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SoundEnvironmentalImpactPredicationandAssessment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本章构成•生态环境影响识别•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有关术语优势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影响最大的种类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异质性:在一个区域里对一个种或者更高级的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作用的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景观: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物多样性:生境:大体上可分为海洋、河口湾、江河湖泊、沼泽湿地、陆地、岛屿。生态因子:在环境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其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生态演替:生态制图:敏感区:植被覆盖率:湿地:是开放水体和陆地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系统。承载能力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通过检查拟建项目的开发行为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影响识别包括影响因素识别、影响对象识别和影响性质与程度的识别。10.1.1影响因素的识别主要是识别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组成、建设的全过程和识别全部作用于环境的影响方式。工程组成应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环境保护工程及相关的其它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应包括施工建设和运营期的影响因素识别,有的项目甚至还包括勘探设计期(如石油天然气钻探、公路铁路选址选线和规划施工布局)和服务期满后(死亡期,如矿山闭矿、渣场封闭与复垦)的影响识别。作用于环境的影响方式主要指不同的作业方式(如机械作业或手工作业、集中开发建设地区和分散的影响点、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等作用方式),作用时间长短,直接作用还是间接作用的等。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1.2影响对象的识别主要是识别生态环境可能作用到的部位、因子等等。1.识别受影响的重要生境在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占据、破坏或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造成的。一般来说,下述生境均属于重要生境:天然林(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森林公园等);天然海岸;潮间带滩涂;河口和河口湿地;湿地与沼泽;红树林与珊瑚礁;无污染的天然溪流、河道;自然属性较高的草原、草山、草坡等等。2.识别受影响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识别敏感保护目标⑴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⑵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主要有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如湿地、红树林、天然森林等生物多样性较高或具区域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重要保护生物及其生境(如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动植物及其生境)、重要渔场及产卵场等。⑶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如风景名胜区⑷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如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⑸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如基本农田保护区⑹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如水土保持重点区、泥石流区⑺生态脆弱区:如沙尘暴源区等处于剧烈退化中的生态系统⑻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如动物园、植物园、生态示范区⑼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⑽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如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等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1.3影响后果与程度的识别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受影响生态因子的多少、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子等。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通常划分为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两类,并可用等级划分:1)不利影响:常用负号表示。可划分为5级。A极端不利B非常不利C中度不利D轻度不利E微弱不利2)有利影响:一般用正号表示,按对环境与生态产生的良性循环,提高的环境质量,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程度而定等级,也可分为5类:A微弱有利B轻度有利C中等有利D大有利E特有利。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影响后果影响后果的识别,常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确定。环境敏感度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环境因子对外界压力的相对计量。武当山索道项目生态境影响识别工程阶段生态因子大气土壤生态系统植物动物景观古建筑文物施工期-S-S-M-M-L-L-S运营期-S-S-S-S-M-S-M+有利影响-不利影响S较小影响M中等影响L较大影响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注意:生态环境影响识别时主要需要判别:影响的性质: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是可逆影响还是不可逆影响,可否恢复或补偿,是长期影响还是短期影响,是否为累积性影响;影响的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评价因子的筛选:根据对拟建项目潜在环境问题分析,以及对项目性质和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分析,识别关键问题并用列表法对主要评价因子进行筛选,在完成现状评价后,进一步确认主要的评价因子。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图形叠置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类比法列表清单法质量指标(综合指标)法景观生态学方法系统分析法水土流失预测评价方法生产力评价法为常用方法10.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已有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工程性质、工艺和规模基本相当,生态环境条件(地理、地质、气候、生物因素等)基本相似,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类比调查方法:资料调查、实地监测或调查、景观生态调查法、公众参与调查法类比调查分析:统计性分析:调查多个类比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单因子类比分析综合性类比分析: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价的综合分析或一项工程的整个影响的综合分析替代方案类比分析:将不同的方案放在一起,按设定的一组环境指标进行比较分析10.2.1类比法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2.2水土流失预测评价方法水土流失,又称土壤侵蚀,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评价,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分级评价,评价参数为侵蚀模数。根据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确定水力、重力侵蚀强度及风力侵蚀强度。水土流失的预测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LSE)使用最为广泛:PCLSKRAA——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a);R——降雨侵蚀因子(J/m2);K——土壤可蚀性因子(t/hm2·m),根据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及渗透性决定;LS——是地表径流坡长与坡度的函数,无量纲,须实地验证。C——水土侵蚀控制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和耕作期有关;P——土壤保持措施因子,主要由农业耕作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决定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2.3生态制图法把两种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生态制图的图件要求:(1)生态影响评价的图件需由正规比例的基础图件和评价成果图件组成,基础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土壤侵蚀图等。(2)3级评价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关键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图(3)2级评价项目要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资源分布图等基础图件和主要评价因子的评价和预测成果图,上述图件要通过计算机完成并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4)1级项目除完成上述图件和达到上述要求以外,要用图形、图像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的评价和预测成果。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2.4景观美学评价方法10.2.5生产力评价法衡量生产力功能优劣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生物生产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景观敏感度评价:考察视角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视见频率、景观醒目程度等指标景观阈值评价:景观对外界干扰的耐受能力、同化能力和恢复能力景观美学评价:自然景观实体的客观美学评价和评价者的主观观感,以前者为主。重要评价指标包括代表性、稀有性和新颖奇特性等景观影响评价景观保护措施:从规划着眼,从建设项目着手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3.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因子10.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1.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分为3级。选择1~3个方面的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工作级别划分,如果选择的生态影响多于1个,则依据其中评价级别高的影响确定工作级别。可以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生态影响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评价的级别作适当调整或从简,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一级,调整或从简结果应征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2级以上项目的评价,要满足生态完整性的需要,对生态影响是否超越了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确定。3级项目的评价可以从简,但也要对主要生态影响进行分析确定。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程影响范围评价工作级别50km220—50km220km2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生产量锐减(≥50%)异质性程度降低相对同质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物种的多样性锐减(≥50%)珍稀濒危物种消失21212113232321/3/3/31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绿地减少1/2,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极差2132/3水和土地荒漠化理化性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1212323/3敏感地区111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依据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物与生态的多样性及完整性确定,包括直接、间接作用区以及对照区。对于1、2、3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8km~30km、2km~8km和1km~2km。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于区域开发和工程建设项目,比较实用的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类如下:污染影响:大气质量、水质、环境噪声、环境辐射、土壤污染和破坏、健康和安全。植被和野生生物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灾害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美学、文物和名胜古迹保护以及休闲娱乐的影响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主要考虑的因素:⑴最能代表和反映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性质和特点者;⑵易于测量或易于获得其相关信息者;⑶法规要求或评价中要求的因子等。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从生态学角度判断发生的影响是否为生态所接受。包括灭绝风险、种群活力、最小可存活种群、有效种群、最小生境区等;或最重要生境区、最重要生态系统及需要优先保护的生态系统、生境和生物种群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资源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准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规:世界、国家和区域级经济价值损益和得失:稀缺性、惟一性和基本生存资源等社会文化评估基准:公众关注程度、敏感人群特殊要求、社会损益的公平性等;历史性、文化价值、稀缺性和可否替代等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0.3.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基本内容:工程影响因素分析;受影响对象的确定;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对土地、植被、水文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等生态因子)影响的预测内容包括:⑴是否带来某些新的生态变化;⑵是否使某些生态影响严重化;⑶是否使生态问题发生时间与空间上的变更;⑷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对科学预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影响的显著性,以决定行止;评价生态影响的敏感性和主要受影响的保护目标,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评价资源和社会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取舍。预测评价步骤•(1)生态环境所受的主要影响。阐明建设项目主要影响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影响的性•(2)生态环境变化对区域或流域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影•(3)对主要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⑴生态学评估指标与基准⑵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与基准;⑶政策与战略作为评估指标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