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征稿简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征稿简则1.来稿报道成果要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全文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或其它项目请在来稿中注明(在首页以脚注表示)。作者投稿时请先登录我刊网站()进行注册,注册完毕后以作者身份登录,按照页面给出的提示信息投稿即可。2.稿件请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学术论文的规定撰写。论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的英译名;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3.论文题目应简练并准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少用副标题。4.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三人称写。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注意人称、时态和语言习惯,以便准确表达内容。5.前言包括国内外前人相关工作(引文即可)和本工作的目的、特点和意义等。科普知识不必赘述。6.文中图表应力求精简,同一内容不得用图表重复表达,要有中英文对照题目。图应大小一致,曲线粗于图框,图中所有字母、文字字号大小要统一。表用三线表。图表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7.计量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SI)。论文中物理计量单位用字母符号表示,如mg(毫克),m(米),h(小时)等。科技名词术语用国内通用写法,作者译的新名词术语,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注明原文。8.文中各级标题采用1,1.1,1.1.1的形式,左起顶格书写,3级以下标题可用(1),(2)……表示,后缩2格书写。9.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应标明其大小写,正斜体。生物的拉丁学名为斜体。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括号内给出英文全称和缩略语。10.未公开发表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可在出现页以脚注表示。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常见文献书写格式为:期刊:作者(外文也要姓列名前).论文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页~止页.会议文集:作者.论文名[A].见(In):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单位),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作者.论文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报告:作者.论文名[R].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环境科学》稿件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请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给出以下内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题名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内容,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作者姓名与单位文章的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作者姓名与单位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文题之下。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标准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示例: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100084;2.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710049;3.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200030)WANGZhi-gang1,CHENXiang-dong2,ZHUGEYing3(1.DepartmentofThermalEngineering,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InstituteofSolarEnergy,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3.DepartmentofPower&Energy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摘要摘要须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应以第3人称写,只包含必要的信息。摘要应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最终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应避免对论文的内容作诠释和评价,避免对论文文题的简单重复,避免使用“本文”、“作者”、“文章”等词汇做主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对应,无语言表达错误,符合英文语言习惯。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脚注在文章首页以脚注形式给出以下信息: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示例如下:收稿日期:2004-09-07;修订日期:2005-0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8026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3AA6011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7197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2-SW-2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21303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2180765)作者简介:孙文(1967~),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技术,E-mail:sunwen@163.com*通讯联系人,E-mail:wangfan@mail.tsinghua.edu.cn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引言:引言部分不单列标题,引言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创新和特色。引言应重点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一般科普知识,不必赘述。材料与方法:应明确阐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或资料收集与统计、处理方法,以便于评审专家和读者审核;明确交待所用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正确表述所得结果,以便于同行进行检验。结果与分析:应正确分析与表述所得实验结果,以便于同行进行检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应集中讨论与本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论:作者应根据实验或分析结果,得出明确结论。结论必须是基于实验结果得出的,不能出现没有实验支持的结论,或引述文献结论。结论应明确、完整、精炼且具有条理性,如果结论较多最好分条叙述。在写作过程中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GB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要求执行。请注意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缩写词,应先写出中文名词,再在括号内写出英文或拉丁文全称和缩写词。图表①图表要有顺序编号和中英文对照图题表题。②图注应放在图和图题之间。在正文中叙述图时应明确图号。③横、纵坐标要有说明文字及单位的国际符号。图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在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时间及其单位写为:“t/min”,其中t为斜体,min为正体;浓度及其单位为:c/mg·L-1其中c为斜体,mg·L-1为正体。④中文图题表题为六号黑体,英文图题表题为六号TimesNewRoman。图表中所有字母、文字字号大小应一致(一般用六号)。⑤图表随正文,先见文字后见图表。⑥图例应采用易区分的标识,图中有多条曲线时请依次使用下列图例,如“□、△”等。避免采用粗细线之别或灰度差之别。尽量不用虚线作图例。应避免采用灰度差来表示区别(在计算机中是彩色能够进行区分,打印或印刷后是黑白灰度差,无法很好区分),可用左斜右斜等图例进行区分。⑦照相图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电子显微镜和电镜照片应标明照片实际放大倍数或长度标尺。⑧凡属我国全国政区图,务请给出包括台湾,南海诸岛在内的全图;对地图国界的绘制要特别慎重。特殊地图需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地图审核后才能出版⑨表格使用三线表(不用竖线),直接放在正文中适当的位置。表格应配有表序号、表题和详尽的表文、表注,使表格具有自明性。表格按照在正文中提到的先后顺序排序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表序号、表题需中英文对照.表序号与表题在表格上方,表注在表格下方。在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时间及其单位写为:“t/min”,其中t为斜体,min为正体;浓度及其单位为:c/mg·L-1其中c为斜体,mg·L-1为正体。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及示例如下: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页~止页.[1]宋玉芳,周启星,宋雪英,等.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评价毒性[J].环境科学,2005,26(1):130~134.[2]HeydornA,KjarB,HentzerM,etal.Experimentalreproducibilityinflow-chamberbiofilms[J].Microbiology,2000,146(10):2409~2415.专著:[序号]作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3]王建龙,文湘华.现代环境生物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8~170.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地:机构名称,年.起页~止页.[4]冯雷.生化反应器的动力学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2003.1~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5]王杏林.建筑砌块联接件[P].中国专利:CN1036800,1997-09-27.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6]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学位论文:[序号]作者.论文题目[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起页~止页.[7]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11~17.会议论文:作者.析出题名[A].见(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8]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9]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