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数学优秀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教案数学优秀案例数学教案是为教学活动绘制蓝图的过程。通过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下是网友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数学选读活动第一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教具、学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二、研讨互学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2.让学生折角。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6.说说角的组成。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三、拓展练习1.认一认,辨一辨。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2.质疑问难。[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二年级教案数学优秀案例大全相关文章:1.2.3.4.5.6.7.8.9.10.二年级数学教案二教学内容:《统计——生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音乐情境,提出问题。(播放生日快乐歌)师:同学们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拍手哼唱起来)淘气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在哪个月份出生的?属于哪个季节?生1:我的生日是在6月,是夏季出生。生2:我的生日是12月,是冬季出生。生3:我的生日是4月,是冬季出生。师:到底你们说对了吗?请看大屏幕: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师:看来,有的同学生日在春季,有的同学生日在夏季,有的同学生日在秋季或者冬季。到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呢?(教师表情疑惑)(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自己的意见)师:大家的意见不统一,可难坏了老师,要想准确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学生各抒已见,想法不一,学生体会到需要统计大家的意见。)板书:生日——统计二、亲自调查,收集数据1、调查准备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调查我们每个大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师:下面我们就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你们想怎样去调查?生1:可以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站在另一排……生2:让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生3:让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生4:让在春季过生日的伸出一个手指,在夏季过生日的伸出两个手指,在秋季过生日的伸出三个手指,在冬季过生日的伸出四个手指。师:看来同学们的方法还有很多。调查前,请小组成员先商量你们打算如何分工调查?师: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不重复、不遗漏)强调安静。2、小组合作调查,绘制统计图教师重点关注需要帮助的或有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并进行评比。3、汇报交流师: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怎样?师提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听调查的结果和小组里的人数是否一样。师:其它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的这一小组调查的结果一样吗?大家一起数数统计的人数是否有遗漏。(各小组依次汇报)生汇报的时候,老师将每个大组的春、夏、秋、冬出生的人数统计在大表格中三、验证数据师:这是刚才大家每个大组调查的结果,老师根据你们的统计绘制出这张班级统计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呢?师:那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同学?再看一看,今天来这里上课的同学有多少人?说明在统计时有没有多余的?有没有遗漏的?看来,同学们在统计时非常认真。四、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师: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1: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生2:我知道了春季过生日的比夏季过生日的多8人。师:如果_同学也来参加我们的统计活动,同学们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出生?为什么?五、可能性教学渗透师:这是笑笑给我们二年段春季出生的同学做的统计表,你们能根据这个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提出最经典的一个问题考考其它小组。师:在我们二年段中,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排行榜第二多,请你们猜猜三班春季出生的人数可能有几个?为什么?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调查我们班哪个季节出生的人最多的问题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生:……师:对,是大家通过亲自调查,得出数据,再整理制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得到解决的,也就是统计出来的。师: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生1:要想知道在上次考试中,哪一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生2:要想知道我们小组每个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也要用到统计。生3: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点评:今天这一节课,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教学反思:以小朋友们喜欢的生日快乐歌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将传统教学中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教后反思: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二年级数学教案三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近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近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习加减法的估算。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3、四人小组讨论: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板书:100—30—20—40=10)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