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汇集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预防接种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汇集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预防接种工作总结预防接种工作总结【第一篇】2016预防接种工作总结预防接种工作总结2016预防接种工作总结(一)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目标和任务,确保我街道计划免疫接种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安全接种。2月8日下午,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督查指导,情况如下:一、指导情况:1、冷链系统管理: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有冷链档案,冷链运转正常,每天2次有测温记录,以保证疫苗质量安全。2、接种场所管理:各类急救药品有配备,均未过期,上墙资料更新及时,有接种标记,接种处有明显的温馨提示语;接种场所以及接种器材定期进行消毒并记录;但未配备叩诊槌和冷开水。13、接种现场管理:接种人员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全部佩带胸牌并持有有效的《预防接种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疫苗发放登记规范,确保疫苗不离冰,存放正确。电脑专人专用加密,信息化软件运转正常;做到人、卡、苗核对,及时、规范接种;接种二类疫苗,有充分征求家长同意,并落款签字,以严格遵行知情自愿的原则。3、流动儿童管理:调查摸底资料齐全,卡册规范整齐;4、预检情况:有专人负责预检工作,登记资料整齐,询问详细,已做好接种前的告知询问工作,并做好告知和禁忌症的询问书面记录。5、接种操作:各接种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均正确,并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现场记录完整,做到一人一卡入卡入册及时,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三证齐全。26.异常反应:一旦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并做好登记,及时处理。二、不足之处:由于本中心场所不够宽敞,未创建规范化接种门诊,故没有电化教育室,未开展电化教育。三、整改措施1、接种门诊和留观场所不够宽敞,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创造条件,创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2、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工安全接种意识;3、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培训教育,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3素质。4、立即配备叩诊槌和冷开水,并尽快开展电化教育工作。2016预防接种工作总结(二)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窗口,20XX年预防接种工作在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及相关科室的配合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为了接种更为及时、安全、规范,立足本职,不断加强学习,重点学习了接种程序、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等。通过学习,加深了按工作规范接种的重要性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认识,提高了传染病应急和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能力。认真的按照接种工作规范进行操作,使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按照接种程序告诉接种儿童家长接种的时间及程序,使他们能及时接种相应的疫4苗。二、强化门诊管理,提高了服务意识。作为公共卫生的服务窗口,为了树立我院的良好形象,更好的为接种对象服务,树立了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理念,竭尽全力做好门诊接种工作。本门诊接种卡介苗592人次,乙肝1055人次,糖丸2325人次,麻风529人次,麻腮风560人次、乙脑1078人次、甲肝537人次、无细胞百白破2196人次,A+C流脑疫苗1058人次,A群流脑疫苗1120人次白破569人,同时进行了麻疹、脊灰的查漏补种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主要是我们强化了服务意识,通过我们真诚地服务态度融洽了医患关系;加强了门诊管理,提高了门诊接种工作效率;加强了门诊接种宣传,使接种对象加深了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三、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是我中心多年5来贯彻落实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时常有漏报漏登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我将传染病报告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资料及时印发给临床相关医生,并指导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且今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及时地制定了新的传染病报告管理奖惩制度。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传染病报告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传染病漏报漏登情况明显减少,医生报告传染病的意识明显增强,报告病例病种明显增加,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逐步规范化。四、切实做好防疫报表上报及防疫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每月及时上报各类防疫报表,如常规疫苗接种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报表等。同时肩负起本乡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报表上报做到了及时、准确。乡医上报的各类报表也进行了及时归类保存。虽然准备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失误,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善和改进。6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第二篇】预防接种工作制度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镇)卫生院设立以院长为科长,乡(镇)兼职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制订本乡(镇)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二、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两册(1、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疫苗出入库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使用登记簿)。卡、簿、表由防疫人员专柜保管,7岁后,接种卡片由乡镇卫生院保管15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100%,卡证必须相符。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安全注射制度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在有效期内使用;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剌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凡使用过的注射器,必须毁形后浸泡在含氯的消毒液中,消毒液随时更换。做好消毒毁形记录。二、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上岗证上岗。三、预防接种必须掌握各种疫(菌)苗的禁忌症。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免疫接种副反应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一、报告1、发生一般反应给予及时处理,做好对儿童家长的理解说服工作,不必进行报告。2、发生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事故应及时处理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局、卫生局报告。3、接种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应立即报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必要时进行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予以处理。4、在进行接种反应调查处理的同时,应积极组织抢救治疗。冷链及生物制品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加强冷链设备及生物制品管理工作。2、存放和流转疫苗应用专用的冷链冰箱和冷藏包,确保疫苗效价。3、做好冷链设备的保养、调试、维修,每天进行2次测温记录,冰箱每年调试两次。4、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好预防用生物制品进帐、出帐的登记工作,包括疫苗名称、数量、批号、生产厂家、有效期、进出时间、领发人员签名等,做到苗帐相符。5、对过期失效疫苗应随时清理,按规定程序报批和销毁。防疫专干职责1、收集掌握本地与计划免疫有关的基本资料;2、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地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的接种对象;3、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工作;4、负责乡村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管理,正确使用、保养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5、做好疫苗的计划、接收、贮存、分发工作;6、负责收集、整理、上报接种和疫苗使用情况;7、定期培训村级卫生防疫人员、召开村级卫生防疫人员例会;8、监督、管理、指导村级卫生防疫人员各项工作;9、结合农时和疾病流行规律,开展农民防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10、及时准确收集、整理、上报辖区疾病控制工作信息;11、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12、及时报告、处理或协助上报、处理异常接种反应、疫情及突发卫生事件;13、完成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种染性非典肺炎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防疫站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防疫站并配合检诊。五、责任报告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应准确、完整、字体清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交医院指定的疫情管理人员。六、诊治传染病病人时,要按规定作好消毒、隔离措施。七、疫情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作好疫情的收集报告工作,每月一次传染病漏报自查,做好门诊日志、疫情旬报、传染病花名册、自查统计、奖惩情况等资料并存档。八、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人、医院负责人不履行职责,违反以上规定,按《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1、报告内容:(1)传染病暴发疫情: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流行时;(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的不明原因的疾病,或就诊同一症状病例有相对地区聚集性;(3)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4)历史上未曾出现过或本地罕见的传染病;(5)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报告时限:卫生院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在2小时内报告县卫生局。3、报告方式:以电话报告为主。4、对法定传染病疫情,除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还需进行网络个案报告。5、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同时开展灾后防病工作报告,如灾后居民伤情报告、灾后就诊变化等报告。慢性病管理制度1、根据辖区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及死因谱,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监测和干预。2、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册,两年一次定期检查,筛选重点人群另册管理。3、建立慢性病(高血压每3个月一次,糖尿病每半年一次,结核病根据县疾病控制中心要求进行督导)规范化档案,定期诊断、治疗,为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良好基础。4、开展咨询服务,指导如何合理用药,及时排除心理障碍。5、建立慢性病管理手册,定期进行家庭访视。6、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对本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和妇幼保健员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2、建立院内固定宣传阵地,如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内容应每月更新一次。每个村卫生室应设立固定的宣传栏,至少每2月宣传一次。3、结合各类卫生宣传日,在本乡镇所辖村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咨询活动,重点做好计划免疫日、结核病日、碘缺乏病日、艾滋病日、世界无烟日、爱眼日、爱耳日、爱牙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日活动预防接种心得【第三篇】预防接种培训小结为贯彻落实上级责任状精神不断提高我院预防接种领导小组及成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2013年4月28日对我院员工级村医进行了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内容如下:一.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二.预防接种的知识通过本次培训,加深了我院卫生人员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为以后的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得力其尔卫生院2篇: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