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例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各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开展讨论,大胆发表观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来看看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吧!欢迎咨询!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巴黎和会召开时间、操纵国家、《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背景。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相互争夺的分析,培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九国公约》实质的分析,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不公正性。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教学重难点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课后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但它极不稳固,充满了各种矛盾,而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课后习题一、选择题1.1919年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协约国与同盟国的矛盾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英、法、日等国与美国的矛盾D.英、美、法等国与德国的矛盾2.操纵巴黎和会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有()。A.英、法、美、日B.英、法、美C.英、法、美、意D.英、法、日3.下列选项对巴黎和会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B.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美、日等国瓜分D.由协约国成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数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九国公约》的有关材料“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应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从事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长久,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请回答:(1)公约中的“友邦人民”具体指的是谁?(2)公约中的“机会均等”对所有缔约国都是均等的吗?为什么?(3)该公约主要调整了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4)引用该公约中的有关文字,说明这一矛盾是如何调整的?板书一.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的召开2.《凡尔赛和约》的签定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4.国际联盟成立二.华盛顿会议1.华盛顿会议背影2.华盛顿会议内容3.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相关文章:★★★★★★★★★★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③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难点①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可通过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认知的办法解决。②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可由学生搜集原始史料与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借以解决此重点内容。③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与教师点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苏联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师: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创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然而,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发动了武装干涉。俄国的地主和资本家、沙皇将军建立了反革命军队,掀起了叛乱。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苏维埃俄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生:一是加强红军建设;二是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以后,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又会是什么呢?生: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师:老师这儿有一组材料,同学们先看一看战后的苏俄:城市经济萧条,工厂大批倒闭停产,农村土地荒芜。1920年时,全俄工业总产值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15.5%,粮食产,量仅为战前一半。师:这是为什么呢?(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用历史资料来研究历史问题。)师: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这一政策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生: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师:下面我们再看列宁的一段话。课件显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师: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引入历史人物的思考,加深学生对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理解。)生:这就说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必须加以调整,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师: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生:实施新经济政策。(二)检查预习效果:(在讲授中穿插进行)师: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师: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生: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板书)师:作用?生: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板书)师: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师:有谁能给我们讲述一下苏联成立的背景和大致过程?生: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师:戈尔巴乔夫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一天,戈尔巴乔夫嫌弃司机开车太慢,自己抢过来开,横冲直撞,秩序大乱,交警被质问时说:不敢管。领导问是谁?他说不知道,但是戈尔巴乔夫是他的司机。师:这反映了苏联的什么现象?生:苏联的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据P9小字部分内容,结合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在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生:归纳四点弊端(略)(三)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材料略(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只要注意材料中的“直接下命令”的字样就可知,这一知识点其实在上堂课就已经讲过了。(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结合当前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暴露出自身的缺点,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那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生: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师:罗列得很全面。(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师:当时的矛盾出现了,列宁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呢?生: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师:实施新经济政策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课堂探究2」材料略(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说的是苏联什么事情?生:在集体化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人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这里应该指农业集体化。(2)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的依据是什么?师:这里的“把农民挖得很苦”可想而知,是指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的做法,具体有哪些?生: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农阶级成了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和消灭对象。(3)中国也曾出现过“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的事件,它是什么?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师:大家都知道,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曾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向其学习,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其中有哪些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呢?生:“大跃进”运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课堂探究3」材料见课本第9页右下角(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生:“列宁的思路”指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那么这种思路有何好处呢?生: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2)“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师:显然不是列宁时代了。生:“后来苏联的模式”指的是“斯大林模式”。(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师:这很简单,刚才在检查预习时,已经讲过,谁说说?生: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4)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师:这样问可理解为当时的苏联面临怎样的状况。生:当时苏联外有帝国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