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备课教案音乐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之一。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舞,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关于小班音乐的教案。欢迎咨询!小班音乐教案1活动设计《摸摸鼻子拍拍手》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结构简单短小,旋律朗朗上口,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有趣的是将两个动作相连作为反复重复的歌词,小朋友能够较快掌握。小朋友在熟悉歌曲旋律后,可以根据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也能够根据动作创编出与众不同的新歌词。活动目标1、感知歌曲活泼、有趣的情绪,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2、尝试按照XXXX│XXXX│XX│X-的节奏创编简单动作及歌词。3、能够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体验与同伴游戏及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1、场地布置;适宜全体幼儿站立活动的圆圈,圈上设置一“小老师”的标记。(能够全体幼儿站立活动的圆圈)2、幼儿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小老师”的游戏玩法;幼儿边拍手唱歌边绕圈走,当歌曲结束,走到指定位置的幼儿为“小老师”,“小老师”做两个动作,幼儿创编歌词并演唱;或“小老师”创编歌词,其他幼儿按歌词做动作。活动过程一、律动:随《摸摸鼻子拍拍手》的旋律,幼儿自由律动。二、学习歌曲《摸摸鼻子拍拍手》1、教师做动作,引起幼儿学习兴趣。指导重点:鼓励幼儿看老师动作按节奏说出歌词:(XXXX│XXXX│XX│X-)摸摸鼻子摸摸鼻子拍~拍~手2、在教师提示下,幼儿尝试唱出歌曲。3、学习歌曲名称。4、学唱歌曲2——-3次,解决高音的难点部分。三、创编活动:尝试按歌曲节奏创编简单动作及歌词。1、鼓励幼儿想出新动作,大胆创编歌词。2、游戏:小老师。指导重点:A、提示幼儿按照节奏(屈老师)做动作。B、鼓励“小老师”大胆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带领全体演唱。3、尝试按歌曲节奏创编与同伴合作的动作及歌词。此活动的准备主要是幼儿的知识经验,在日常活动和游戏中,可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动作和相关动词如:跳、摸、捏、转、蹲、抱、扭等。在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机智也非常重要,如在“小老师”的游戏中:当“小老师”无法马上做出动作时,教师可灵活选取孩子无意识的动作提升、创编:摸摸小手、扭一扭等。附:摸摸鼻子拍拍手1=C2/45531∣5531∣66∣5—∣摸摸鼻子摸摸鼻子拍拍手,5531∣5531∣44∣2—∣摸摸鼻子摸摸鼻子拍拍手,5531∣5531∣66∣6—∣摸摸鼻子摸摸鼻子拍拍手,5531∣5531∣22∣1—║摸摸鼻子摸摸鼻子拍拍手。小班音乐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示音乐节奏,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做动作和同伴打招呼。2、感受和好朋友一起参与音乐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CD音乐。活动过程一、肢体点名游戏“宝贝在哪里”。师:小朋友们都喜欢和好听的音乐做游戏,我们的身体也做好准备了吗?手到了吗?肩膀到了吗?让我们的身体先来唱唱歌。二、肢体意识游戏,故事引出课题,熟悉感受“好朋友”音乐旋律及节奏。1、师:有一个小朋友菲菲,第一次来幼儿园,很害怕,因为一个人都不认识,没关系,我们小朋友和他一起做朋友,好吗?(第一次听音乐)教师边引导幼儿听音乐,边轻轻叙述音乐中的节奏变化。2、刚才小宝找到了很多朋友吗?让我们再来找一遍朋友,看看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听音乐第二遍)让幼儿倾听并分辨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听听音乐里每次长音部分找朋友找了几个呢?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在长音部分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动作。3、刚才小朋友见到好朋友了,怎样和好朋友打招呼啊?还有哪里会打招呼?肩膀会吗?手会吗?鼓励幼儿大胆随音乐表现并在长音部分做各种打招呼的动作。(屈老师)(第三次听音乐)原来可以找那么多的好朋友啊,做那么多的动作和朋友打招呼呢,一次比一次多呢。三、集体互动游戏“我的好朋友”。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拉手跳舞随音乐游戏两遍,在音乐中长音部分引导幼儿互相用各种身体动作问好打招呼。(听音乐游戏两遍)四、结束:听音乐开着火车和好朋友去外面玩游戏。小班音乐教案3游戏目标:1、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2、在理解歌曲的内容上进行创编游戏准备:多种小动物头饰游戏过程:舞蹈:走路个别幼儿:1-6小节:小兔跳2慢4快。7-12小节:小鸭子摇摆走路2慢4快。13-18小节:小乌龟走路2慢4快。19-26小节:小猫走路2慢4快。集体表演:完整反复一次。小班音乐教案4设计意图: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课件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活动目标: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活动准备: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活动过程:一、语言导入主题: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2.互动游戏①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