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镇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一、城市环境规划概述–(一)我国城市环境规划概况–早在1982年以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就已陆续制定环境保护计划(规划),但其内容仅局限于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防治。–1984年我国正式将环境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要求所有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环境规划的内容。–1988年,我国拟定了“中小城市环境规划规范(讨论稿)”,初步确立了城市环境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第九章城镇环境规划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一、城市环境规划概述–(一)我国城市环境规划概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又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环境规划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使环境规划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城市环境规划追求的战略目标。–现在,我国又有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应用与规划中。第九章城镇环境规划•一、城市环境规划概述–(二)国外城市环境规划概况–国外在城市规划中涉及环境问题,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系统的环境规划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规划以实现划定的环境目标为目的,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各种优化方法探索污染防治方案。–日本主张“生存条件重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在环境规划中采用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法。–另外,其他国家也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系统方法。•二、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城市环境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范围广,数据需求量大,要使用多种模型方法。–通常,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首先,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然后,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具体城市环境规划内容见。•三、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对城市而言,环境规划的首要目标在于为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需要对城市区域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分析。–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综合性•城市环境系统是由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众多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关心构成的统一体,具有综合性。•2、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不同利益群体有不同决策目标。各目标间的必然存在有矛盾性。关键使各利益群体妥协,得到整个城市系统的最优化。•三、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综合性•2、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3、动态性•城市系统自身的社会状况,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等都是随时间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4、不确定性•城市系统的动态性决定了城市系统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宏观不确定性和微观不确定性两方面。•三、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二)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环境规划涉及的内容广泛,是诸多环境要素规划如水体、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组合在一起的综合体。这些要素规划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节城市环境规划•三、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二)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过程可概括为:•1、通过对拟规划城市的环境系统的现状调查与评价,确定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污染状态;•2、通过环境预测和环境功能区划等,确定城市的环境规划目标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并产生污染物的最大容许排放量和削减量。•3、目标指导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产生;同时,规划势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行业发展结构和投资状况;从环境目标、投资能力等方面分别构成了系统的反馈环,促使规划制订者对已初步形成的规划内容进行修正调节,直到最终产生合理可行的城市环境规划。•一、开发区环境规划概述–开发区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既有着区域环境规划的共性,又有独特之处。通常,开发区是在原农业区或未开垦的区域上重新建设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化水平低,环境质量良好。可以说,环境规划制定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未来该区域的环境经济系统的运转状况。–开发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应以经济开发为中心,来描绘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科学蓝图。因此,它应为开发区的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开发速度、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以及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寻求有效途径。第二节开发区环境规划•二、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内容–(一)现状调查及评价•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调查•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包括污染源调查以及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等评价。•3、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如各生物种群的数量、种类、分布等。•4、环境效应调查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动植物等影响的经济分析。•5、国土综合开发设想•中心规划区布局、规划区外围布局、农业发展设想、供水设想、交通设想、综合开发方向和目标等。•(二)基础研究–1、大气污染研究–大气污染研究包括开发区大气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大气污染物输送的主要气象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结构,规划区大气污染源分析,大气质量模式的建立及其计算结果,大气环境质量趋势及工业布局合理性分析等。–2、水环境污染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浓度响应系数分布图绘制,扩散自净能力分区及排放总量分析,排污方案的水质模拟研究等。•(二)基础研究–3、生态环境条件分析及经济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特征,主要污染物对特定物种的影响分析。–对于临海的开发区而言,还有海域富营养化可能性及控制对策研究,开发活动对滩涂养殖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4、土地及人口问题分析。第二节开发区环境规划•(三)环境预测与规划–1、确定研究目标、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2、开发区及规划小区环境承载力分析。–3、开发区经济发展结构及投资预算分析。–4、环境污染预测–大气、水、固废、土壤和噪声污染预测。–5、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大气、水污染控制规划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等。•(三)环境预测与规划–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设计。–7、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8、开发区工业与城镇布局调整规划。–9、开发区交通规划。–10、经济开发区环境管理建议。第二节开发区环境规划•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系统特征简析•对开发区而言,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体系,又受到区域一般性的系统特征(如集合性、多目标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影响。•对于不同的开发区,由于存在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其系统结构也就存在差异。•从系统的观点看,若将环境经济系统的诸多细节忽略,从相对宏观角度去分析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共性,则可以作出粗略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系统分析(图9-1)。开发区经济活动污染物排放经济效益大气、水、土壤、等环境系统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有限的环承载力有限的环境资源开发区环境规划环境资源约束下的系统行为规划与设计实现开发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利用•由图9-1可知,开发区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因此经济活动是整个系统的两大出发点之一。•经济活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活动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它能通过物质生成形成区域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活动涉及资源开采、利用和生产等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往往不能避免造成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产生并排放各种污染物与废物,所有这些都将对环境造成损害。–当这种损害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必然会威胁到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乃至人们的生活与生存。•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系统特征简析–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开发区的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一定的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措施以降低环境损害水平。–于是,相当数量的资金投人到这些活动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问题导致了区域经济净收益降低。–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并保护环境才能使得区域的纯收益最大?显然,这正是环境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系统特征简析–系统的另外一个出发点是区域的环境和资源系统。任何开发区所处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这些可利用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空间就构成了区域发展的可行空间。–如果开发区过分追求经济开发的速度与规模,而无视各种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话,那么,各种难以解决的环境经济问题就会接踵而来。•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一)系统特征简析–因此,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开发区进行相应的环境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环境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特定开发区的具体情况,以区域的资源、环境阈值为约束空间来作出行动方案,通过有效地安排各种经济活动,从而使区域发挥尽可能高的发展潜力。第二节开发区环境规划•(二)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的主要技术路线为:–①、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性研究,它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战略以及全局性的宏观决策;–②、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方向、经济结构、产业规模、生产布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研究;–③、制定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具体策略和措施。•一、社区的内涵–(一)社区的概念–社区(community)是指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密度适中的人所构成的和谐的群体。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特征:•①、具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居住环境;•②、有正规的社区管理委员会;•③、社区的成员具有较强的社区参与精神;•④、社区成员的工作社区边界的确定性质相同或相似,因而他们对环境的需求水平基本一致;•⑤、具有社区凝聚力。第三节社区环境规划•一、社区的内涵–(二)社区边界的确定–1、依据自然生态条件的连续性•有时候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就可以将社区和社区区分开来。–2、依据人们的相互联系状况•在某一范围内,具有一定联系的群体联系性迅速降低,那么可以将这一地点划分社区的边界。第三节社区环境规划•二、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一)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把城市化和现代化有关内容量化为具体指标,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社区建设的目标。•1、突出地域特征。•2、优化环境品质。•3、重建空间资源,社会的活动空间应该拓展。•4、健全网络系统,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品位。第三节社区环境规划•二、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二)社区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建立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最大的困难是必须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综合在一起。虽然建立这种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它对社区的环境规划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规划指标应体现社区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开放性。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使社区环境影响具有跨边界性,规划指标应体现这种跨边界性。还应体现对环境要求的前瞻性与超前性。•二、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三)环境背景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1、环境背景调查•社区环境背景调查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对社区的上风向带来空气污染以及边缘带产生噪声污染的调查。–2、社区环境评价•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或社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要进行动态适应性评价,如动态选择评价的目标和内容,动态选择评价的时空边界,动态选择累计效应与累计影响评价的方法。图9-4社区环境评价程序社区边界确定社区环境现状调查积累影响识别积累影响预测选择、调整或提出新的替代规划方案指标体系实施•(四)社区环境预测–社区环境预测主要是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让大家共同管理社区事务,采用的方法常常是特尔菲法。图9-5社区环境预测步骤专家讨论研究确定预测对象拟定题目分发给社区成员得出预测结论再次拟定题目信息反馈信息反馈•(五)社区环境功能区划–对社区内功能区的功能要与整体规划相匹配,依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划分功能区,以及利用环境开发的潜力以及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特殊情况可以经济发展的特点、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六)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1、规划方案–为达到规划目标,可采用多种方案。方案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环境管理行动计划、土地使用行动计划、社区参与行动计划、环境健康行动计划和能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