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田忌赛马》优秀教案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案的学习。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积少成多,教学水平才会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A版下册《田忌赛马》的精彩教案。让我们来看看!《田忌赛马》课文原文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慌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田忌赛马》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孙膑制定计策的根据是什么?教学准备:学生自备6张点数不同的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数学智力题导入课文。1.设题激趣:我们先来做一道有趣的数学智力题,看谁最聪明,谁最会想办法。出示题目:1+2+3+4+5+6+……100=?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善于开动脑筋,找规律想办法,方能以智取胜。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需要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取胜。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有一位很喜欢赛马的齐国大将,他的名字叫田忌。(板书:田忌)3.(把课题板书完整)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赛”字)4.围绕“赛”字,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过渡语: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从文中找答案。二、朗读课文,疏通文理。1.自由读文,要求:大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时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词语旁打“?”。2.交流识记方法,理解部分词语。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显得很颓丧。(做动作帮助理解词义。)讥讽:指用尖刻含蓄的语言嘲笑、刺激别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有:讽刺,讥笑,嘲讽等。“赢”字较复杂,可用部件拆分法记:亡,口,月,贝,凡,用字谜帮助记忆:月亮宝贝非凡人,乐得嘴巴都没了(亡),你说有趣不有趣?“赢”字笔画多,书写时注意不要写出格子。另外,注意:“丧”字不要写成“”,“慌”字右边不要写成“”。3.解决部分问题: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忌齐威王败第一次胜胜第二次败4.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两次赛马的起止段。5.除了写田忌和齐威王,文中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板书:孙膑献计)6.找出孙膑献计的起止段作为文章的第二段。三、从兴趣点入手,学习“两次赛马”的经过。1.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学习“赛马”部分。2.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3.全班交流评议。(1)请学生读写第一次赛马的自然段,老师画出赛马对阵图。田忌齐威王上上中中下下(2)请一学生上台画第二次赛马对阵图,并用语言描述。田忌齐威王下上上中中下(3)交流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三处相同:①二人的马没换。②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③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主要有三处不同:①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②比赛结果不同——田忌转败为胜。③人物心情不同: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洋洋田忌败,扫兴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田忌胜,高兴4.教师相机指导:(1)理解“扫兴”和“垂头丧气”的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2)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输?(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3)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第二课时一、学习“孙膑献计”部分。1.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2.齐读这句话。设疑:真的只要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转败为胜吗?3.游戏中探究: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点数不同的6张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等级不同的马,摆出“下等对上等,上等对中等,中等对下等”的第二次比赛情况。4.通过刚才的摆弄,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因为每个同学手中扑克牌的点数不相同,所以扑克点数相近的同学也许能摆弄成功,而点数相差较大的同学无论怎么调换,弱方总是输。)5.再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齐读一遍。6.带疑读文:刚才有的同学调换成功,而有的同学无论怎样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并不能使田忌转败为胜,难道课文中的结论有误吗?鼓励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难研读“孙膑献计”部分,从文中探求答案。7.学生自学,标画批注。8.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关键句:(1)原因:“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观察到的情况,制定计策的依据)结果:“我有办法让你取胜”——分析后的断言。师小结明确: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可以转败为胜的依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抓住“得意洋洋”“讥讽”体会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从而使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3)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①理解“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②让学生说成语的来历,教师补充:宋朝时有位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诗人晁补之写诗称赞他:“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苏轼也曾说过:“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③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9.有感情地朗读。①请四人为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3至12节,可以相互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②指名4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主意)。③评读。二、“投石”激趣,拓展延伸。1.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哪里?(发挥优势,合理安排,扬长避短)2.这么好的办法,田忌想不出,齐威王想不到,孙膑为什么会想到?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仔细观察,善于分析,巧妙安排)3.拓展:你们还有没有其他调换的办法?4.学生画对阵图,你们可以找到几种调换方法?输赢如何?5.从中你悟出什么?(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方案,合理使用力量)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2.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田忌赛马教学反思对策问题是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在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作为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对策问题,了解一些对策方法是十分有益的。成功之处:1.引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或历史事件。在教学中,通过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第一次的比赛中,田忌是怎样和齐王对阵的?为什么输了?在第二次比赛中为什么能战胜齐王?为什么要用自己最弱的马对齐王最强的马?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田忌以弱胜强的策略产生过程。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寻找、分析最优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让学生填写在书上,从而找到获胜的策略,经历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事件,寻求最优策略的过程,并积累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在应对策略中使学生深入进行思考,以弱克的强必须满足什么前提条件:一是齐王必须先出,知晓他的应对策略;二是全盘考虑,田忌先以最弱对齐王最强的马,然后再依次应对,从而整体取胜。3.发现报数问题的规律,分析应对的策略。在教材的数学游戏?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在这一问题中,先通过学生实际的报数,初步体会报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发现规律:10÷(12)=3……1,如果出现余数我先报并且先报余数1,然后对方报2,我报1,对方报1,我就报2,保证每个回合中所报数的和为3,这样我就能确保获胜。如果没有余数就让对方先报,对方报1,我报2,对方报2,我报1,保证每个回合中所报数的和为3,这样我就能确保获胜。如果出现对方先报2,我要想确保获胜,就必须用(10-2)÷(12)=2……2,我就要必须接下来报2,然后对方报1,我报2,对方报2,我报1,保证每个回合中所报数的和为3,这样我就能确保获胜。不足之处:这节课内容较多,特别是在处理练习题的游戏中出现了时间不充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