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手疗法初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筋手疗法初探广西中医药1999年第22卷作者:黄国松单位:中国台湾台北近年来,手法医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筋手疗法,便是手法医学中的一种。经筋手疗法是以经筋学说为依据,从局部对机体作整体调整,从而恢复机体内外平衡的一种疗法。1十二经筋经筋一词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对经筋的循行、起止和病因、病机有详细描述。以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认为:人体有十二筋经遍布全身,如遇急性创伤意外,或慢性劳损,或风、寒、湿等内外因,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关节错移等,造成有关的经筋受阻,会出现肿胀、麻木、痛和功能障碍等系列病症。清.吴谦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指出“十二筋经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但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正是“经筋手疗法”的滥觞。十二经筋依经络学说立名,是连属十二经脉的外周筋肉系统。十二经筋连缀全身的骨骼,维系联络周身,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运动体系,各有定位。由于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而后盛于辅骨,结于肘腕,系于膝关,联于肌肉,上于头项,而终于头面,此人身经筋之大略也。不能简单看成是由足、小腿、膝关节、头部和头面的筋肉总合而形成各条经筋。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的走向有异同之处,如经筋与经脉起始之处相同,而终结之处则异。2经筋手疗法的诊断方法①首先根据病人主诉,如疼痛或不适的部位;性质和程度;肢体功能受限或丧失(如俯仰、屈伸、旋转、举抬、内收、外展等功能)等,初步判定哪条经筋有病,受阻不通。②令病人仰卧或俯卧,用手法来检查有关的经筋通道上,有无条索、结节、、痛、麻、胀等敏感点或敏感区,如有,则表明该经筋有病变。注意经筋的检查,需以同经左、右进行比较。③检查时先用按法来检查表浅的病位,用压法来检查较深的病位,以按中带推或压中带推的手法来检查病位周围(上下左右)的变化。3经筋手疗法的治疗原则与方法3.1治疗原则阳经有病,需先松阴再解阳;阴经有病,则先松阳再解阴。可以单手按压一条经筋的筋结点,或两手同时按压表里经的小阴阳、大阴阳两点(单腿或单手为人体的小阴阳;两腿或两手则是人体的大阴阳)。手法治疗的顺序是由下往上,即由足往头部方向治疗。3.2治疗方法3.2.1足底以足底前后中线为界限,分内1/2和外1/2,内1/2的施力方向,由中心线往内推;外1/2的,施力方向由中心线往外推。可用指腹压带推,或肘尖压带推。3.2.2足背以手指的指腹按压并牵引,内1/2往外牵引,外1/2往内牵引。3.2.3小腿前外侧:顺着腓骨或胫骨平行方向,以指腹或肘前方压。前内侧:与胫骨平行方向,用指腹或肘前方压。后侧:与小腿平行方向分内1/2和外1/2两部分,内1/2施力方向由中心线往内推;外1/2线施力方向由中心往外推,以指腹或肘前方压。3.2.4大腿外侧:以指腹或肘前方推压均可,以髂胫束为中心线分前1/2与后1/2两部份,前1/2由中心线往前推压,后1/2由后往中心线推压。内侧:手法同上,以股薄肌为中心线分前1/2与后1/2两部分,前1/2由中心线往前推压,后1/2由后往中心线推压。后侧:手法同上,与骰骨平行,分内1/2与外1/2两部分,推压方法亦同。3.2.5臀部包括骶骨在内,以肘前方推压为施力要点,注意髂骨上沿、骶骨两侧与坐骨下外方。3.2.6腰部以拇指指腹推压或肘尖推压。3.2.7背部以拇指指腹或肘前方推压。3.2.8腹部以指腹或掌根推压。3.2.9胸部以指腹或掌心推压。3.2.10颈椎与头颅以掌根(即大或小鱼际肌)或拇指、食指指腹行按或推压方法。4具体的治疗手法中国的传统治疗手法颇多,《易筋经》中的八法为提、举、推、拿、揪、按、抓、拧。而清.吴谦编著的《医宗金鉴》中的八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至于其他医者的手法种类就更多了。经筋的治疗手法是笔者在医疗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几种手法,常用手法亦分为八种,即按、压、推、扣、拨、扭、捻和擦等八法,其中按、压、推三法还可用作诊断手法。一般在手法治疗前,有一个准备手法,即用两个手掌轻轻地在病人的表浅皮肤上作上下按压,一方面让病人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医者顺便在作准备手法时,检查有无肌肉紧张、局部过敏区域。治疗手法进行完毕后还有一个整理手法,即用双手掌在刚才作过治疗手法的区域周围作上下左右按压或拍打,以缓解治疗时引起的痛麻胀等不适感。4.1按用双手拇指或中、食指的第一指节指腹为接触面,垂直施压于接触点是为按。也可以用掌心或掌根部(大小鱼际肌)来按压经筋通道或有关的病位,逐渐用力,要求有、或麻、或痛、或胀的感觉,才能见效。按法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的描述:“按字从手从安,以手探穴而安与其上也”,“按,谓抑按皮肉”、“膘悍者按而收之”、“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其作用有通经活络、开通闭塞、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故有按而散之的说法。全身检查以按兼压为主,局部性治疗,在肌肉较薄的地区,手法也用按兼压;如肋骨表层、头颅骨、手背、足背等处。4.2压有指腹压、掌心压、掌根压、肘前方压和肘尖压,也可以说是在按的基础上加重力量和加深深度,将身体的重量,由腰带动转移到接触点上是为压。全身肌肉厚实区或,以肘前方压带推为主;其余视肌肉厚薄,可采用指腹压或掌心压;肘间压适宜足底与第五腰椎横突处。4.3推将压点往一侧移动是为推,根据需要,可向任何方向推。推可在按的基础上,也可在压的基础上进行,即按中带推,或压中带推。推时移动宜缓,以病人能自然承受为限。筋结点深、区域大或痛感敏锐的位置可用按带推或压带推。推法有舒通经筋、理筋活血、散瘀消结作用,在经筋手法中较为常用。4.4扣用指腹,往肌纤维或肌腱深层滑进,再往外压是为扣。肌腱或肌束纤维化,形成条索状,易滑动,按压困难时,则用扣法。扣法适用于肩关节前后侧,肘窝或膝窝上下,可用扣带拨以疏通经筋、通利血脉、行气止痛。4.5拨将纤维化或钙化的肌腱、神经等,由一侧滑向他侧是为拨。本手法适用于头部、手背、腿部。可以舒经活血、打通经筋阻塞的病位。也可松解粘连。4.6转活动关节,以动转移痛,协助压、推、扣、拨的变化动作。本手法适用于头部、手臂、腿部。可以打通经筋阻塞的通道,消瘀、散结、止痛。4.7捻压带转则成捻。压痛感因转而减轻。手掌或足掌软组织结构僵硬可用捻转手法使之软化。捻法可以滑利关节、消肿止痛。4.8擦用双手指或掌部的大、小鱼际肌,贴于身体某部位,沿直线做上下或来回擦动,速度宜快。“擦而温之”,故擦法可温筋散寒、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止痛。经筋手疗法——腰部疼痛的治疗探讨广西中医药1999年第22卷作者:柯志忠单位:葆椿堂中国台湾高雄1前言腰椎,从灵活度的角度来探讨,其灵敏度不及颈椎;而以稳定性而言,它也不如胸椎;若从脊椎整体的结构去观察,则不难发现,腰椎比起颈、胸、骶、尾椎等等,的确是粗壮了许多,主要因素是因腰椎所需负荷的压力相当的大。特别是人体站立时,头部、上肢、躯干的重量皆由上而下,经过腰部而传导。因此腰椎比其他的关节更容易发生慢性的退化,因而引发种种腰部疾患。2经筋与腰部的关系在谈经筋与腰部的关系之前,必须先了解人体是一个整体性的结构,故当人体的左、右、上、下不对称,则人体的一些病征即会慢慢地显现出来,或造成所谓的退化问题。十二经筋通过腰部的只有“足太阳经筋”,而当腰部痛时,把足太阳经筋的筋结舒缓的话,是否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人体是一个整体性的,当一个部位出现问题,全身的上上下下都会做出一个补偿作用,即一个“负向的整体平衡”(也就是整体的不对称)所以经筋在整体治疗过程时,重点还是在矫正不平衡的地方,使其达到对称的目的。腰部与整体的结构是脱不了关系的,但重点在于左右的大小腿上。腰部位于人体的中心点,是一个重要的活动枢纽,故上肢或下肢的不对称,会导致腰部的问题出现。但由于人体重量的关系,下肢所承受的压力较上肢大了许多,相对的下肢所出现的问题对于腰部的影响,是绝对性的。以左部腰为例,因腰部有阳侧,故在左后上髂嵴的足太阴经筋通道上会有一个深层的筋结,由于力学的转换,当左后上侧髂嵴之足太阴筋经出问题时,在正面(阴侧)右边前上髂嵴的足阳明经筋通道上也会有一个深层的筋结,部位如下:例:左部腰:左侧太阳经筋(后上髂嵴深层);左侧太阳经筋(膝窝外侧深层);左侧足少阴经筋(足内踝深层)。右侧足阳明经筋(前上髂嵴深层);右侧足阳明经筋(大腿外膝上方);右侧足阳明经筋(外上踝及足背深层)。3治疗方法治疗时应先将深层压力释放出来,等力学稍微转变均衡之后,再作第2次的“真正”治疗。故第1次的力量以轻柔带边为主,且直由上而下施治,而第2次由下而上。第1次:由左侧足太阳经筋和右侧足阳明经筋同时以轻柔手法压按约10s;由左侧足太阳经筋和右侧足阳明经筋同时以轻柔手法压按约10s;由左侧足少阴经筋和右侧足阳明经筋同时以轻柔手法压按约10s;休息约30s.第2次:由左侧足少阴经筋和右侧足阳明经筋同时以适度的力量解开深层,约5s;由左侧足太阳经筋和右侧足阳明经筋同时以适度的力量解开深层,约5s;由左侧足太阳经筋和右侧足阳明经筋同时以适度的力量解开深层,约5s.经筋手疗法——颈部疼痛的治疗探讨广西中医药1999年第22卷作者:洪启荣单位:葆椿堂中国台湾高雄在传统推拿的认知中,常以针对局部病变的手法进行治疗,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略了人体结构的整体性与对称性。人体结构和生化过程互相依赖,相互平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考虑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的对称性。在众多疗法中,“经络学”里的十二经筋分布、走向与功能刚好吻合这一观念。疼痛是由于局部的组织卡压神经所引发的感觉,常被认为只要将局部的组织修复好,便可解除疼痛,但效果往往有限。我们所探讨的经筋学说,考虑了重视平衡及对称,临床的实践效果比较显著。经筋学说与软组织学说的治疗观念不同。软组织是以个别或独立的单一结构,如肌束、肌腱或韧带等局部损伤的修复为主。经筋学说则是以整体的结构、整体的功能探讨为主;将不对称的结构修饰对称,里外平衡,就可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1经筋与肩颈关系全身经筋共12条,分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及足三阴经筋,皆由四肢末端起行,手部沿腕、肘肩上行;足部则沿踝、膝及髋上行,除手三阴经筋外,余皆行经肩、颈部。1.1手三阳经筋走向手太阳经筋:从手背手小指外侧末端始,经手背尺侧掌缘,尺骨茎突前侧,沿尺骨而上,再经肱骨内上踝后侧上行,经肩三角肌后侧进入肩胛骨外侧,再往上经由颈侧后方上行头部。手阳明经筋:从手背食指桡侧末端,上经腕背,桡骨茎突后外侧,沿桡骨上行,再经肘外侧肱骨外髁上行,经肱骨大结节上达肩峰关节上行;在此有一分支,经冈上肌向中、高胸的脊椎旁分布:直行的经筋从肩峰往上经颈侧前方上行头部。手少阳经筋:从手背第4指末端尺侧开始,上经腕背,前臂外侧的尺骨上方到肘尖;再经上臂外侧上行,从肱骨大结节后方上肩部,往上经颈侧上行头部。1.2足三阳经筋的走向足太阳经筋:从小腿外侧开始往上行走,一支结于外踝骨,上经腓骨外侧,结于膝部;另一支沿足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分二支,结于膝窝内1/3与外1/3,并经大腿后侧上行,两支渐行合并为一支,结于臀部,向上沿脊椎旁侧往上延伸,经过颈后至枕骨,再上行于头部。足阳明经筋:从足的第2~4趾开始,往上经足背分成二支,一支向外斜行,经腓骨膝外侧、股骨头的大转子再上经腋下转至背部脊椎处;一支直行向上经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并合并足少阳经筋,直行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前部而聚会于阴部,再向上入腹部往上延伸至胸锁关节附近,经过颈侧前方,再上行头部。足少阳经筋:从足第4指外侧开始,往上结于外踝骨,分二支,一支向上沿胫骨外侧结于膝外侧;另一支由腓骨上行走大腿外侧,在大腿前结于伏兔,后结于骶椎,直行经腰侧腹往上延伸,上走腋前方;一分支走行胸乳部结于缺盆内1/3处:直行的上内出腋部,通过锁骨外缺盆的2/3处,往上经颈侧再上行头部。1.3足三阴经筋的走向足太阴经筋:从足大拇趾内侧端上行结于内踝骨后侧,往上结于胫骨内髁,沿大脚内侧,上结于股骨前方,再转聚阴部而后向上到腹部,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