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专题培训班上的报告重庆市环保局曹光辉(2008年10月29日)同志们:按照市里要求和我局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今天,由我作第一个专题报告,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探讨“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首先,我请大家看几组数据:第一组,经济发展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7年全国GDP总量已达到246619亿元,是1978年的68倍,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GDP总量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5.5%。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中国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取得的成绩巨大!第二组,资源消耗数据:我国的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5%,钢材消耗占世界的30%,煤炭消耗占世界的31%,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4%。我国的煤炭、石油、钢等能源消耗世界第一,建材消耗世界第一,原材料进口世界第一,石油消耗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到10倍,劳动生产率是发达国家的1/30。—2—第三组,环境质量数据:我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世界第一,超过6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是世界第一,达到2468万吨,而美国只有1700万吨,英国只有100多万吨;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26.7亿吨(折合约7.28亿吨碳),位居世界第二。由于污染排放量大,我们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的严重污染,1/3国土受到酸雨污染;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很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通过这几组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几点启示:第一,我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第二,我国过去的发展走的是粗放型增长之路,是一种追赶式的增长方式;第三,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下面,和大家一起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一、环境形势在谈环境形势前,首先,回顾一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18世纪兴起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结出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之果。但是,工业革命也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无污染治理的基础,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他们在率先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甜蜜的同时,也最早品尝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苦果。20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3—件频繁发生,使众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残废、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由于时间关系,这里重点举两个事例加以介绍:一是1943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开采出石油后,刺激了当地汽车业的发展。至40年代初期,洛杉矶市已有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万升汽油,但由于汽车汽化率低,每大有大量碳氢化合物排人大气中,受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作用,形成了浅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喉头炎和头痛等症状,一万多名老人和儿童死亡。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二是1952年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当时大气中尘粒浓度高达4.46毫克/立方米,是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浓度高达1.34×10-6毫克/立方米,是平时的6倍,人患起呼吸系统病,造成居民大量死亡。5天内就有4000人死亡。此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另外的六大事件分别是:1930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当时,在狭窄的马斯河谷工业区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1948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4—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死亡400人。1953~1956年的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1955~1972年的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50年代日本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富山平原的神通川上游开设炼锌厂,该厂排入神通川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这种含镉的水又被用来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许多人因食用含镉的大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中毒,全身疼痛,故称“骨痛症”。据统计,在1963年至1968年5月,共有确诊患者258人,死亡人数达128人。1968年的日本米糠油事件:日本九州爱知县一带在生产米糠油过程中,由于生产失误,米糠油中混人了多氯酸苯,致使1400多人食用后中毒,4个月后,中毒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死亡。与此同时,用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做家禽饲料,又使数十万只鸡死亡。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五六十年代日本东部沿海四日市设立了多家石油化工厂,这些工厂排出的含二氧化硫、金属粉尘的废气,使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1967年,有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患者已达500多人。“公害事件”层出不穷。一些记者开始公开报道公害事件的真相,著名社会人士纷纷撰文呼吁采取行动,科学家也开始用科学手段解决—5—各种环境问题,以重建社会和自然的新秩序。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千百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和控制环境污染,逐渐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反污染反公害的“环境运动”,西方国家开始觉醒。(“三位女士三本书”对环境保护、环境运动影响深远)1962年—1972年,10年内,两位女性科学家写的两本书使人类在沉睡中惊醒: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她的名著《寂静的春天》: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第一次就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她还向世人呼吁,我们长期走的道路,其终点潜伏着灾难,而另外的道路则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地球的最后的机会。但这本书没有回答这“另外的道路”是什么。该书较早地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传统行为和观念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反思,引发了美国的环境运动。10年后的1972年,另一位女科学家梅多斯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关系的基本关系,报告认为:由于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方式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个世纪(即本世纪)某个时段达到极限。因此,要避免因—6—超过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尽管《增长的极限》遭到了大量的批评,但是它首次提出了关于外在极限的概念,即发展受地球资源有限性制约的思想,并阐述了“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观点。报告成为当时环境运动的理论基础,有力促进了全球环境运动的开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该委员会主席)向联合国提交的经过充分论证的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环境问题之后,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从单纯的考虑环境保护的角度转向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相结合。这是在《寂静的春天》没能提供答案的、所谓的“另外的道路”。报告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如下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两次环发大会”使世界对环境问题形成共识。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布了3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它向全球呼吁: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尽管大会对整个环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尤其是未能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责任,但是它的重要性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各国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向前—7—迈出了一大步。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取得以下重大成就: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关于21世纪环境与发展的行动指南——《21世纪议程》。此外,各国政府代表还签署了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公约》、《关于森林可持续管理原则的声明》等。可持续发展已经得到了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的政治承诺。以这次大会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推动下,西方各国逐渐将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环境优先的原则,通过成立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出台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才使单一的环境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表征性污染物得到了治理,环境质量才逐步得到改善。现在,大家到西方各国旅游考察,看到的都是山清水秀,环境非常优美。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不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否则,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也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二)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森林植被破坏、—8—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等九大突出环境问题。其中,许多重大的环境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从整体来看,人类不当的生产模式、消费方式、贫穷、人口快速增长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过去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摄氏度,2005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379ppm,是65万年来的最高值。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后面具体还要讲)。二是臭氧层破坏和损耗。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三是酸雨污染。酸雨直接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四是土地荒漠化。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五是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一百年来,全球用水增加了五倍,40年后要翻一番。届时,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六是森林植被破坏。近三十年来,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被砍伐—9—掉1/3,欧美国家和日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