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历史告诉我们北师大版教案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设计者的教育思想、智慧、动力、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以下是网友整理的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史。它告诉我们许多北师大版的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到你!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历史告诉我们北师大版教案1宝岛台湾教学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1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二、学习了解台湾。1、台湾在哪里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5)老师小结。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指导学生看书59页)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4、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台湾的美丽和他渊源的历史,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台湾,进一步去了解台湾传统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1、了解台湾的习俗。(1)课件展示或者图片欣赏台湾的习俗(也可看书上60页的插图)(2)交流看后的感受。(3)师小结:闽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台湾的民俗大多是从闽南传来,和祖国大陆有很多同样的传统习俗,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两岸民众最主要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因为一年到头工作辛劳的人们,要乘春节期间好好享受一番悠闲,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玩好,为此台湾民众在节前忙得不亦乐乎。(4)请知道的同学演一演台湾人民怎么过春节。然后大屏幕上出示教学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历史告诉我们北师大版教案2第一单元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2、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第二单元1、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2、在行动上依法、用法,能够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尽自己的义务。3、知道权利和义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一致的。第三单元1、了解革命先辈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向上的理想。3、激发学生追求先进、摈弃落后、热爱祖国的情感。第四单元1、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2、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懂得国家兴亡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3、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1、父母的难处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3、通过辩论、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为父母解决一些难处,培养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2、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有哪些不满。2、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抱怨时,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父母有多难?他们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辛苦和难处啊!二、指导开展“看看父母有多难”调查活动。1、我们要想调查了解父母的难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看看书,也可小组讨论一下。2、学生交流,确定采用的调查方法。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实际情况分组。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采访调查方式,制定调查计划,教师进行指导。5、提醒学生调查时还注意什么?(注意自己的态度,要有礼貌,不能打扰被体谅者的工作和学习等。)6、预祝同学们的调查活动取得成功!三、小组交流汇报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2、全班谈谈自己的感受。四、全班交流1、各组派代表将本组了解到的父母某方面难处写在黑板上。2、引导学生将父母的维处分类:身体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工作方面的……3、引导学生发现父母的难处哪是由自己引起,或与自己有关系的记录下来。4、讨论:父母的那些难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欣赏佳作《妈妈的手》,思索交流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的原因是什么。6、老师进行总结提升。五、课后活动双休日时与家长交换角色,做一天临时家长,然后记录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1、父母的难处看看父母有多难美文欣赏2、家里的烦人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们家庭生活的烦恼,鼓励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生活烦恼,并学会一些面对解决家庭烦恼的方法。2、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3、通过观看家庭录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并引导他们将这种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转化为实在道德行为——为家庭幸福尽力。二、教学重难点:1、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烦恼。2、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引导他们将这种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转化为实在道德行为。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历史告诉我们北师大版教案3第一课时一、回忆幸福往事,说说自己的烦恼。1、学生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说说自己家庭幸福愉快的生活往事。2、老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照,也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烦恼。3、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家中的烦恼。二、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1、请学生阅读书中的两个案例。2、你能发现知心姐姐是怎么帮助他们解决烦恼的吗?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一些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寻找原因、对症下药、身体力行等。4、小组活动:让我们来做知心姐姐。(1)小组内自由选择角色,然后互换角色再进行一次。(2)双方把交谈的内容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3)小组交流,评选不组“知心姐姐”,并要归纳出他成功的理由。(4)全班交流,评选班级“知心心姐姐”。三、永远不变的爱1、自由阅读教材中《永远的亲情》。2、学生谈谈体会。3、现在再让我们想想家中的烦恼大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中的烦恼和外面的烦恼有什么不同?4、你发现解决家中烦恼的好办法了吗?5、教师小结归纳。板书设计:2、家里的烦人事最近有点烦第二课时一、引入话题。现代家庭中父母离异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一直对这个问题有着担心和困惑,自己的父母离婚了该怎么办?我的父母现在很好,以后会离婚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父母1、你的父母爱你吗?说说你从哪些细小的事中看到了这一点?2、自由阅读教材中离异的父母写给孩子的信,说说从信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引导他们认识到:父母离婚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孩子,我们应该尽量理解父母的选择,更要明白: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不管家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是永远不变的。没有必要为此背上沉重的负担,而要尽快适应这样的生活。)3、教师可以补充教学资源提示中的一些材料,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离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正确面对,就能把影响降低到最小。三、让我们都来为家庭献一份爱1、生活像一条河,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旋涡。让我们试着一起走出旋涡,为家庭幸福出一份力吧!2、全班交流你有哪些增加家庭凝聚力的好方法。4、小结: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你的一点帮助,一句提醒,都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许多烦恼和痛苦,都有可能在你的一点一滴的关怀中烟消云散!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你的爸爸妈妈正在等待着你的关怀!现在,就用你的一片爱心,来抚慰爸爸妈妈心灵的痛楚,用你稚嫩的双肩,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四、录象感受1、观看录像2、感受幸福(1)说说录像中的自己或是他人当时的幸福状态。(2)说说自己的家庭联欢会。3、体会责任(1)回忆联欢会后,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是否比以前更和谐美满。(2)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4、《家庭公约》(1)小组内讨论主题与主要内容。(2)合作拟定一份《家庭公约》。(3)全班交流。板书设计:家里的烦人事爸妈吵架婆媳不和……“孝,善事父母者。”3、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事。2、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把父母作为自己倾诉的对象。3、和父母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拉近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反思和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2、学会一些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三、教学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我们之间有一条沟吗?1、同学们,让我们来听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为何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力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吧。3、听了故事和信的内容,你们想说什么呢?4、你和和爸爸妈妈还有哪些冲突和矛盾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明白造成这个人间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理解与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学会与父母沟通,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二、我们的心事要告诉爸爸妈妈吗?1、你们有自己的心事吗?都有哪些心事呢?把它写在小纸条上。2、教师可以把纸条收上来,读一读孩子的心事。(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