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视频2视频1视频3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实验三、环境监测实习一、环境监测理论学习(课堂讲授、课内练习、考试)教材:王怀宇编著环境监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环境监测》奚旦立等主编《环境监测技术》税永红等主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催九恩等主编《现代环境监测技术》吴邦灿等编著第一章绪论第三章水体监测第四章大气监测第五章噪声监测第六章土壤与固体废弃物监测第七章辐射与放射污染监测第八童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第二章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九章应急监测第十章环境监测报告目录全球十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全球十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5万种生物物种/年灭绝野生生物损失15-30%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4000km2/年消失6、土地荒漠化600万公顷/年沙漠化7、大气污染30-70万人/年提前死亡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洋垃圾1、大气污染中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粉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重。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防护措施:1、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2、加强绿化3、控制燃煤污染4、交通运输工具废气的治理,减少汽车废气排放5、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电热厂和供热站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防治措施:1、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2、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3、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处理措施:运用填埋、焚烧、综合处理和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防治措施: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当生态移民加强国际合作。5、水土流失问题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防治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动摇,把水保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同步提高。加强宣传,依法推动封禁管护的顺利实施。6、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措施:多修水利工程,一是建立蓄水库,在雨水多的时候尽量储蓄多余的雨水,二是农田操作采用现代节水浇灌设备,三是多多植树造林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时粑N镏置骋坠?肌妨谐龅?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保护措施::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8、WTO与环境问题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一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不断加大库区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三是切实加强库区饮用水源保护、四是认真做好库底固体废物清理和漂浮物清捞、五是努力积极推进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六是扎实开展库区船舶污染治理、七是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防治措施:加强国家履约工作协调组及其办事机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履约能力建设,建立履约的决策支持体系,建立和健全技术支持机制,广泛开展国际履约的交流和合作。环境监测的实质-环境介质的表征环境质量指标有何用?代表的环境意义是什么?指标的定义如何测?测定原理方法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第一节环境监测第二节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一、环境监测的目的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第一节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污染普查、环境本底调查、建立标准和制定方法等科研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类研究类事故类☆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土壤和固废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按专业部门分类:可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此外,又可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按监测区域分类:可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三、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2.空间分布性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是一个由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复杂体系,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从传统毒理学观点看,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单独作用,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②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的相加作用。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硫酸气溶胶之间、氯和氯化氢之间(低浓度时)③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之间、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之间,就存在相乘作用。④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如动物试验表明,当食物中有30PPM甲基汞,同时又存在12.5PPM硒时,就可能抑制甲基汞的毒性。•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是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有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污染因素,因其表现为慢性危害,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而某些现实的、直接感受到的因素容易受到社会重视(身边事)。(二)环境监测的特点1.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三态”“一波”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2.连续性:坚持长期测定,揭示变化规律3.追踪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4.生产性:数据就是环境监测的基本产品。5.执法性:根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提供决策建议,并授权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接受、熟悉监测任务(监测目的、要求)现场调查——收集基础资料(环境概况,污染源,污染物)监测计划设计(监测因子、实施计划)优化布点(监测点位置、数量)样品采集(设备、方法)样品运送保存(方法、条件)分析测试(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方法,条件)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监测报告)——————————全程质量控制——————————四、环境监测的基本程序简单地说: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送和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一)环境监测的原则(三原则)1、优先监测原则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致癌、致畸性、致突变)毒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五、环境监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可靠性原则可靠的测试手段、有效的分析方法数据准确、可靠、有代表性3、实用性原则能对监测数据做正确的评价(二)环境监测的要求(“五性”)1、代表性:时间、地点,有效样品,能反映监测对象的监测项目等2、完整性:监测任务的完成情况3、可比性:监测结果的重现性4、准确性: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5、精密性:多次监测结果的稳定性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在野外事故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