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宫少燕实践教学中用到的几个相关网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保护网: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资源耗竭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英、日等国家先后发生闻名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酸雨、荒漠化、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耗氧层损耗、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产生名称发生地及时间中毒情况原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2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咳嗽、呼吸短促、流泪、喉痛、恶心、呕吐和胸窒闷,数千人发病,60人死亡SO2转化为SO3进入肺部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美国多诺拉咳嗽、喉痛、胸闷、呕吐和腹泻,4天内6000人患病,17人死亡SO2同烟尘作用生成了硫酸盐,吸入肺部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英国伦敦胸闷、咳嗽、喉痛和呕吐,5天内4000人死亡,历年共发生12起,死亡近万人粉尘中Fe2O3使SO2转变成硫酸,附着在烟尘,吸入肺部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5月到10月,美国洛杉矶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喉炎。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石油工业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辐射作用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八大公害”事件(一)名称发生地及时间中毒情况原因水俣病事件1953年,日本九州南部熊本水俣镇口吃不清、面部痴呆、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至死亡,患者180多人,死亡50多人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痛痛病事件1931年至1937年3月,日本富山县关节痛开始,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患者280人,死亡34人食用含镉废水灌溉的“镉米”和含镉的水四日哮喘事件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500多人,死亡36人有毒重金属微粒及吸入肺部所致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府县眼皮肿、出汗,全身红疙瘩,恶心、呕吐,肺功能下降,甚至死亡,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食用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所致“八大公害”事件(二)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深受痛痛病折磨的人痛痛病的发病过程图新八大公害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物泄漏事件•1984年11月3日夜间,美国设在印度的一座生产异氰酸甲脂的农药厂,因储罐内压力升高而泄露,毒气进入博帕尔市,死亡近2万人,受害20多万,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二、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1962:《寂静的春天》美国Carson1972:《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1972: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1987:《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最初被认为是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此后,经济学家从经济学角度探究其发生原因——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基本观念特征与缺陷科学观念发展观经济增长观,未考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可持续发展观伦理道德观对自然界和生物可以任意改造利用生态伦理观价值观环境要素无价、自然资源低价新型环境价值观科学技术观为征服和改造自然服务环境保护、清洁技术消费观高消费、超前消费绿色消费观传统发展观的基本特征与缺陷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环境规划与管理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第二篇环境规划•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第四章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技术方法•第五章水环境规划•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第七章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第三篇环境管理第八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体系•第九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十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十一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十二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一)环境管理的含义(二)环境规划的含义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三、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任务四、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环境管理的提出1972年,在《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1)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2)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3)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一)环境管理的含义2.环境管理的含义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人工环境的问题。(一)环境管理的含义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一)环境管理的含义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环境管理的含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第二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第三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第四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第五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一)环境管理的含义1.环境规划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二)环境规划的含义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区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二)环境规划的含义2.环境规划的含义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管理的“三职能”说:规划、组织、控制管理的“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的“七职能”说:规划、组织、用人、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二)环境规划的含义环境规划的概念(郭怀诚)•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3.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二)环境规划的含义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材料】“地球之肺”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雨林面积减少:每分钟消失6个足球场•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研究所(IBAM)的2011年度亚马逊热带雨林保护计划指出,“由于人为因素,从2003年8月到2010年的8月,巴西亚马逊地区的热带雨林减少了约20万平方公里,接近10个巴尔巴尼亚的国土面积,而与400年前相比,亚马逊热带雨林的面积整整减少了一半”。同年,巴西环境部长玛丽娜·席尔瓦在世界雨林保护大会上呼吁,“人类应该积极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当前雨林的减少速度相当于每分钟6个足球场大”。•据巴西政府统计,每天外国的木材公司平均砍伐森林100万棵,数以万计的热带雨林被当做商品的消耗,人们在无节制的挥霍着宝贵的财富。2011年,据环保专家统计,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如今加速全球变暖的步伐,并且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一。树木等绿色植物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帮助地球“降温”;死亡或腐烂时则释放二氧化碳,使地球“保温”。因此,研究人员担心,亚马孙地区持续多年的干旱可能加剧温室效应。研究人员预计,亚马孙地区雨林2010年和2011年将各少吸收15亿吨二氧化碳。另外,由于大量树木和植被枯死,亚马孙今后数年将释放大约50亿吨二氧化碳,从而使二氧化碳总量增至80亿吨,接近美国2009年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也就是说,亚马孙地区甚至可能正在从一个“净碳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向一个“净碳源”(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过渡。糟糕的是,亚马孙河流域的干旱愈演愈烈。2005年,有史以来最严峻、范围最大的干旱席卷亚马孙。科学家认为,如果干旱持续的话,亚马孙热带雨林这个地球上最主要的二氧化碳吸收地将处于危险边缘。然而几年过去了,这种境况并没有改变。“净碳汇”向一个“净碳源”过渡。“净碳汇”向一个“净碳源”过渡。•巴西,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创造经济收入。如今,交易买卖只允许在重新造林上使用,如果全球碳交易能够在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保护上实施,此举必然能大幅度的减慢热带雨林的毁坏。如今在碳市场,以2011年世界碳交易的价格来算,减缓雨林退化速度的10%就能产生22亿美元到13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这部分资金能够继续用于国家环保,保护和修复热带雨林,创造出良好的循环环境。按照设想,这个方案能有效地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并可以提高当地保护雨林的积极性,形成长远稳定的保护效应。•但事实并非尽如人意。据报道,2010年底的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上,来自南美国家秘鲁的三个非政府组织向大会联合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生活在秘鲁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原住民正遭受披着环保外衣的不法分子的掠夺。这些碳牛仔通过行贿、欺骗等手段同当地原住民签署不平等合同,骗取大量热带雨林及碳交易