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第三节国内外环境保护发展历程1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的概念+1.环境的基本概念2第一章绪论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即是以人为中心事物而存在于周围的一切事物。+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人工环境(artificialenvironment)+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3第一章绪论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它是人类发生、发展与生存的物质基础。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环境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4第一章绪论环境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又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活动的中心。聚落环境也就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环境。它包括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5第一章绪论+城市化对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6第一章绪论+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从而影响大气的物理性状;(2)城市化消耗大量能源,并释放出大量热能而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7第一章绪论8第一章绪论+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影响水的循环;耗水量的增加,导致水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面下降和地面下沉。+(2)对水质的影响:水环境的污染。9第一章绪论+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10第一章绪论+地理环境11第一章绪论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质环境主要指地表以下的坚硬地壳层,也就是岩石圈部分。即岩石圈。12第一章绪论地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资料、可再生资源,而地质环境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丰富的矿产资源,难以再生的资源。+宇宙环境是指星际环境。+研究宇宙环境为了探求宇宙中各种自然现象及发生的过程和规律对地球的影响。13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二、环境问题的产生+三、当代环境问题14第一章绪论+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15第一章绪论+1、原生环境问题(primitiveenvironment)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为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162、次生环境问题(secondaryenvironment)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后)17第一章绪论+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是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2〕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3〕伦敦烟雾事件图片1952年,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1955年,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18第一章绪论+5〕日本水俣病事件:图片+1954年,甲基汞+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图片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7〕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8年,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8〕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19第一章绪论+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酸雨、淡水资源危机、大气污染、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危险废弃物的越境转移等。20第一章绪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21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低空臭氧等。由于这些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第一章绪论+人类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制冷剂氟氯烃类化合物、氮氧化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22第一章绪论+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形成硫酸和硝酸后,又以雨、雪、雾等形式返回地面,形成酸雨。23第一章绪论+由于一方面清洁水源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淡水的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24第一章绪论25第一章绪论+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致。+解决途径:新能源的(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开发利用。26第一章绪论+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7第一章绪论28第一章绪论+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29第一章绪论+垃圾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严重污染空气和水体。30第一章绪论13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hazardouswaste'stransferbyrossingtheboundaryillegally)3111海洋污染(oceanpollution)海洋污染主要有原油泄露污染、漂浮物污染、有机化学物污染及赤潮、黑潮等。第一章绪论+一、国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一)限制阶段+(二)“三废”治理阶段+(三)综合防治阶段+(四)可持续发展阶段32第一章绪论+1、萌芽阶段(1949~1973)+2、起步阶段(1973~1983)+3、发展阶段(1983~1995)+4、深化阶段(1995~至今)33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和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污染防治为主转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由末端治理转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实行清洁生产,推动循环经济;由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向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由浓度控制转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开始集中治理流域性区域性环境污染。第一章绪论34伦敦烟雾35日本水俣病36深受痛痛病折磨的人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