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和标语中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我们来看看五四历史教案吧!欢迎咨询!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1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承转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多媒体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武装革命形势路线,结合课本知识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起义的过程?多媒体呈现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承转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多媒体呈现孙中山戎装图提问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发散思维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学过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测。学生看图思考学生回答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学生深思并回答成功方面:1、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觉。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知识延伸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明白了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课堂练习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继任这一职务的是:A.黄兴B.蒋介石C.袁世凯D.黎元洪2.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首都是:A.北京B.武汉C.南京D.广州3.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了清政府B.结束了封建帝制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4.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那么他现在的年纪是:A.96B.93C.100D.87板书设计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2、革命党的发展历程:兴中会——同盟会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地点:湖北武昌3、起义过程:4、清宣布退位: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2、地点:南京3、人物:孙中山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教学反思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影视素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原因。2、凸显历史学科特点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从生活走进历史,从历史走进生活。3、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历史事件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4、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操。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经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2.能力方面:(1)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共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教学,使学生能分阶段的,并能完整的认识新文化运动。(3)引导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仁人志士为救为进行的探索与抗争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不屈的探索与抗争才是中国不致灭亡的根本原因。(2)通过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学生是时代的主人翁,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五四爱国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最终得出结论,搭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条件框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国际条件,国内条件等,训练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思路。(2)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如何形成历史事件背景的全貌,如何将事件经过结构化,对事件意义的分析可归纳为几个层次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背景是重点。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必然的。革命爆发的基础在于中国内部正式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不屈的探索与抗争及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结构的大变动,是爆发革命运动的内在因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使更多的中国人清醒,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恰好为在黑暗中苦半的中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这一历史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不可避免。同时自然反驳了一种错误的说法:“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这种说法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忽视了必然因素。2.难点分析:(1)观克思主义的传播。讲清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阶段特征,通过对各派别思想的了解,及“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分析,表明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知识分子,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是根据自身的亲身实践,审慎的思考,才作出的抉择。(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要与以往的革命相比较,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前途、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体会,得出结论: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他们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五四运动以后,领导革命的伟大历史使命就由中国无产阶级承担起来。这样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课堂教学设计师:请思考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都有哪些?结果如何?教训有哪些?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师:(板书:第二节五四爱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师: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1.中国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材料1: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材料2:辛亥革命前工人达50万~60万人;1919年产业工人200万,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1912~1919的7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师:分析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及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引起阶级结构的哪些变化。生:(分析概括,及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师:1918年新文化运动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生:(回忆旧知识)师:为什么十月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的号召,启发了中国人民?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具有哪些特殊的吸引力?生:(对此并回答)师:20世纪初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中国的思想界正发生着大变动,而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否改变?黑暗的现状是否改变?生:(思考并回答)3.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材料1军阀护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材料2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材料3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材料4据统计1913日本在华投资总和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货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材料5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货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师:结合材料思考: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一战期间仍加紧对华侵略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图实现其独霸中国目的的是哪一国?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概括)师: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运动的爆发不可避免。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及经过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派全权代表陆征祥等参加。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如下:材料1(1)取消列强在华特殊性权的七项希望(放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警,撤销外国邮政电报机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2)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3)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占有的特权。材料2“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中获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以及中日双方曾有的换文,故日本拒绝交还在山东的特权。材料3和会规定德国应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夺取的中国的天文仪器;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殊性权交给日本。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的长久积压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的开始了。2.经过师:请大家新闻记者课本第189页、第190页、第191页有关内容及《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松沪沪军史-卢永祥电》及第195页《北京市民宣言》等有关内容,回答如下问题: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运动前期的主导力量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然而学生讲演者“垂泪而道”,听众“掩面而泣”;却感动不了军警。6月3日军警逮捕学生170余人,6月4日逮捕700余人,6月5日2000名学生遭到军警马队的冲击。回答:这时的学生运动有什么局限性?生:(结合材料回答)师: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唤醒了中国各界民众,工人首先起来支持学生运动。6月3日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了,6月5日开始,上海商人罢市。许多商店门前贴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那么,从6月起,运动的主导力量有什么变化?运动的中心有什么变化?五四运动波及的范围?从运动的口号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北京市民宣言》看,陈独秀、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回答问题)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师:一战的空前残酷,战后的极度混乱,使世人为之震惊,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对中国人民产生了吸引力;而巴黎和会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又给中国人以实际的教训,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主要原因。“寻求根本的解决”是知识界的呼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是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从此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生阅读课本第192页、第193页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师: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哪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刊物,有哪些?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几位代表人物是谁?“问题”与“主义”的各自观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生:(依据课本有关内容及教师设问的要求回答)四、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师:(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课本有关内容深化、理解教材)性质:中国近代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问:五四运动是否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什么说是彻底的?从斗争的坚决性上思考)社会各主要阶层在这场革命中的表现:学生、工人、商界及先进知识分子等,说明这是一场人民大革命。生:(归纳分析)师:为什么说“中国工人阶级能发展自己阶级的独立力量与独立斗争,显然与此次罢工有很大的影响?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