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nmentalpsychology為什麼要研究環境心理學?•環境包含周遭所有自然與與人工環境,是一套精緻的平衡系統,極容易受到破壞及損傷,一但改變其中一部分,其他部分也會跟著改變。1960年代臭氧層的消耗溫室效應及氣候變化•事實上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動作來彌補我們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也預防新的問題產生。•但是,空氣與水的污染、能源使用的增加、噪音、毒物意外及其他環境問題仍持續發生。面對這些對象,我們還能做些什麼?•環境心理學關涉到環境作為行為的背景。•例如:你沒有椅子就不能座、面前有一道牆就不能前行。•所以,環境特質使得某些行為可行,也使某些行為變的困難或不可能。•這些由環境所造成的或提供的提供物(affordances),使得各種行為成為可能,且是決定行為的重要因素。例:科勒(Kohler)所寫的經典研究《完形》(Gestalt)?•因此,環境心理學對於環境作為行為或心情之決定性或影響性因素。•環境不僅影響行為,同時也會對社會背景、年齡或成長階段造成影響。•環境心理學也關心行為對環境所造成的後果。及關心大範圍的環境問題,如污染、再生利用及生態環境等議題。追根究底就是行為與環境彼此相互影響。行為如何影響環境呢?•某些環境問題幾乎都是人為造成的,如空氣污染。(共同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人類的行為引起,因此行為的修正似乎是仰制或解決此問題最佳方法之一。•學習、誘因、知覺、態度形成與社會互動的原則,有助於解市為什麼我們對周遭環境施以污染行為、為什麼我們也接受這些行為。•而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及生理心理學的原則,則有助於解釋污染對人類所造成的有害影響。•有關態度變更、行為修正、社會行為及人格等研究,則能夠提出一些減少污染而進行行為改變的必要步驟。•許多領域的研究以及說明不同情況下之行為的理論發展,都反應了環境心理學也和人類行為的基本知識之建構,以及人類行為如何與環境互動等主題有關聯。什麼是環境心理學?環境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行為和經驗間整體關係的學問。環境心理學的特質環境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領域最主要有兩個不同點:(1)研究時所採取的觀點。(2)研究者所選取的問題與環境。環境心理學所採取的觀點為:既然環境對行為所造成的影響很重要,我們許多的研究就應該包含人造及自然環境中之自然主義行為研究。所研究的問題應該是:(1)我們要不要調整這些環境中正常與混亂的特質,以及如何調整。(2)我們應該根據一些研究資料來說明這種觀點中的一些特質。•所以環境心理學特質絕非即是此一領域的所有特質,而僅僅是反映了這個領域的獨特性。•在環境心理學的特質中最重要的是,強調將環境與行為間的關係當成一個單元來研究,而不是假設性地將兩者區分為不同與自足單位。如何進行環境心理學的研究?環境心理學的研究法包括實驗法、相關研究性、描述法。實驗法:可以讓研究者在實驗中,明確地識別出造成他們所觀察之結果變數。•研究者可以利用這種方法,有系統地改變獨立變項(例:溫度),然後測量其對依變項(例:效能)的影響。•通常實驗中會採用同一自變項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量(例:70、90或100度的溫度),並採用多項的依變數測量(例:情緒與效能測量)。實驗中需要兩種控制方式:第一、只有獨立變數可以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中改變,所有其他的情境面向,在不同實驗條件中必須完全相同。而非研究中的變數也再不同條件下改變時,稱之為混淆(confounds)。第二、隨機指定受試者接受不同的實驗處置。隨機指定要有足夠數量的受試者,使不同實驗條件間的差異不太可能是由獨立變數進行操控以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例:不同的人格類型)。•實驗因該具有高度的內部效度(internalvalidity)。•和實驗室研究技術相對的則是田園實驗,將各種實驗科學觀點轉移至一個時地環境中,我們可以增加真實性及概活性,並且能對變數握有足夠的掌控,以便引出其間的因果關係。•然而,田野研究並不容易建立,且在操控實驗條件以求能研究所關心的主題時,常出現一些人為因素。人為因素降低了實驗的真實性或降低了研究實驗與真實世界的相似性,並且影響受試者,使其表現出研究者所意圖的結果。相關性研究:實驗者沒有或無法操縱情境的各個面向,也不能隨機指定受試者處於不同的實驗條件下。•此方法中,自然發生的情境變化和其他變數間的關係,都可以經由對兩者的仔細觀察作一評估。•如果我們用相關的方法來研究逛街的人口密度與購買行為之間的關係,我們無法確定是否人口密度導致了購物行為差異。為了作出因果推論,就需運用實驗方法來進行研究。實驗研究提供因果資訊、相關性研究則告訴我們之間是否存有關係。描述性研究:則報告在特殊情境下的反應。•不受因果推論或相關性推論之必要性的限制,且不常需要概括其他境。•主要條件是其測量方法必須有效(valid)且可信(reliable)。•在以上條件下,我們可以假設其結果是真實情況的精確表現。資料收集法再評估及選擇不同的資料收集方法時要銘記於心的就是對行為、情緒、或對環境條件的反應之評估,必須盡可能的謹慎。自我報告測量法:測量情緒、想法、態度及行為的罪名想辦法就是詢問受試者他們覺得如何、他們在想什麼、或他們在做什麼或已作了些什麼。•要求你所評估的事項必須是受試者所知道的,這些方法也會受到受試者之詮釋的影響,因此必須考慮一些偏見的來源。•人們也許不會以相同的方式解釋或問答選擇,瞭解及定義概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以致造成誤導問題的回答,而研究者確認問題非常清楚。觀察法:直接觀察式環境心理學中主要的測量技術,其使用率可能僅次於問卷。•此方法即由一組人員注視著其他一些人,並報告那些人在給定的環境中之行為及互動。•觀察法優於其他方法的地方在於,對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的行為方式,有機會獲得第一手資訊。•必須假設受測者能夠自我表達的自我報告測量法,觀察法可以測量出一些人們甚至無意識自己正在做出的行為動作。•觀察法缺點:動作太快無法紀錄、受時間限制,所以研究者必須在場觀察。任務績效測驗:進行有關雙手的靈巧度、眼手的協調度、認知任務上的表現,或有關績效之其他面向的任務測驗。追蹤測量:追蹤測量(tracemeasure)也稱為侵蝕測量(erosionmeasure)─如果證據顯示出某些東西被拿走或磨損,或黏著測驗(accretionmeasure)─如果證據顯示出某些東西被留下來了。環境研究中的道德考量•許多研究設計及測量技術都必須是在受測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1953年「美國心理學會」發布一份有關研究道德的聲明,自此以後這項聲明曾受到一些修正,環境心理學對此相當關注。•聯邦政府也發布指令要求在政府的云許下所進行的環境研究,必須關心人身受測者的保護。•大部分的學院及大學都有審查委員會只是研究者再從事研究設計十要格外注意道德問題。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