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前言一、参考书1、《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叶文虎等;2、《流域环境规划典型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郭怀成等;3、《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怀成等;4、《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承中等;5、《环境规划与管理》科学出版社尚金城6、《城市环境规划及方法指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刘天齐等前言二、成绩构成1、考试成绩(期末考试)2、平时成绩(考勤、平时作业)三、教学方法及授课形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培养实际技能为主;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作业、课堂讨论,以考试形式取得最终成绩。前言四、学习目标及基本要求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手段,掌握实施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及主要方法;了解我国环境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的相关内容和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环境规划方案的制定要求和编制程序;切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一、环境管理学的产生1.环境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继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发展最快、最辉煌的一个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发展到十一类,它们是哲学、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即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军事科学、文艺理论和环境科学。其中,环境科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人们通过研究环境问题,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和工作领域。例如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和环境管理等。环境科学是人类关于环境与发展关系以及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在对传统的发展观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选择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环境科学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到来。环境管理学的产生也就成为客观必然。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2.环境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环境管理是从环境保护实践中产生,又在环境保护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是一门专业学科,又是一个工作领域。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个工作领域,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环境保护的实践问题。但是,在长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中,环境管理大多以工作领域的面貌出现。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存在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作为工作领域的环境管理缺乏理论上的指导;第二,作为学科的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脱离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环境管理是从一个工作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环境管理学,它标志着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不仅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环境管理学是建立在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共同基础之止的,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互交又的边缘性和综合性学科。如图所示。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理论基础环境管理专业基础环境管理技术基础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二、环境管理学研究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以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1)系统构成:它由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所组成:其中,生态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经济子系统是生态与社会子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纽带;社会子系统在整体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一章环境管理概述2)、系统的特征:生态—经济—社会系统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多目标决策系统。表现出一般系统所具有的层次性、协同性和整体性三大特征。2、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的方法研究,环境管理的体制研究,环境管理的战略研究,环境保护的政策研究,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等六个方面。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1)环境的概念:2)环境的内涵:(1)环境是一个相对概念;(2)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概念;(3)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3)环境因素:4)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质量具有可度量性、区域性和反馈性三大特征。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按照产生的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而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在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合理、持续地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一类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比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更大、更持久、更深刻。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3)当前的环境问题:4)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3、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的实质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安全问题,进而是生存问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认识,解决环境问题就是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这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最高思考。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二、环境管理概念、内涵、性质与特点1、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内涵1)环境管理的概念——所谓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环境管理是针对次生环境问题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主要解决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环境管理的内涵——环境管理应当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部分:所谓宏观环境管理是指以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制定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环境战略、政策、对策和措施的行为总体(实施主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谓微观环境管理是指在宏观环境管理指导下,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的、以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内容、以执法监督为基础的环保部门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环境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环境管理的性质——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环境管理的性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为,具有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特征。2)环境管理的特点——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化特点。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三、环境管理的类型与模式1、环境管理的类型1)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1)流域环境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3)行业环境管理;(4)部门环境管理。2)从环境管理的属性来划分:(1)资源环境管理;(2)质量环境管理;(3)技术环境管理。3)从环保都门的工作领域来划分:(1)计划环境管理;(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3)环境监督管理。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环境管理的模式环境管理的模式共有三种类型:一是区域管理模式,二是行业管理模式,三是区域与行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四、环境管理的手段与职能1、环境管理的手段——所谓环境管理手段是指为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段。根据各种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的大小可依次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1)法律手段的特征——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共同性、持续性;2)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可分为宏观经济手段和微观经济手段两种;经济手段的特征——利益性、间接性、有偿性;3)行政手段的主要特征——权威性、强制性、具体性、无偿性;4)环境管理的技术手段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所采取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预测、评价、决策分析等技术,以达到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的手段。可分为宏观管理技术手段和微观管理技术手段。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1)宏观管理技术手段环境管理的宏观技术手段属于决策技术的范畴,是一类“软技术”。它是指管理者为开展宏观管理所采用的各种定量化、半定量化以及程度化的分析技术。宏观管理技术环境评价技术环境预测技术环境决策技术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微观管理技术手段环境管理的微观技术手段属于应用技术的范畴,是一类“硬技术”。它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具体的环境保护技术来规范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与开发活动,对企业生产和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活动实施全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的手段。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按照环境保护技术的作用来划分,微观管理技术可分为预测技术、治理技术和监督技术三类。预防技术包括污染预防技术和生态预防技术。治理技术包括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治理技术。监督技术包括常规监测技术和由动监控技术。微观管理技术预测技术治理技术监督技术污染预测技术生态预测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态治理技术常规监测技术自动监控技术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按照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领域来划分,微观环境管理技术可分为污染防治技术、生态保护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三类。微观管理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污染预防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生态建设技术生态治理技术污染监测技术生态监测技术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5)环境管理的教育手段是指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手段。环境教育包括学历环境教育、基础环境教育、公众环境教育和成人环境教育四种形式和内容。环境教育具有“后效性”、广泛性和非程序化等特征。思考:管理手段与管理目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章环境管理的基本问题2、环境管理的职能环境管理可分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监督职能。另外,为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关系,环境管理还具有指导与服务两个辅助职能。第三章环境管理思想与原则一、环境管理思想1、一般管理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线索1)早期的管理思想——欧洲产业革命前的管理思想:产业革命前,管理思想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仅仅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的管理实践中;2)古典的管理思想——欧洲产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产业革命的兴起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与此相适应的管理思想的产生,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也相继产生;3)中期的管理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的管理思想:提出影响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群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意度;4)现代的管理思想——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管理思想:形成了管理程序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等。第三章环境管理思想与原则2、环境管理思想环境管理思想包括行为管理、大系统管理、宏观决策管理、权变管理和经验管理五种管理思想。二、中国的环境管理思想1.中国环境管理的产生1)中国的环境保护始于20世纪70代初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中国政府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人们把环境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控制污染,这种管理思想是一种纯粹的末端分散管理思想。第三章环境管理思想与原则2)1979年3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成都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加强全面管理,以管促治”的口号,这一时期的环境管理缺乏整体思想,没有从全局的高度,从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上来认识环境保护规律,没有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宏观层次上认识环境管理;3)在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境战略方针。二是在1985年河南省洛阳市召开的城市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综合整治”的城市环境管理思想。二是在1985年河南省洛阳市召开的城市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