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绪论2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环境心理学的意义与任务环境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前景3什么是环境心理学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物理环境。“相互性”是指: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应。4研究环境心理学的意义与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5环境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产生:环境心理学这一名词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国际应用心理学联合会也成立了环境心理学分部。1981年欧洲成立了“国际人类及其物理环境研究学会”,同时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6现状及发展趋势:1、20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理论(如拥挤、认知发展理论。2、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3、1989—1994年间,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7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这与这一阶段环境设计研究较多有关。2)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重复或扩展早期工作的研究增多,表现出累积相关知识的努力。3)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涉及多种情境和多样人群,特别包括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跨文化的比较和整合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4)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属于心理学的研究成员大约只占一半左右。8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如果将环境和行为割裂开,会很难理解这种相互关系。所以人与环境是一个整体。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9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而且由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自变量,往往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需要控制和消除的“环境”,研究方法除常规的程序之外,还有些特别之处。10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斯托考尔斯提出,在21世纪也许会在其他主题上有更突出的发展:在外层空间的生活和工作会有什么特点;如何形成有效的政策,以减少工业化和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度消耗。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全球环境变化;2)群体间暴力和犯罪;3)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4)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11全球化的环境心理学独特的历史,地理,社会变化和政治因素已经影响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方向。不同国家的环境心理学家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但他们的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特点是不同的。如,日本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于是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自然灾害对个体行为的实际影响,就特别引起日本环境心理学家的兴趣。而人少,气候寒冷的瑞典,环境心理学家更关心的是保护能源和风景的研究。在各国,环境心理学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这门学科问题指向的特点。12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如: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全球变暖,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将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心理学除了会继续发展特定的主题外,还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同攻关,寻找适用广泛的解决方案。13中国的环境心理学还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大力开展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充实本土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环境心理学发展的迫切要求。14第一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需要理解的一些名词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它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16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如声音的强度可从小到大,这是数量的变量;人的性别有男有女,这是性质的变量。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17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18环境心理学有哪些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的类型和所揭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研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等。19描述性研究:通常是在研究的初期,利用各种数据取样的技术,通过观察(主要是现场观察),客观的记录下一些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发生,它常常只能得到一些定性的结果。20实验研究:通常是改变一个或几个自变量,考察它们对因变量的因果效应。相关研究:是通过测定一系列变量来考察这些变量相互关联的程度,以及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21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根据被试的行为反应是由主试做客观记录,还是由被试进行自我报告,可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观察、自我报告和档案检索等。22观察:即将所见所闻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公开场合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并不冒犯人的秘密性。可以进行不打扰被试的观察,过后要给予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观察中,为了更详细和客观,可以利用录像、照相、录音等作为辅助手段,以期得到更为客观而准确的数据。使用观察法的一个特殊方面是观察人们行为留下的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来构想人们的行为。23自我报告:是利用一些调查技术,让被试报告他们的行为、情绪等各种反应。如使用访谈、问卷、量表等来揭示人们外显行为及对环境的评价和感受。24访谈法实质上是一种双向交谈,多数情况下是主试设计好调查表或问卷。内容包括事实资料,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态度,及有关的行为,态度和意见的理由。25问卷法是采用问答形式来测量人们的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量方法。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简便易行,在很短时间内收集到很多资料。但被试可能出于各种考虑,不愿如实回答。26评定量表一般由一套题目构成,每一测题都有一定的分值。27档案检索:各个国家、机构和个人都有很多档案资料,这些会为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例如把城市的气象资料,警察局的犯罪事件记录等作为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28总之,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运用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其特点主要是,环境心理学中的自变量是其它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和消除的额外变量——环境。而且环境心理学研究往往使用多种方法,借鉴多种学科中的方法,反应出交叉学科的特点。与其它研究相比,环境心理学一个相当明显的特点是,关心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长期效应。29第二章环境心理学的理论30唤醒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唤起,增加人们身体的自主反应。唤醒是由于大脑中心的网状结构被唤起,脑活动增加。行为上表现为情绪的变化和体力活动的增加。唤醒理论用于解释温度,拥挤和噪音对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有效的。31唤醒与情绪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认知理论认为情绪包含两种属性:强度和形式。唤醒水平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决定了情绪的形式。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情绪的形式共同决定了情绪的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情或心境。321、情绪的形式:最笼统的体现就是快乐与不快乐。情绪的形式无法自主决定,常常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欲望的刺激会给人带来快乐。快乐与痛苦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情感形式。332、情绪的强度:无论愉快还是不愉快的情绪,都会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而加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需要不同的唤醒水平。34总结:1、唤醒的改变是与环境相联系的,人们情绪的变化引起了唤醒水平的改变,而情绪的变化必然是受到了环境影响的结果。2、愉快或不愉快的情境都能使唤醒水平增加。3、唤醒的改变使人们去寻求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并比较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差异。4、人们倾向于对中等的唤醒水平给予正性评价。35刺激负荷理论又称为环境负荷或刺激过载理论。该理论主要关心环境刺激出现时注意的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36刺激负荷理论认为:1、个体对获得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2、当环境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个体的加工能力时,就出现超负荷现象。3、当环境刺激出现时,个体要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4、人对某个刺激的注意力不能持续不变,一段时间后注意力会暂时减弱,在这一段时间,就出现超负荷现象。37所以,按刺激负荷理论的观点,刺激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影响到行为。避免定向注意疲劳症状(长时间高度注意某个目标,导致注意减弱)的出现。因此,简化环境信息,提高人们对环境信息的有效选择与控制,是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38行为局限理论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以及习得的无助感。局限:行为局限理论中的“局限”是指环境中的一些信息限制或者说干扰了我们希望去做的,按照行为局限模型理论,环境提供的信息超出了个体控制能力的范围,从而对认知活动产生了干扰。39心理阻抗:当人们觉察到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丢失,首先会引起负性情绪体验,这时,个体就希望重新获取对环境的控制力,这称为心理阻抗。当个体感到行为受限制时,心理阻抗可以消除环境对行为的限制。习得无助感:当控制环境能力的恢复失败时,可能会导致习得无助感。也就是说,当多次努力重新获得控制环境的尝试失败后,人们会认为对于环境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放弃了努力,并且“学习”认识到对环境的限制是无力改变的。长期的失助感会导致抑郁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40因此,行为局限理论认为,环境对行为的限制包含三个基本的步骤:觉察到对环境控制的丢失、阻抗,以及习得的无助感。41环境适应水平理论奥尔特曼(1975)提出,人们可以通过某些机能来调整自身以适应环境。沃尔维尔认为适应水平理论,可以用于解释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对行为的影响,包括温度,噪音等。适应水平理论至少适合于解释三种环境刺激条件下的环境行为关系:环境中的感觉刺激输入,社会刺激输入,环境的改变运动。42这三种刺激可以在三个维度水平上发生变化:1、强度:环境提供的信息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心理不适。如噪音太多让人易怒,一点声音没有,也会不舒服。2、刺激的多样性:适应水平理论认为多样性在中等水平是最好的。3、刺激的模式:或说是环境提供信息的组织结构和不确定对知觉的限制。43适应:适应水平理论认为,环境提供的刺激有一个最佳水平,然而,由于每个人过去的经验不同,所以要求的最佳水平也不一样。最佳刺激水平的改变称为适应,它指的是,当环境改变时,个体对环境反应的改变。调整:是指个体改变与之互相作用的环境,让环境适合于个体的生存。44适应水平理论常被用于解释人们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以及预测什么样的环境刺激最适合于人们。45环境应激理论应激源: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应,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应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46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把生理反应叫生理应激,把情绪和行为反应叫心理应激。因为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是相互关联的,人们会对应激物同时做出这两种反应,所以,环境心理学家把它们合称为环境应激理论。47一、生理反应:塞利的研究证明,在应激状态下,主体会经历一系列全方位的生理反应,概括为连续发生的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抗拒阶段、衰竭阶段,总称为一般适应症侯群,简称GAS。警戒期持续时间较短,抗拒阶段以厌倦、抑郁或疾病为标志,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衰竭阶段要消

1 / 1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