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防护与处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防护与处置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企业和政府各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响应,对突发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公安、消防、环保、安全、卫生、交管等相关部门接报后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识别和评价事故种类和危险源基础上,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或实施应急预案),组织抢险设备等,进行应急救援和抢险处理。应急的重点主要是消防灭火、排爆抑爆、泄漏源堵漏等危险源控制并划定警戒区(或隔离区)、对人员进行急救和疏散。控制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对危险源的控制应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型和危险、危害物质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燃烧、爆炸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泄漏,冷却有关设备容器,转移存在燃爆、泄漏危险的物质设备。爆炸品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应首先查明爆炸现场爆炸物品和其他易燃、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组织并采取有效措施,转移、处置尚未爆炸的危险物品及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并对受害人进行搜救,指导群众防护,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火灾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应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周围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进攻路线和使用合适的消防器材,控制火灾蔓延,防止事态扩大。确定燃烧物及燃烧物的性质,有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火灾场所所应及时组织疏散现场人员、周边群众及贵重物资,采取堵漏或维持稳定燃烧等措施控制有害物质泄漏。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应首先识别危害源,为人员中毒救治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控制毒害物泄漏及泄漏物的进一步扩散。针对事故特点、形态、性质及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采取相应措施,对有毒气体及进入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应及时处置。实施应急措施控制和切断污染源的同时,应对污染物的扩散进行监控,对其造成影响的区域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和分析,以指导后续的应急工作。采取应急措施使事故得到控制后,由于事故现场及危险区环境中可能遗留部分污染物(包括事故产生及应急处理时使用、产生的污染物性质)应对其采取处置措施,进一步清除污染物、清理污染事故场所,采取必要的生态恢复措施,以彻底消除污染危害的后果与隐患,恢复生态环境。对于不同事故中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必须根据危害源的性质和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技术。同时,由于事故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的处置是一项技术性及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措施方法不当极易再度引起人身伤害及环境污染,因此,在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事故处置程序与方法的同时,在处置设施器材、人员防护方面也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要求,并由相应的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1.2人员救护与疏散1.2.1人员安全防护和救护1.人员安全防护人员安全防护包括: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应急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环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有:1)有毒有害气体防护:采用呼吸道防护的方法,使用正压式氧气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尘面具、浸水的棉织物等。2)不挥发的有毒液体,采用隔绝服防护。3)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采用全身防护。4)易燃液体、气体的防护,采用阻燃服、呼吸道防护。5)辐射防护,采用辐射专用服防护。(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具备防护装置。现场防护装置是为了保护安全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与放射性污染危害而设计的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面护具、防护手套和呼吸用品等。以预防现场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人员的救护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救护人员伤亡的关健。现场急救的组织与实施是决定事故应急求援的前提。现场急救成败的关键除了高超的技术、完善的设备外,理重要的是时间,急救队伍应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分秒必争地投入求援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伤员得到救助,以达到挽救生命、稳定病情、养活伤残、减轻痛苦的目的。人员现场救护的基本程序是:现场救护;使用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1.2.2人员疏散与避难1、人员疏散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措施。决定是否实施人员疏散的考虑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事故的大小、强度、发展速度、持续时间、预计的后果严重程度。这些因素将决定撤退人员的数量、疏散可用时间、确保安全的疏散距离。对人群疏散所作的规定和准备应包括:(1)明确谁有权发布疏散命令。(2)明确需要进行人员疏散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法。(3)列举有可能需要疏散的位置。(4)对疏散人员数量及疏散时间的估测。(5)对疏散路线的规定。(6)对需要特殊援助的群体的考虑,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监管所,以及老人、残疾人等。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要求从事故影响区把企业人员疏散到其他区域。有时甚至要求除了负责控制事故的应急人员外,所有企业人员都必须疏散。小企业或事故迅速恶化时,可直接进行全体疏散。被影响区无关人员都必须应该首先撤离,接着是当全面停车时的剩余员工撤离。所有人员应该熟悉关于疏散的有关信息,在离开企业时,应根据批示,关闭所的设施和设备。此外,岗位操作人员应该确切知道如何以安全方式进行应急停车。对于控制主要工艺设备停车的应急设备和公用工程,如果没有通知不能实施停车程序。现场疏散的实际计划通常与企业大小、类型和位置有关。应事先确定出通知企业员工疏散的方法、主要或替换集合点、疏散路线和查点所有员工的程序。同时制定规定以警示和查找企业来访者。保卫人员应持有这些人的名单,企业陪同人员负责来访者的安全。如果发生毒气泄漏,应该设计转移企业人员的逃生方法,特别是对于泄漏影响地区。所有在影响区域的人员都应配备应急逃生呼吸器。如果有毒物质泄漏能透过皮肤进入身体,还应该提供其他防护设备。人员应该横向穿过泄漏区下风向以减少在危险区的暴露时间。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和企业地图应该在整个企业内设置,并清楚地标识出来。此外,晚上应保证照明充足,便于安全逃生。企业内应设置风标和南北指示标志,让人员辨识逃生方向。2.现场安全避难当毒物泄漏时,一般有两类保护人员的方法:疏散或现场安全避难。选择正确的保护方案要根据泄漏类型和有关标准,见表1-1。当人员受到毒物泄漏的威胁,且疏散又不可行时,短期安全避难可给人员提供临时保护。如果有毒气体渗入量在标准范围内,大多数建筑都可提供一定程度保护。行政管理楼内也可设置避难所。短期避难所通常是具有空气供给的密封室,空气可由瓶装压缩空气提供。一般控制室设计为短期避难所,使操作人员在紧急时安全使用。有些控制室如果为保证有序停车防止发生更大事故,需要设计为能够防止有毒气体的渗入的设施。选择短期避难所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员到达可长期避难场所的距离过远,或因缺少替代疏散路线而不能安全疏散。指挥者根据事故区域大小、相对距离的远近和主导风向,为其人员选择短期避难所。避难所不应过远,以免使人员不能及时到达。在选定某建筑作为短期避难所前,指挥者应该考虑一下其设计是否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良好,没有明显的洞、裂口或其他可能使危险气体进入人体内部的结构弱点。(2)门窗有良好的密封。(3)通风系统可控制。短期避难所不能长期驻扎,如果需要长期避难设施,在计划和设计时必须保证安全的室内空气供给和其他支持系统。避难场所应该能提供限定人员足够呼吸的空气和足够长的时间下的有效保护。对大多数常见情况,临时避难所是窗户和门都关闭的任何一个封闭空间。在许多情况下(如快速、短暂的气体泄漏等),采取安全避难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特别是与疏散相比它具有实施所需时间少的优点。3.企业外疏散和安全避难在紧急情况下,尤其是发生毒物泄漏时,应急指挥者的首先要任务是向外报警,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采取行动保护公众。接到企业通报,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决定是否启动企业外应急行动,协调并接管应急总指挥的职责企业外疏散与避难疏散虽然由政府进行,但企业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包括向政府提出疏散的建议和安全避难方案,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合作制定应急预案。1.3控制与切断污染源1.3.1污染源的危害识别无论是环境污染事故的事故应急还是事后污染处置,对污染源的危害识别是污染源的关键与基础。1.污染源分析(1)事故发生源。事故企业的名称、地址、规模、生产(储存、使用危害品种类及危害特性、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等。(2)环境状况。危害区域内事故源附近地域地形、地貌、水源气象等条件,环境敏感目标分布,事故周围其他危险源分布情况。2.污染物认定(1)事故概况。事故类型:燃烧、爆炸、有毒物质大量泄漏等,发生原因、装置、引发物,过程生成物(反应物),环境转化物、污染物初步认定。(2)危害、中毒症状。污染物初步认定。(3)污染物初步认定。侦检及环境监测。确认现场已散落至环境中的主要危险(污染)物质的种类、成分、数量(浓度)、形态(气、液、固)。3.危害辨识(1)危害特性。易燃、易爆、毒害、腐蚀等。(2)危害对象。环境介质、生物,环境敏感目标。(3)危害范围。有毒有害物品源高、可能释放的源强,超标情况,危害区域划分,事故对周边其他危险源波及的可能性与后果。1.3.2泄漏物污染处置1.控制泄漏源控制泄漏源,消除危险因素,为实施安全处置奠定基础。(1)强行止漏法。无论是火灾还是泄漏,必须采取强行的手段实施止漏,能关阀的要强行关阀止漏,不能关阀的要设法堵漏,首先要从源头上控制住。(2)强行疏散法。当泄漏后引起燃烧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必须优先考虑强行疏散,将不燃、不泄漏的物品和容器实行强行疏散,以建立安全隔离带,制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然后再处置燃烧或泄漏的物质。(3)强行窒息吸附法。危险物质大量泄漏,大多数情况是燃烧与有毒物质并存。此时应使用干粉、水泥粉强行实施窒息灭火或吸附的方法,将燃烧的火焰先予以窒息或将泄漏的物质予以吸附,待灾情控制后,再将未破损的物品疏散转移。当转移的燃烧物呈灼热状态时,应在运载小车或小桶底部设置隔热的黄沙或水泥粉等,以保证疏散转移工作的安全。2.泄漏物处置控制泄漏源后,及时对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地面泄漏物处置方法主要有:(1)围堤堵截或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筑堤堵截或者挖掘沟槽引流、收容泄漏物到安全地点。储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通常根据泄漏物流动情况修筑围堤栏或挖掘沟槽堵截、收容泄漏物。常用的围堤有环形、直线形、V形等。如果泄漏发生在平地上,则在泄漏点的周围修筑环形堤。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在泄漏物流动的下方修筑V形堤。泄漏物沿一个方向流动,则在其流动的下方挖掘沟槽。如果泄漏物是四散而流,则在泄漏点周围挖掘环形沟槽。修筑围堤、挖掘沟槽的地点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挖好沟槽,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发生火灾。对于大型液体泄漏,收容后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进一步处置。(2)覆盖减少泄漏物蒸发。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或者采用低温冷却来降低泄漏物蒸发。1)泡沫覆盖。使用泡沫覆盖阻止泄漏物的挥发,降低泄漏物对大气的危害和泄漏物的燃烧性。泡沫覆盖必须和其他的收容措施如围堤、沟槽等配合使用。通常泡沫覆盖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根据泄漏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泡沫。常用的普通泡沫只适用于无极性和基本上呈中性的物质;对于低佛点、与水发生反应、具有强腐蚀性、放射性或爆炸性的物质,只能使用专用泡沫;对于极性物质,只能使用属于硅酸盐类的抗醇泡沫;用纯柠檬果胶配制的果胶泡沫对许多有极性和无极性的化合物均有效。对于所有类型的泡沫,使用时建议每隔30~60min再覆盖一次,以便有效地抑制泄漏物的挥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