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教材: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参考书: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环境影响评价••主讲:赵宗升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基本技术原则•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四节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环境、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关于环境的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的划分•按组成要素环境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有时也对应地称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圈都是地球长期进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并按一定的自然规律运行,从而构成了环境质量要素。•环境质量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环境问题大多指环境质量的变化。•如大气组成浓度变化而出现温室效应和酸雨环境质量参数、环境标准•环境质量常用一组参数来表征,称为环境质量参数。•环境质量分为不同的等级,规定污染物含量或环境质量参数的要求值,就构成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特定地区各环境要素,根据其自净能力,为达到一定的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二、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稳定性与变动性•资源性与价值性三、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全球热盐环流环境影响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计影响•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国家或全球影响四、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现状)•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预测未来)•环境影响后评估(后期检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建设项目需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宏观指导性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在编制规划过程中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是编写该规划的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2.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业规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务院气候变化会议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8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规定,编制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作出科学评估,以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会议决定,该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机构,制订了《中国应对气侯变化国家方案》,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落实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等政策和措施,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的观点•会议强调,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社会生存和各国发展。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又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我国的立场•我国将继续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主张哥本哈根会议应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进一步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我们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我国发展阶段、应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的措施•会议要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立足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统筹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统筹考虑当前利益和长远战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开展广泛有效的国际合作,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下一阶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我国的措施•(一)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我国的措施•(二)抓好国家方案的落实。努力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0%等目标。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国的措施•(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我国的措施•(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能力建设。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实施保障能力。•(五)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加快建立相配套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制订相应的标准、监测和考核规范,健全必要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交流,拓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渠道,加快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有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我国的措施•(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对外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交流,拓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渠道,加快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有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和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第二节基本技术原则•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规、标准、技术政策和经审批的各类规划。•正确识别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促进清洁生产•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影响最小化•替代方案和减缓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1950年代,由于核实验环境影响的特殊性,开始系统地进行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1970年1月1日美国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在对人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生态建议或立法建议报告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中,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一份包括下列各项内容的详细说明。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拟议中的行动将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果建议付诸实施,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的任何不利于环境的影响。•拟议中的行动的各种选择方案。•地方上对人类环境的短期使用与维持和驾驭长期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拟议中的行动如付诸实施,将要造成的无法改变和无法恢复的资源损失。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瑞典(1970)、新西兰(1973)、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1976)等相继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0年世界银行设立环境与健康办公室,负责对其投资的每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审查和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第12届会议建议组织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为各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方法和理论基础。•1992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包含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宣言》原则17宣告:对于拟议中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国家手段,并应由国家主管当局作出决定。•1994年由加拿大环境评价办公室和国际评估学会(IAIA)在加拿大魁北克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部长级会议,有52个国家和组织参加了会议,会议作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的决议。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不断扩大和增加,从对自然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环境影响不仅考虑环境污染,还注重了生态破坏;开展了风险评价;关注累计性影响并开始对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估;进行战略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程序也在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正式确立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这之后,国家对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了规范、强化、完善、提高和拓展。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跃上新台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环保总局依照法律的规定,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名录;制定了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查办法;设立了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在全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节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一、基本内容•1.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2.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3.环境影响预测•4.环境影响评价二、管理程序•1.环境影响评价分类•按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2.评价大纲(石油化工、冶金机电、规划评价)的审查•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三、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三级•一级详细、二级次之、三级简略•划分依据•工程性质•环境特征•有关法规、技术导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