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与小学生心理健康-ALMAR..J优化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卫生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繁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演变.信息量激增。改革开放为儿童少年的成长创造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儿童青少年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但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还客观存在。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1980年美国精神卫生学会、公共卫生部、司法部等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作了一个最低限度的估计;在全美2.2亿人口中有2500万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就占12%。据日本东京大学精神科对1954—1963年15岁以下5794例门诊的统计资料,小学儿童患癫痫的随年龄增长而增长。10岁以后,成人型神经症急剧增加,10岁以前,神经症性行为异常状态也相当引人注目。(一)来自卫生部门的报告(二)来自青少年犯罪的报告1.世界的刑事犯罪正在向低龄化发展。2.儿童青少年的犯罪与其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关系密切。儿童心理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小孩子好游戏的;小孩子好模仿的;小孩子好奇的;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小孩子喜欢合群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陈鹤琴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一)社会局势和社会风尚的影响社会风尚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决不可低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年儿童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时间观念、自立自强观念大大增强。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参与世界竞争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近年来,社会上走后门、请客送礼、吃喝玩乐、以权谋私、“金钱至上”、“麻将外交”、超前消费、赌博等不正之风和“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潮对少年儿童却有着深刻影响。1.大众传播中“黄色文艺”的影响“黄色文艺”是指黄色的小报、书刊、手抄本、裸体画片照片和黄色的电化视、录像、录音等文艺作品。“黄色文艺”以文艺形式为外衣,直观、形象地描绘那些低级下流、庸俗不堪、凶杀犯罪、色情荒诞的内容.它们本身就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诱惑力,好动、好乐、好奇、好模仿的联想与幻想,产生亲身尝试的愿望和行动。相关资料阅读(二)社会文化的影响资料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大量实验、调查资料表明.大众传播中的凶杀、暴力、恐怖和色情等内容,对儿童少年的心理行为确实有着严重危害。据尼尔森统计,在美国普通儿童到18岁时,平均已经看了18000部电视凶杀片。美国卫生协会宣布:暴力片威胁着美国少年的健康与幸福.它是我们未来社会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在其它生活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观看暴力电影的儿童比观看非暴力电影的儿童有较多的攻击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史待、阿普尔菲尔锡和史密斯等人1971年曾作了一项实验,结果发现观看攻击性卡通片的八九岁儿童其攻击行为增多,而观看不合攻击性卡通片的八九岁儿童其行为没有改变。贝尔森1978年在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支持下,对伦敦1565名少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多数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人,有较多的暴力行为。2.紧张压力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心理负荷日益加重,结果大大提高了神经—情绪的紧张程度,带来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由于激烈竞争,工作单调、乏味,一些人在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下,可能出现情绪抑郁、自控能力下降等现象。一个人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会使脑组织受到损害,加速脑细胞的衰老并导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减退,以及出现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小学生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竞争、紧张压力的影响。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密集时代,信息量及其先进程度和传播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意识、旧习俗、旧信念等,对某些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农村、牧区、海岛以及少数民族等地区的人群。特别是对认知能力差、知识经验少的小学生的心理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3.落后文化和错误信息的影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两类社区:一种是与历史上传统生活方式接近的农村社区,另一种则是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新型城市社区。这两种社区无论就其生产关系、生活方式而言,还是就其组织结构、人口密度来看,都有一定的差异,它们对生活于其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影响。4.社区环境的影响建立健全社区儿童卫生服务体系(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普通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健康和长寿。在关心躯体健康的同时,人们对心理现象中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希望得到科学的解释并顺利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对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更需要。”(二)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的状态。要达到这种良好的状态.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对个人和对社区的卫生服务都应建立在整体观念上。(三)社区三级心理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儿童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关于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设想(一)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建立健全三级社区儿童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初级卫生保健网已基本形成。省(市)级领导机构是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在政府的领导下,由计划、财政、卫生、民政、教育、妇联、文化、宣传和公安等部门的代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制订全省(市)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规划有关政策措施;动员、协调和组织卫生部门和其他有关社会力量,推动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指导、督促下级相应机构贯彻执行各项工作任务。(二)各省(市)、自治区应建立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任务包括: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一级服务并接受二级转诊服务;对从事儿童心理卫生二级、三级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对他们的工作予以监督和评审;组织开展儿童心理卫生调查研究;对基层儿童心理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指导与工作咨询等。(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心理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我国从国家、省(市)、自治区到地区、县、乡镇,都设有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省(市)、自治区还设有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些群团组织在保护儿童少年的合法权益,协调开展有关教育活动方面起到较大作用。(四)各级卫生防疫站参与学生心理卫生在我国,从国家卫生部到乡村一级都没有卫生防疫机构。国家卫生部没有卫生防疫司,省(市)、地区、县和大型厂矿企业设有卫生防疫站.乡镇、街道和村没有卫生防疫组(防疫保健组)。各级卫生防疫站的学校卫生监督员,代表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教育机构进行卫生监督,并结合工作开展学校卫生科研和培训学校卫生人员。除此之外,各级卫生防疫站还担负着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五)地区、县精神卫生中心应担负儿童心理卫生二级服务我国的部分地区与县建有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在精神疾病的防治,普及宣传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开展社区精神病门诊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卫生人员,多数受过精神病学专业教育,并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开展社区儿童心理卫生二级服务的骨干力量。遗憾的是,我国大约有半数以上的地区和县,没有设立专门的精神病院(精神卫生中心),只是在地区和县级医院中设立了精神病科。(六)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应有儿童心理卫生服务内容随着学生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级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应运而生.将我国学校卫生工作推进了一步。但是,不少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业务内容迄今尚未涉及学生心理卫生工作,这是不全面的。校医(保健教师)的工作是初级卫生保健,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业务性质也是初级卫生保健,后者指导前者。(七)学校应认真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三级服务●参与学生心理卫生保健的三级服务。其理由有5点:1.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伦理观念,容易掌握和应用心理卫生知识。2.长期与学生共同生活,,容易及时发现学生情绪、行为上的偏离现象,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或转诊。3.可以开展定期的或临时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4.学校是联系学生家庭的纽带。5.可以在学校活动、班队活动中有机地加入心理卫生的内容,生动活泼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八)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才的培训问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市和县城小学一般都配备了校医或保健教师,部分乡中心小学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保健教师。但是,各地举办的中等卫生学校或成人教育校医大专班,学习的重点内容仍然是医疗卫生,几乎没有心理卫生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各地卫生防疫站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举办的校保健教师培训班,也以躯体卫生保健、学生常见病的防治为主,较少有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内容。同时,各级卫生防疫站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本身也十分缺乏儿童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门人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