍颐和园概况。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文,描写了颐和园的廊与画,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教师简介颐和园)二、初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描写顺序,划分段落。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巡视辅导。三、检查交流初读课文情况。1、检查交流生字学习情况。A、课件出示生字。B、指名认读。C、教师校正读音。D、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检查词语。3、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本课有9个自然段,文章首尾呼应,先概括讲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然后具体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最后总结全文。4、检查划分段落的情况,理清条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长廊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精美建筑。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第四部分(第9部分):总结全文。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这一部分写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3、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二、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第二部分。2、学生自读第二部分,汇报自读情况。A、这一部分里,写了长廊的造型绝。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B、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位置绝。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C、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的结构绝。将描写长廊结构绝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D、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3、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从而说明了长廊的建筑艺术成就高。三、导学第三部分。1、教师提示学法:由自然段到意义段,一个一个自然段地弄清意思;找出这个意义段的中心句,明确段意;理清各自然段的关系,了解段落的叙述顺序。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批画边述说。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四、检查交流第三部分学习情况。1、第6自然段指出长廊上的画奇,长廊上的画一共有一万多幅,多得让人惊奇。2、第7自然段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3、第8自然段共两句话。第1句话写出了长廊上的画的各种类型,说明了长廊上的画的内容非常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可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第2句话写出了长廊的画十分精美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中外游人看完长廊上的画后,会说些什么?4、小结:这一部分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的画,长廊上的画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十分精美,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五、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六、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七、自由背诵喜欢的片段,欣赏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八、总结全文。《颐和园的廊和画》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教学难点:对长廊建筑精美的体会,激发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有关颐和园的长廊的资料和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杰克,瞧,他向我们打招呼呢。最近他想来中国颐和园旅游,他知道我们正要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他就带着问题来向大家请教,这节课同学们要好好表现。二、学习第一部分快来看杰克有问题了:请告诉我颐和园的长廊向世人展现了什么?生:自由读文,回答。课件出示句子,过渡:这一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这段就是一个总起段。(边板书:总)猜猜看课文接下来该给我们介绍什么呢?生:介绍颐和园长廊的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三、学习第二部分请告诉我长廊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文2——5段。师:哪一句概况的告诉我们长廊的建筑艺术?用“——”画出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长廊的造型绝?找出来,读一读。理解为什么设计成“倒挂着的蝙蝠”。看图师:“福到了”,什么福?生:“福气”“幸福”师:原来这造型不仅是倒挂的蝙蝠型,而且还有深刻的寓意呀。这造型可真是——”绝”!(竖起大拇指说绝。)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生:列数字和打比方。汉语中的同音字“蝙蝠”和“福到了”中的fú。A.找出描写长廊位置绝的句子读一读。生: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出示图片生:从气候上看,冬天„„夏天„„师:从气候上看的确绝妙,真是冬暖夏凉呀!这位置还有什么绝妙的?生: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出示图片)师:这么说来,这个颐和园长廊的位置可真是——绝呀!学生一边读,一边理解“凉风习习”、“依山傍水”的含义。结构绝师:这颐和园长廊的结构绝,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导:这个长廊长728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长廊啊。这么长的廊居然没用一个钉子!(出示图片)重点理解“斗拱结构”。体会哪个字能让人体会到出乎人意料,意想不到。(“竟”)指导朗读。这一部分里,写出了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为什么说长廊是建筑美学的典范?找出有关句子,齐声朗读。感受“中轴线”的作用,理解什么是“中轴线”。带上杰克一起去看一看这美丽的长廊吧?(出示图片)小结:这一部分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长廊的建筑精美的,即:造型绝、位置绝、结构绝以及长廊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杰克连连称赞长廊建筑艺术的绝妙!四、学习第三部分。A.杰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长廊绘画艺术之美呢?自读6——8段,用“~~~”画出介绍长廊画的数量、由来、类型的词句。B.让学生自由发言。C.交代了长廊上的画的由来,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总写长廊上的画是有由来的,再具体介绍长廊上的画。D.乾隆微服私访,回到紫禁城。从哪个词语可以体会出他仍然怀念江南的美景?(留恋)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他还没有玩够,没有欣赏够?(意犹未尽)E.长廊上的图画包含哪些内容?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F.杰克看完长廊上的画后,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说„„G.小结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长廊中的绘画奇。这么精美的长廊,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视频观看长廊介绍。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和课题有什么联系?五、拓展延伸1.请你当小导游,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廊与画吧!2.用本课学到的写景方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3.让我们共同努力,来保护这些文化古迹吧!《颐和园的廊和画》教学反思本课作者引领我们一起走进颐和园,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颐和园内几处美丽的景观。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层次清晰,文字围绕“美丽”展开。课堂上,我们从走进大门开始,跟随作者绕过大殿,来到长廊,感受到了长廊的长和美;随后登上万寿山一饱山下美景;最后来到昆明湖,欣赏了湖边的美景。作者每到一处,在每段开头都有一句表示位置转移的语句来引出,非常明显。在开始我提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这一问题后,大多数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对重点词句的体会也比较好。描写长廊时,我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长廊特点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宋艺涵同学竟一下子说了好多,对每一句都分析得头头是道。她不仅体会到了长廊的长、美,还由横槛和花木的独特设计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看来她由17课《长城》的知识迁移过来了,这种学习方法还真不错。后面段落中,其中对于“滑”字的体会学生理解比较透彻,我想可能是由前面的比喻句做铺垫。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学完每一部分后我还是没能及时小结一下。课文围绕颐和园的美丽来写,每游览完一处景观,都应该回归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个总起句,以加深学生的体会,进一步感受园内的美丽。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也不到位。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