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导论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环境学中所讲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问题:狭义的环境问题指环境的结构与状况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环境教育的产生1、环境问题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早期生态环境问题)时间:人类出现到200多年前的产业革命特征:土地破坏为主(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近代城市环境问题)时间: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特征:工业化促使城市化与城市问题。(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2、几大环境公害事件(1)马斯河谷事件(2)多诺拉烟雾事件(3)伦敦烟雾事件(4)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5)水俁病事件(6)富山事件(7)四日事件(哮喘事件)(8)米糠油事件(9)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10)博帕尔农药泄漏事件3、环境教育概念:环境教育是着眼于人类同其周围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使人们正确的理解人口、污染、资源分配与资源枯竭、自然保护、技术、城市与地方的开发规划等各种因素与整个人类环境究竟具有什么关系的一种教育。注:(1)环境教育应当是经常性的;(2)它是面形全体社会成员的终生教育;(3)它的首要目标是证明环境整体措施有效性。(4)环境教育应当成为一种面形环境问题的、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新型教育。环境教育主要内容:培养公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理解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进而使公众广泛的认识到,为了确保我们的生存并提高生活的质量,必须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负责的行动。环境教育的目的: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形成对整个环境及其相关问题的正确看法,获得与环境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对环境的一系列的价值观念,并使他们参与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行动,向每个人提供参与这些行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介绍目前国内外的环境教育状况;2、阐述环境教育的教学原则和学习原则;3、环境教育中的师资培训策略;4、中小学和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环境教育;5、非正规环境教育;6、关于环境教育理论和研究的展望;7、21实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前景;8、环境教育评价。第二章环境教育的发展概述第一节环境教育的由来第二节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第三节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第四节我国环境教育体系1、18、19世纪早期的思想家、学者和教育学家为环境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1948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巴黎会议)首次使用了“环境教育”一词;3、1949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成立;4、1965年,英国首次使用环境教育一词;5、197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会议在美国内华达州召开,对环境教育下了定义;第一节环境教育的由来6、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与会代表一致强调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7、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了国际环境教育计划。第二节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国际环境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本世纪50年代~70年代)特征:环境教育规模不大,但有关环境危机的讨论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2、第二阶段(本世纪70年代~90年代)特征:各国纷纷加强环境教育阶段。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国际环境教育项目。国际环境教育项目它主要是帮助政府和国际、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将环境教育纳入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系统中,其目的为:1、提高人们对环境中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认识;2、获得为理解、保护和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3、发展个人的、群体的、社会的新的行为模式以及道德责任,以保护和改善环境。3、第三阶段(1992年~今)特点:全球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时期,以加强环境无害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动。代表事件:1995年6月,在希腊雅典召开的“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地区间研讨会。第三节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我国环境教育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73年~1983年是我国环境教育的起步阶段,以国家计划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年8月)为标志,我国开展了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工作。2、第二阶段:1983年~1992年1983年底,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立了环境保护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明确了公众教育在环保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它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环境教育已经初具规模。3、第三阶段:1992年~今标志: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还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指导方针。第四节我国的环境教育体系环境教育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专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教师环境教育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非环境专业、各专业层次、职业环境教育工人、农民、城镇居民、企业领导、事业单位干部、党政干部环境教育及社会环境教育教师培训第三章环境教育的目的、原则及其方法第一节环境教育的目的第二节环境教育的原则第三节环境教育的方法第一节环境教育的目的环境教育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使人们适应他们所处的社会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现实状况,特别是使他们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的发展目标。环境教育的具体目的一、使人们获得生态学、环境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的复杂结构,理解环境是由物理、生物、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促使人们对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三、环境教育应该使人们认清经济、政治和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应该使各个阶层的人们都能够认意识到自己对保护环境所应负的责任。第二节环境教育的原则教育原则: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理论见之于实践的中介,是把教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的必要环节。环境教育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三节环境教育的方法1、调查法;2、模拟和游戏;3、阐明策略;4、校外实践;活动课:口香糖的感觉早期口香糖的生产:最早的口香糖是不能吞咽的、没有味道的球状物质,是由一种名为美果榄的热带树木的树液制成的。这种树生长在墨西哥南部的热带雨林中,与其他许多热带雨林植物一样,它不能在种植园生长,因此每年夏末到十二月之间,割胶人就会进入丛林,在这种野生的树干上割出“之”字形的口子,并用桶来采集浓稠的白色树液,称为树胶。他们把树液中的水分煮干,将其压成块状物,带凉下来以后就运到城市制成口香糖。采胶的人多数生活在森林的边缘地带,除了收割树胶外,他们还靠捕猎和采集其他动植物以维持生计。现代口香糖的一般成分:甜料:糖和其他甜味剂;胶体:化学合成材料,其中包括合成乳胶、树脂和蜡;软化剂:软化剂通常为玉米浆、蜂蜜、棕榈糖浆和浓缩果汁;香料:多种水果香精的化合物、香油(薄荷油、肉桂、鹿蹄草等)以及人造香料;在制造口香糖时,首先是拌入玉米糖浆和其他软化剂来软化较硬的合成胶体,然后加入香料,使口香糖在咀嚼时香味更加持久,并发出一种持久的香味。然后加入的物质是甜味料。当你咀嚼口香糖时,甜味很快就融化在你的嘴里,但多数的口香糖在入口后几分钟就会失去甜味。生产因子介绍1、零售商;2、每年收割成熟的甘蔗卖给糖厂,为家庭赚取收入;3、养蜂专业户;4、金属搅拌器,把甜料、胶体和软化剂、香料等搅拌在一起;5、薄荷;6、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场的厂长;7、生产口香糖胶体的工厂;8、用于包装口香糖的纸,以木材为主要原料;9、负责运送糖料和香料的卡车驾驶员;10、用于自动跟踪口香糖产品的输出、销售和存货的计算机;11、土地,适合种植玉米和甜菜;12、吃口香糖的人;13、为口香糖设计迷人包装的人。绘制口香糖生产金字塔:消费者(12)零售商(1)发行者—口香糖生产商(4、8、10、13)精制产品生产商—糖、胶体、软化剂、香料、包装(6、9、11)原材料供应商—甜菜、甘蔗、蜂蜡、玉米、蜂蜜、柑橘和肉桂(2、3、6、7、10)提供生产原材料所需的自然资源的生物群落—大草原、热带雨林、冲积平原、地下油井、河流系统、其它生态系统第四章环境教育中的师资培训策略第一节环境教育师资培训概况第二节环境教育的职前培训第三节环境教育的在职培训第一节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概况培训合格的环境教育人才是环境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应该优先考虑的活动,应该使从事环境教育的教师熟悉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环境教育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论原则,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环境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目的都是培养环境教育的教师们的各种从事环境教育的能力,即进行环境教育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环境教育的培训可以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理想职前培训的内容1、至少学习一门关于环境教育方法及其具体操作过程的课程;2、能够利用环境教育的方法将环境知识的基本内容渗透到现有的课程之中;3、增设其他涉及环境教育基本方面的课程;环境教育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形式:专题讨论会和短期培训有关的课程。环境教育计划的内容: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2、掌握培养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操作技能所需要的教育方法和专业技能;3、应该在实际环境中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培养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节环境教育的职前培训接受职前培训的未来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1、环境科学能力;2、教育能力;3、环境教育技能;4、能够选择适当的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熟知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能够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培训课程。影响实际环境教育职前培训的外在因素:1、教育主管人与是否支持;2、教师对环境教育职前培训的态度和能力;3、顾问和环境问题专家;4、学生;5、经费;6、学校现有课程;7、其它组织的支持;8、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机构。职前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步骤确定环境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环境教育能力分析现有课程,确定其在培养环境教育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设计环境教育方面的补充课程,以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寻求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对学生现有课程进行调整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使课程的调整得以实现试用设计的补充课程,评估补充课程的效果根据试用效果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补充课程进行修改最后完成环境教育职前培训课程的设计第三节环境教育的在职培训一、在职培训模式目前的在职培训模式主要有:纵向培训模式、横向培训模式和单元培训模式。1、纵向培训模式环境教育专家大学教师教育系统行政管理人员课堂教师其它培训人员(如非教育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中学教师)2、横向培训模式环境教育专家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其它教师课堂教师3、单元培训模式环境教育专家准备培训单元(包括培训目的、内容、方式、过程等)课堂教师与培训单元内容有关的专家的指导二、在职培训课程的设计过程1、建立环境教育指导委员会;2、确定顾问小组;3、了解参加培训人员的背景;4、资料分析和课程设计;5、将设计的课程送交有关人员评议、审定;6、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促进以课程设计工作;7、确定培训过程。第五章中小学环境教育第一节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第二节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意义第三节小学环境教育第四节中学环境教育第一节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1、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不平衡;2、中小学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制度化;3、中小学环境教育还缺乏专职教师;4、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教育形式即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未能很好的结合起来;5、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资金缺乏。一、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二、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现状1、以多种形式把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2、注意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3、对原来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4、注重环境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二节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意义一、中小学环境教育是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国民环境意识的重要途

1 / 1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