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只有数学回归到孩子的生活情境中,孩子才有广阔的机会迁移和应用数学思维,孩子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提高,数学的教育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大班理解三维图形教案精选。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教学设计设疑激情1.说学具。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操作感知1.分──揭示概念。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b.汇报。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c.揭示概念。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d.活动。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2.摸──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②汇报。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②汇报。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d.形成表象。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活动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2.搭学具。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b.汇报。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小结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观察:①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②按要求分学具进,对特体形状的观察感知。③感知物体特点时,对物体静止运动状态的观察。④形成表家阶段对抽象图形的观察。⑤联系实际环节中对身边物体形状的观察。操作:①设疑激情环节的说学具。②揭示概念后给名称说实物。③感知物体特点时的摸、推、滚。④搭积木。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用实物学具搭物体时的奇思异想:城堡、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大吊车、航空母舰……进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数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以组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本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五次合作交流的情境:第一次是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培学生学倾听别人的意思;第二次是按要求分学具和第五次搭积木──培养学生为集体承担不同任务的责任感和协调统一的能力;第三次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和第四次比较长方体和圆柱、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学者式的讨论反思。专家评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数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2.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教学的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大班认识立体图形教案2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应用,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学情分析: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B、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1、分一分,揭示概念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学生活动……b、说一说。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想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把哪些东西都放在了一起?生答:我们把牙膏盒、牛奶瓶、墨水盒、纸巾……放在一起。把皮球、弹弹球、乒乓球……放在一起。师:他们这样分,你们同意吗?(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首先向学生出示熟悉的实物图,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这方面的早期经验,发扬民主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受物体的形状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形状特征,如“把长长的,又长又方的”放一块等等。c、揭题。师:原来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这些礼物都是立体图形。(板书题目:立体图形)而且给形状相同的,还起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课本P32,认识这几个朋友。课件依次出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图。(板书: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d、师:认识了四个朋友的名字以后,你们还记不记得谁对谁啊?(记得)现在请你们举起长方体;师又举起粉笔盒等实物问“这是什么形状?”e、让学生当当小老师,学生问,并请其它学生答。f、抽象图片刚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也想看看它们的大照片,我这就有几个,谁敢出来把它们的照片对号入座。2、摸一摸,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师:分完以后,想记住它们的样子吗?(电脑显示摸长方体的动画)请大家拿起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它的面,然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