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介绍信(精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庞统介绍信(精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庞统之死与孔明之过1庞统之死与孔明之过读《三国演义》(记住:我今天谈的是《三国演义》,其他诸如正史、评话、民间传说一概不提),诸葛亮对关羽北伐应承担什么责任,争议颇多。也引起很多教授先生(如周思源老先生)的点评。但是很多人都一致认为:《演义》里诸葛亮太过谨慎和一些戴有色眼镜的行为,是为他后来北伐不成功埋下了祸根(这里和正史有区别)。俗话说:“老大多了打翻船”,《三国演义》中,庞统身死落凤坡,正是此话的最好验证。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言:“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刘备牢记在心,后来先得到了徐庶,通过徐庶又得到了龙、凤的真实姓名,并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司马徽又说:“卧龙得其主而未得其时。”意思是说,刘备能争的天下,只有三分之一还要弱一点,想彻底“安天下”,除非把天下的能人智士、猛将干臣都云集在手,才能有“翻盘”的指望。庞统的出场源于赤壁大战。为周瑜做间谍,想出了“连环计”,令曹操一败涂地。这庞统可谓智勇双全了:你有胆子敢到号称百万人马的曹操军中当间谍吗?更不要说用这样一条计策了。可惜的是:赤壁鏊兵后连续两年,这凤雏竟然一直没事干,闲置在江东。这里要骂周瑜一句“蠢货”。为什么?有庞统在,就算你俩单独斗智,没有人是诸葛亮的对手,两人加一起,还不够诸葛亮喝一壶的?把人才闲置不用,活该给人家气死了。倒是鲁肃为人重人才,明明周瑜遗书里推荐他任江东的都督,好使孙刘联手对付曹操。但他自认为能力不够,主动让出自己的帅位,来向孙权推荐庞统。可惜孙权这时却犯了圣人“以貌取人”之过,书中写道:“鲁肃曰:‘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肃曰:‘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统长叹一声而出。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可以说孙权犯了最要命的毛病:军师要长得帅的人担任(从后来《演义》的描写来看是这样:鲁肃有长者之风、吕蒙有虎将之姿,陆逊更是江南书生的俊秀外表)。需知这里是要安天下,不是招聘模特。从书中这些话来看,庞统并未轻视周瑜(在《演义》中,两人关系很好,周瑜曾主动去找庞统问破曹军的计谋,而且不是诸葛亮引荐的),只是告诉孙权:“戏法人人会变,只是各不相同”。就这也犯了孙权的忌,孙权的回答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单位招聘人才时的“口头禅”:“先回去,等通知。”而这通知就如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不过还是有人欣赏庞统的:诸葛亮和鲁肃就先后写了举荐信,推荐他到刘备那去任职。但是刘备也不喜欢他的相貌(刘备这时不是那个落难新野的刘皇叔了,已经升任为荆州之主了),把庞统送到耒阳县,任个县令。说实话,庞统要不是有“凤雏先生”的光环围着,恐怕早就被刘备赶走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是不怕你瞧不起的,他有办法让你重用他。庞统通过“耒阳醉酒”和“日断百案”让张飞重新推荐了自己。也使刘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庞统任“副军师中郎将”。在荆州仅次于刘备和诸葛亮。张松献图,刘备有了入川的机会。在他犹豫不决时,是庞统进曰:“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何多疑耶?”玄德问曰:“以公之意,当复何如?”统曰:“荆州东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得志。益州户口百万,土广财富,可资大业。今幸张松、法正为内助,此天赐也。何必疑哉?”玄德曰:“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于是遂请孔明,同议起兵西行。也就是说,没有庞统的话,刘备会被礼法和小“仁”而错失进川的最佳时机。这之后,分兵一半,入川进取。刘备眼中的庞统在这时,已高于诸葛亮了。为什么?别忘记了,曹兵南下时,诸葛亮是两次这么提议的,一次在火烧博望之后:孔明曰:“新野小县,不可久居,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备受景升之恩,安忍图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后悔何及!”玄德曰:“吾宁死,不忍作负义之事。”孔明曰:“且再作商议。”另一次在刘琮投降曹操而曹军未曾接手荆州时:(伊)籍曰:“若如此,使君不如以吊丧为名,前赴襄阳,诱刘琮出迎,就便擒下,诛其党类,则荆州属使君矣。”孔明曰:“机伯之言是也。主公可从之。”玄德垂泪曰:“吾兄临危托孤于我,今若执其子而夺其地,异日死于九泉之下,何面目复见吾兄乎?”孔明曰:“如不行此事,今曹兵已至宛城,何以拒敌?”玄德曰:“不如走樊城以避之。”诸葛亮只强调形式却不强调大义,所以刘备不忍取荆州。其实如果在刘琮出降而曹操未接手之前,诸葛亮以“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的话来劝说,刘备肯定会同意的。毕竟与其让荆州归曹操,不如归自己。而且当时刘备在荆州颇有人望,取而代之,不大会遭到反对的。所以说庞统有高出诸葛亮的地方,否则二人不能齐名了。刘备入川,基本上是攻守平衡的。带的大将多为年轻而且有实力的(关平、刘封和魏延),当然黄忠不算,因为黄忠有实力,但是不年轻。军师庞统岁数也不大,而且实力不俗。刘备这样做有自己的目的:一是使刘璋消除敌意,所以不带成名已久的将领来。二是让曹操和孙权对荆州“死了心”,诸葛亮和关、张、赵都在荆州呢。三是看看庞统的用兵和这几员新到的将领的本领如何。刘璋在这时候是很客气的:“两军皆屯于涪江之上。玄德入城,与刘璋相见,各叙兄弟之情。礼毕,挥泪诉告衷情。饮宴毕,各回寨中安歇。”可惜庞统这时犯了急噪的毛病,听信张松的话,竟然一进川就要实施暗杀这一卑鄙的手段。书中这样写道:“却说法正密谓庞统曰:‘近张松有密书到此,言于涪城相会刘璋,便可图之。机会切不可失。’统曰:‘此意且勿言。待二刘相见,乘便图之。若预走泄,于中有变。’法正乃秘而不言。„„却说玄德归到寨中。庞统入见曰:‘„„季玉虽善,其臣刘璝、张任等皆有不平之色,其间吉凶未可保也。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玄德曰:‘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公此谋,虽霸者亦不为也。’统曰:‘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玄德曰:‘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二人再三说之,玄德只是不从。”既然刘备不听,你们就不要动了呀。庞统急于求成,竟忽略了刘备进川的真实目的:是要以两川为自己的战略“大后方”,怎么能刚进来就妄开杀戒而导致“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呢。他自做主张,派人在酒宴上刺杀刘璋。结果等于事先给刘璋君臣提了醒:刘备不能给他深入川中腹地。导致刘备军只能屯扎在葭萌关这一边境。应该说,刘备在这时表现得比庞统要高明许多。他心中不忘的是如何与曹操和孙权争天下,但是资本不足。既然要取川,而川人必定要防范,最好的办法莫过韬光养晦,先拿出“仁义之君”的样子来,使川人消除敌意,在那时进取,就不会有过多障碍了。那么庞统的死和诸葛亮有什么联系呢?有的。我们平时说家长疼爱孩子时,过多的一句话,就是“爱过了头就是害”。诸葛亮这时在荆州比庞统也好不到哪里去,小主人都差点给东吴掳掠去做人质,要不是张飞和赵云,就没有后来的刘后主了。诸葛亮深感有愧,“自申文书往葭萌关,报知玄德”。《三国演义》没有写,但刘备不可能没有回信说明涪关发生过的“鸿门宴”。而这一举动,正触动了诸葛亮,使他感到庞统用兵有“当局者迷”的地方,我诸葛亮得提醒他一下。何况庞统和还有亲戚关系呢。坏事就坏在这里,庞统是刘备取川的军事“总指挥”,你诸葛亮不是的。你不能直接来指挥他,或者是通过刘备来指挥他。这都是致命的。诸葛亮没看清楚这一点,公开写书,并派马良这样的要员送去;虽是好意,但在庞统眼中,无异于诸葛亮要指挥他。其实这时候,庞统已经正式进兵伐川,并攻下了涪关。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虽然刘璋斩杀了张松,并且“差人告报各处关隘,添兵把守,不许放荆州一人一骑入关。”但以庞统的军事才能,加上刘备的安抚手段,定成都是迟早的事。这时,诸葛亮的书信到来,反而扰乱了庞统的正常思维。书中写到:“玄德拆书观之,略曰:‘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玄德看了书,便教马良先回。玄德曰:‘吾将回荆州,去论此事。’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如果不是这封信,就张任在落凤坡的那点乱箭,只怕是要让他自己受用的。因为这封信,反而让庞统变急噪了,没有仔细考虑敌人设伏的可能就贸然走小路偷袭,结果凤雏落坡。从《三国演义》之前的描写来看,庞统不是那种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也不是急躁而不施仁义之辈;甚至在取下涪关后,刘备犒劳三军时说出了“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是怎么回答的呢?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后堂。睡至半夜,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知玄德。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请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彭羕戏耍庞统,庞统虽疑惑,但没有仗自己的职务来惩罚他;而是好好招待彭羕并听从他的意见活捉川将,从而避免了黄忠和魏延被水淹。黄、魏二将争功出战,是庞统看出“此二人去,恐于路上相争”,让刘备带兵接应,从而顺利的拿下了敌寨。诸葛亮的信,对庞统来说,就是一封短命信。而且当时,诸葛亮如果认为庞统有急躁的情绪,完全可以私下派人与庞统说明而不是公然派马良送信去。即使是从爱护庞统的角度出发,也是欠妥当的。因为他这封信让刘备都有要“将回荆州”的想法了,不是扰乱军心吗?须知你孔明不是这里的主帅呀。现实工作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明明执行某件事的工作人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进展得也可以;然而偏有人卖弄老资格,指手画脚,结果打乱了别人的思维,工作也做坏了。所以说,庞统的死,诸葛亮要担很大的责任。因为他插进来指挥,导致庞统反而变得更加急于求成,身死落凤坡。“老大多了打翻船”,假定诸葛亮不来信,就是刘备本人觉得偷袭不妥的话,兴许能劝住庞统。庞统当时急于建功立业不假,但是如果没有这封信,他不会催促刘备“急进兵”的。因为刘备用的是他的中策——缓进兵,逐步疏导的。以上就是庞统之死与孔明之过的浅议,属于一家之言。庞统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庞统沽源县第五小学冯国英⑴庞统出山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姓庞,名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