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问题?为什么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如何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2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象。(《环境科学大辞典》)环境问题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指人为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基本观念。包括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4《寂静的春天》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寂静的春天》描述了杀虫剂污染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以来的人类发展的道路看似平坦,其终点却潜伏着灾难。“另外的道路”可以为我们提供保护地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作为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卡逊的思想引发了人类对自身传统行为和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5《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1972年报告认为: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在21世纪里将达到极限。避免世界经济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的最好方法是“零增长”。意义: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以及唤起人类自身的觉醒6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onferenceontheHumanEnvironment1972年6月5—1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文件:《人类环境宣言》: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行动计划:109条建议意义: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标志着环境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7七个共同观点1.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使人类已具有以空前的规模改变环境的能力。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对于人的福利和基本人权,都是必不可少的;2.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应尽的责任;3.在地球上许多地区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为损害环境的迹象。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在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缺陷;4.在发展中国家,多数环境问题是发展迟缓引起的。因此,他们首先要致力于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一般是由工业和技术发展产生的;5.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断引起环境问题,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6.当今的历史阶段要求世界上人们在计划行动时更加谨填地考虑到将给环境带来的后果。为当代和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已成为人类的迫切目标。这同和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完全一致;7.为了达到这个环境目标,要求每个公民、团体、机关、企业都负起责任,共同创造未来的世界环境。826项共同原则七个方面:1.人权原则2.自然资源保护原则3.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则4.发展规划原则5.人口政策原则6.环境管理原则7.国际合作原则9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为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非正式报告。概括了地球行星的生物圈概念,及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10墨西哥会议(1974)(联合国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三点共识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当得到满足要进行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环境管理首次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11环境管理思想的第一次革命唤起世人的环境意识,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一个转折点。指出了环境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在发展中去解决环境问题的原则。明确提出现代环境管理的概念,构筑了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12《我们共同的未来》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揭示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之间所存在问题的根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现实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了新形势下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改革思路——引发现代环境管理思想的第二次革命1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itedNationsConference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1992年6月3—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两个纲领性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其他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14《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框架性文件,提出了27项原则。目的在于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21世纪议程》——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相关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全文40章,论述了117个方案领域。15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意义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的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16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WorldSummitonSustainableDevelopment(WSSD)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会议文件:《可持续发展执行计划》《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确定发展仍是人类共同的主题,进一步提出了经济、社会、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以及水、能源、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优先领域。17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科学大辞典》叶文虎《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朱庚申《环境管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8《环境科学大辞典》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环境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杜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9叶文虎(2000)的定义: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20朱庚申(2000)的定义: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21对概念的理解环境管理是对人的行为的管理。环境管理主要是解决次生环境问题。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内容广泛,管理手段多样。22环境管理的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包括:个人:作为消费者企业:作为生产者政府: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经营和管理权运用行政和政策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23环境管理的内容环境质量管理大气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声学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管理固体废弃物管理生态环境管理水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生物资源管理2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1.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包括消费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技观、发展观2.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25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2.全过程控制原则3.双赢原则26可持续发展原则《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两个基本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27全过程控制原则环境管理内容的综合集成环境管理对象的综合集成环境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综合28环境管理方法的演变1.治理污染为主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作用)2.预防措施和综合整治为主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3.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为主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29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研究环境管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寻求的是正确处理自然生态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对立统一的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便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特点: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复杂性的科学新兴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