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导论第2讲——环境知觉的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心理学导论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主讲:龚迪嘉2015.5.19格式塔知觉理论1生态知觉理论2概率知觉理论3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家从多角度解释人对环境的知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基于多学科的研究——自然的恢复效果41.1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以最新崛起的力量妄图征服世界•哲学思想方面,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但不能对“物自身”有所认识,而对现象的认识必须通过先验的范畴•康德的“此岸”现象经过胡塞尔的阐发建立了现象学,主张以自然的观察去研究纯粹的意识•格式塔心理学就是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第一节格式塔知觉理论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1.2学派的建立•1890年,德国心理学家爱伦费尔《论格式塔性质》•他指出,正方形由四条直线组成,但正方形的性质并不是四条直线的集合,因为四条直线本身只具有直线的性质,而正方形是经过重新组织结合而形成的崭新整体,具有新的、与四条直线集合完全不同的性质•把这种整体所具有的性质称为“格式塔”(gestalt)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似动现象•电影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摄制和放映的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1.3格式塔的含义•1)词义•德语格式塔意指形式或图形,英译为“configuration”或音译为“gestalt”,中译为“完形”或音译“格式塔”•2)术语•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现象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3)引申•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性质•于是,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出现了“格式塔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良好格式塔”这类说法2.基本观点2.1知觉的整体性•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不能人为区分为元素•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例如,孩子不能认识单独显示的母亲的鼻子,因为母亲的鼻子是母亲整个脸部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个鼻子2.基本观点2.2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对应的关系,因而他们都是同型的现象2.基本观点2.3场作用力•可看成是同型论的推论•该观点认为,既然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那么与之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然也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即三者都具有相对应的完整的动力结构•所有这些力(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中,被称为场作用力•与物理力一样,心理力也具有方向、量度和作用点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1图形与背景•在一定场内,我们并不是对其中所有对象都明显感知到,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俗称图底之分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底之分是复明后视觉最早具有的反应,因此是先天赋予的,后天经验对此只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图像,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3)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且形状相似时,图底关系可以互换洞门在其中起到借景、衬景、框景、漏景、隔景的作用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底关系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感知对象图底不分或难分,成为暧昧或混乱的图形,视觉就会忽略不顾或因暧昧造成的闪烁而感到疲劳•所以,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底之分,不仅符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同时,环境中某一形态的要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它就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反之,缺乏图底之分的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觉效果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1)小面积比大面积易成图形•当小面积采用对比色时尤其引人注目,如蓝天上的白云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2)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对称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4)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5)单个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对于凹凸连续的形态,图形与背景可以互换,此时,主体的经验及客体所包含的意义常成为判断图底关系的依据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6)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更易成为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7)整体性强的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8)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9)有意义的形态易成图形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2群化原则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这一原则体现了格式塔学同型论和场作用力的观点•当我们看到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向于以彼此距离很近的一些组或集来感知它们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2)相似原则•彼此相似的元素易被感知为整体,这是人认识世界时通过分类简化刺激对象的方式•当相似和不相似的物体放一起时,会把相似的物体看成一组•真实环境中常常是邻近性与相似性共同起作用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连续原则•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连续性是感知对象的有序现象•从系统论观点来看,这样一组元素从混沌走向有序,产生了组织和结构,更易被看做有机整体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4)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作完整的图形•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连贯性的模式时,若某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这类所感知到的完整图形有时被称为“主观轮廓”•达到这种闭合的效果一般需2个条件:不完整的视觉对象在完整时呈简单形状这一简单形状具有某种合乎逻辑的连续性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3.3简化原则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1)良好完形原则•视觉组织中,对于组成对称、规则、简单形态的一组刺激视为一个整体•2)简洁原则•为上一原则的深化,指知觉在组织空间位置相邻的视觉刺激时,具有使对象尽可能简单的倾向3.格式塔的组织原则•格式塔组织原则从理论上阐明了知觉整体性与形式的关系,为“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一传统信条找到了科学而翔实的依据•由于这些原则出自图形实验,运用时易于掌握、操作和引申,对环境设计具有广泛的影响•但是,上述原则主要适用于二维几何图形和视点静止的三维景观,有时对真实环境中的视觉难以作出满意的解释•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直觉,忽视后天经验和文化的影响,因而也难以对个人和人群的知觉差异作出恰当的反映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二节概率知觉理论•由布伦思维克(Brunswik)提出的概论知觉理论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重视后天、经验和学习的作用•Brunswik认为,环境知觉是人主动解释来自环境感觉输入的过程1.基本观点和理论模型•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信息从来都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环境特性;事实上,这些信息往往是复杂的,甚至使人误解的环境线索2.概率性的世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混沌把我们带入一个无序和有序的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统一,模糊中隐含着秩序的世界,即概率性的世界•我们肯定概率理论科学价值的同时,并不否认世界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链条•我国思想家荀况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2.概率性的世界•人所认识的世界总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是一个概率的世界•人的一生和人类历史就是在这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探索着前进,确定性指导着探索,不确定性吸引着探索,以了解和利用自然规律改变局部状态,使它适合人的目的3.概率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概率知觉理论对环境的开发者、设计者和管理者来说包含两层含义:•1)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客观地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要3.概率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实际环境中由于人的不同需要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场所,所有的场所需提供适当的复杂性、不定性甚至错觉以维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兴趣,如游览和娱乐场所3.概率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而有些场所需要提供较清晰的主角判断,强调简单性、确定性、便捷性,如医院、车站、机场、商场、交通要道等•设计不当就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第三节生态知觉理论•该理论由吉布森(Gibson)提出,之所以被称为生态知觉理论,是因为强调人类的生存适应(如寻求生活资源及配偶、预防伤亡等)•包括以下两个基本观点:环境提供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1.基本观点•1)环境提供•自然界中许多客体具有恒定的功能特性,吉布森称环境客体的这种功能特性为“提供”•人在观察客体时,看见不等于发现,善于发现和利用环境客体的功能特性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个体具有重要生存意义•例如一根树枝,你可把它当柴烧,也可作手杖,还可作防身武器1.基本观点•从生态观点来说,知觉就成为某一环境向感知者呈现自身功能特性的过程(合并)•当有关的环境信息构成对个人的有效刺激时,必然会引起个人的探索、判断、选择性注意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个人利用环境客体的有用功能(目标选择)1.基本观点•2)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吉布森还认为,感知觉是机体对环境进化适应的结果•机体的很多知觉反应技能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进化的结果•事实上,不少动物的知觉能力是先天遗传的,如小鱼一出生就会觅食,就知道钻入死亡软体动物的壳内躲避凶猛动物的伤害1.基本观点•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选择与改善、对材料的利用和工具的创造,就是这种更高级的生态知觉的体现•人类不仅有原始的生态知觉,而且随着双手的解放、手脑的协调发展,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对客观刺激的判断和利用水平,远远超出生物本能2.生态知觉的意义•生态知觉理论并不否认学习对提高知觉有效性的重要作用,正因为人类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更需以伦理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万物相生相克构成了自然界的生存原则与生命链结构,过分的人类中心主义必将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并行退化,继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3.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环境的物质特性与社会特性一旦向周围需要它的人们展示了它的功能意义,人们就会发现和利用它•因此,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常常是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发生什么样的行为,由不得我们主观上赞成还是反对3.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正是建筑的这种功能意义说明了为什么在三伏天一大早有许多闲杂人员涌入图书馆门厅争抢沙发座位(出入自由,有舒适的沙发和免费空调,提供了避暑好去处)•面对类似现象,与其抱怨人们的素质差和不文明,不如主动从改变环境和完善制度方面找原因•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从环境“提供”的观点来说,很多行为现象都能从它的环境特征中找到原因•因此,观察和分析各种行为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对于改进环境设计和环境管理都会获得有益的启发3.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现实生活中,寻常百姓更多地关注衣食住行、娱乐、交往等环境的功能特性及其利用•然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些方面提供给居民的只是现成的有限选择,居民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关系着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到他们对环境的态度,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着物质环境的特性和社会环境的生态3.生态知觉理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第四节基于多学科的研究——自然的恢复效果第二章环境知觉的理论不论我们和自然因素亲近的原因是什么,证据表明参观自然之地,甚至仅看自然景色的照片,都有恢复效果使人形成恢复反应的地方被称为“恢复性环境”恢复反应包括减少压力、减少攻击性,及恢复健康和能量按照功能进化观,人类对恢复性的自然环境有一种生物的接受性,而对城市就没有如此反应,因为人类进入城市只有不多的几代人的时间1.压力减少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区1.压力减少任何计划,只要是强度足够大且持续时间足够长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